分享

中国传统纹样23种,了解一下:谷纹蒲纹回纹连珠纹蟠螭纹饕餮纹……你都记住了吗?

 莫负烟霞 2020-11-26

中国传统纹样图案造型,来自于自然界中的云、水、植物、飞禽、走兽,又加入先民对自然界事物的幻想和再创造,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寓意。本君应上一期纹样系列的要求,整理了23种基本款传统纹样,先自己假装有文化,然后跟大家一起装。

1连珠纹

连珠纹,又称联珠纹、圈带纹,由一串彼此相连的圆形或球形组成,成一字形、圆弧形或S型排列,有的圆圈中有小点。

连珠纹的样式多以圆形为主,表示太阳光辉的放射。

▲ 唐代瓦当,中一“敢”字,外围莲花纹,连珠纹

▲ 北齐 绿釉贴花连珠纹盖罐

2席纹

古代陶器纹饰。是陶坯未干时放在席子上印出的席子编织印痕。席纹的印痕通常较深,印纹清晰,呈“十”字叉形,经纬互相压叠,排列紧密。后来席纹从陶器装饰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如服饰、剪纸、壁画、瓷器等没出现了大量做工精美的席纹工艺品。

▲ 战国 席纹陶罐

3绳纹

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陶器最常见的纹饰。因为在陶坯用缠有绳子的工具拍印,故在陶器上印有密排的绳纹,多在陶器的腹部。其制作方法是:在陶坯制好后,待半干时,用缠有绳子的陶拍在陶坯上拍印,便留下绳纹,再入窑焙烧。

▲ 西周 绳纹陶鬲

4旋涡纹

旋涡纹,表现水流产生的漩涡,又叫漩涡纹。

▲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彩陶旋涡纹尖底瓶

▲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彩陶旋涡纹瓶

5云纹

云纹一般是指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过渡自然的花型,也有由里向四周逐渐散开的云纹,一种或多种色彩深浅层次变化,使图案有立体感。楚汉云气纹、先秦卷云纹、商周云雷纹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旋纹,有着一种比较明显的承继关系。但人们一般把多见于商周青铜器装饰的云雷纹,视为云纹的早期形态。

勾云纹,勾云纹,是花纹的类别。有两种,一种是阴线碾琢的小勾云纹,另一种是减地凸起的勾云纹,勾云正反相连,排列密实。

▲ 春秋中期 云纹铜禁

▲ 清 蓝缎地八宝灵芝云纹龙袍

▲ 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纹设计

6云雷纹

云雷纹,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

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这是南方民族对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

▲ 商代 二里岗文化 云雷纹扁足铜鼎

▲ 西周 云纹青铜大铙

7回纹

回纹是被汉族民间称为富贵不断头的一种纹样。它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来的几何纹样,因为它是由横竖短线折绕组成的方形或圆形的回环状花纹,形如“回”字,所以称做回纹。

▲ 秦 回纹砖

▲ 清 青花仿古环耳盖豆

8蟠螭纹

蟠螭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中国青铜器上的装饰。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战国时期。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蟠螭纹,表现形象有的有所不同。

▲ 汉 大乐富贵四叶蟠螭纹镜

9弦纹

弦纹是古代陶器及青铜器装饰纹样之一。纹样是刻划出的单一的或若干道平行的线条,排列在器物的颈、肩、腹、胫等部位。是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普遍流行。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 北宋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10环带纹

环带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常雕刻在铜壶、簋的腹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初期。环带曲折如波浪起伏,故又称“波纹”。以前亦有称“山云纹”和“盘云纹”的,因其如山之起伏,云绕其间。现也有称为“波曲纹”的。

▲春秋 环带纹铜簠

11蒲纹

蒲纹,即蒲席的纹样,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组织,用浅而宽的横线或斜线把玉器表面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的纹样,六角形有时还琢有阴线的谷纹。此样纹流行于汉代,宋明之间也有少量制作。

▲ 西汉 玉兽面蒲纹璧

12谷纹

谷纹是谷物发芽叶的样子,是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有关。它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盼望。

谷纹常与涡纹、卧蚕纹异名同称,事实上,三者之间确实区别不大。一般来说,人们常把半球形谷粒或有萌芽线的谷粒称为“涡纹”,把具有粗壮圆实萌芽线的谷粒称作“卧蚕纹”,到了汉代又在器物的表面形成若干个乳突状的单体纹饰(俗称乳钉)。

▲ 战国 卧蚕纹璜

▲ 东汉 青玉双螭谷纹璧

13忍冬纹

忍冬为一种蔓生植物,俗呼“金银花”、“金银藤”,通称卷草,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因名金银花。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又称卷草纹,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卷草纹和后来的缠枝纹有一定的承袭关系,具体怎么分等本君弄得特别明白了再告诉大家。

▲ 唐 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

▲ 南朝 青釉刻花忍冬纹单柄

14象纹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上。《说文》:“象,长鼻牙,南越大兽。”殷商时期,中国中原地区尚有野象。

▲ 商代 象纹大铜铙

15蟠虺纹

蟠虺纹,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蛇纹”。以蟠屈的小蛇(虺,音灰)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个别有作为主纹的,见于商代青铜器上。

▲ 春秋 青铜蟠虺纹盨

16凤鸟纹

凤鸟纹,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凤,在神话传说中,为群鸟之长,是羽虫中最美者,飞时百鸟随之,尊为百鸟之王。在古人的心中,凤是吉祥之鸟。

▲ 西周 凤鸟纹簋

17夔龙纹

夔龙纹是传统装饰纹样,常见于古钟鼎器物上,后来还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夔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似龙而仅有一足;也有记载说是舜的二臣名,分别指乐官和谏官。

▲ 商代 妇好 夔足方鼎(局部)

18如意纹

如意纹,中国传统寓意吉祥图案的一种。现在所用搔痒工具,叫“痒痒挠” (又称“不求人”),即中国古时搔仗、如意遗制。按如意形作成的如意纹样,借喻“称心”、“如意”,与“瓶”、“戟”、“磐”、“牡丹”等纵成汉族民间广为应用的“平安如意”、“吉庆如意”、“富贵如意”等吉祥图案。

▲ 明 剔犀如意纹盘

19饕餮纹

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饕餮纹”是后人附会的称呼。

饕餮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与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研究者称为兽面纹。

▲ 西周 伯卣

20方胜纹

方胜纹是汉族传统寓意纹样。方胜是古代妇女的饰物。指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菱形大斑纹(24个∧形),其“∧”形的顶端在背中线(脊柱)相连或略交错,习称“方胜纹”。

▲方胜纹窗格

▲方胜纹刺绣

21垂鳞纹

垂鳞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近似鳞纹,主线以粗线勾出,中衬以细线之云雷纹。

▲ 周代 垂鳞纹鍑

22蟠龙纹

蟠龙纹,青铜器纹饰之一。龙形巨首有两角,双目圆睁,身似蛇形,有鳞纹,蟠曲如球状,空间填以兽、鸟和鱼纹等。

▲ 商代 蟠龙纹盘

23万字纹

万字纹,即“卍”字形纹饰,纹饰写成“卍”为逆时针方向。“卍”字为古代一种符咒,用做护身符或宗教标志,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卍”字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唐代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采用汉字,读作“万”。用“卍”字四端向外延伸,又可演化成各种锦纹,这种连锁花纹常用来寓意绵长不断和万福万寿不断头之意,也叫“万寿锦”。

▲万字纹镶边袄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北堂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