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签名本

 文锦书屋susped 2020-11-26

       这些年来,我常常会收到一些文人、学者朋友们的赠书,这些朋友大多都会在其所赠送的书上签名,并且还会写上几个字,诸如:惠存,雅正,指教等什么的。近几年,我受一些文人朋友们的鼓动,自己也尝试地出了几本书,每当书本面市时,总会有一些亲朋好友和粉丝们索要。有些人会要求我帮他们签名,我都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在多年的购书藏书生涯中,我也常常会买到一些签名本,尽管所签之名不是我的名,但我也很乐意,如果是名家的签名,我还有一种“成就感”。

       三十多年前,我就买书、藏书,可那时我根本就没有“签名本”的概念。十年八年之后,在古玩市场、旧书店和旧书摊溜达的时间长了,对签名本慢慢地有了一个了解。特别是淘到一些有人签名的旧书,一种好奇心油然而生。其实,与签名本的缘份如同爱一个人,会因缘际的不期偶遇,是一种邂逅。在古旧书市场“浸润”时间长了,往往会淘到自己喜欢的作家的签名本,那种欣喜的感觉旁人难以体会。以至于有人淘到一些罕见的签名本后,会发在朋友圈里炫耀。一本签名本承载的是一次邂逅,是一个有趣或感动的故事,是作家的手迹,这些都是可爱的作家先生们留给读者的纪念和馈赠。

  

       几十年的买书藏书生涯,我也淘到过一些二手书签名本,有些是二、三十年前甚至是更早的,也有一些是新近出版的。尽管这些签名本不是签给我的,也不是因我而签的,那上面没有恭恭敬敬地写着我的名字,但下面却往往恭恭敬敬地写着指正、雅正、敬呈之类的词汇来,再恭恭敬敬地写着作者或编者的名字。不过这一切的恭敬指正雅正敬呈的主体都是前面那个亦或陌生亦或熟悉的名字,而不是我的名字。回签赠者非签赠与我,受书者亦非我,然最后各种巧合落入我手,有的爱之如宝,有的不置与否。书缘即人缘,这些书,或许本身就与我有一种缘分吧。

       去古旧书店或者是地摊淘书,懂行的店主或摊主往往会把一些有名的作者签名本的书大幅加价,趁机捞一把。我经常遇到过。商人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对此无可厚非。不过,我是一个看重书之内容的人,如果此书内容一般,即使作者很有名气,此类的签名本,我多不买账。

       对一些名人的签名本,我喜欢追本溯源,弄清楚签名人与被赠送人的来头。八、九十年代,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百度,要查清一本签名本的来龙去脉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可我还是会想方设法去查。当然有时候效果甚微。现在方便多了,问一下“度娘”,便知分晓。当然也有“度娘”不知的情形,那只好以后慢慢查。

       书的作者签名,这是一本书之所以成为‘签名本’的最基本要求。签名本图书,理论上来说就是作者出版一本书,通过朋友介绍、签名会等途径获得名人名家的亲笔签名的图书,作为收藏用的。签名本必备的要素应有哪些?一般来说,达到标准的签名本应有上款受赠者和下款赠书者,其中会用到“雅正”“指正”“指教”等等用语,还可加上敬称和谦称。“好一点的有日期和地点;再考究一点的还要钤印,表示一种郑重的态度。更进一步,可在上款处钤印一枚闲章。签名本显然比一般的书更深厚、更有内涵。我们最常见的签名本,是在图书商业化销售中促成的。对于这种附加在签名本上的商业属性,很难说它好或者不好,一方面它带来了同图书原有的文雅属性不同的一些性质,另一方面也让“签名本”这个概念被大众所熟知。

       我参加过许多书展,这些书展一般都会设置签名售书环节,请一些作者来签名售书,这样的活动还真会吸引较多的读者。出版社和作者来也欢迎这样的做法,因为可以增加销量。再加上拍卖场上也有价值不菲的签名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部分人收集签名本的动力。新书发布时,出版方经常会举办新书签售会,邀请作者为读者所购之书签名。这“签名本”在图书市场中是有收藏价值的,有人收藏是为了爱好,有人收藏则为了升值,这书籍的质量越高、签名作者的名气越大,日后的升值空间也越大。这种签名本便被赋予了广告推销的作用,签名者也失去了对签名本去向的知情。有一次,中山书展,主办单位搞了个书展名家大讲堂,邀请到了刘震云、杨锦麟、陈子善、叶光程、安意如、张宏杰等名家,在为期5天的展会期间平均每天都将有两到三场讲座。此外,还邀请了一些名家如王长久等人签名售书,以增添书展的人气。我对其他名家的书不感兴趣,但王长久先生的《寻根中国》这本书却引起了我的关注,此书主要讲述了中国这一名字的由来,中国人的中心主义与中央崇拜,中国的建国理论。他这一观点比较新颖,尽管此书作者王长久先生不是很出名,但我还是排队买了一本,并请他签名纪念。

       在世作家的签名本目前溢价很少。只有像贾平凹、阎连科之类的知名作家,一本书的溢价可能达到50-100元。相当一部分作者的签名本只是象征性的纪念意义。可见作者做这件事,并不是为了什么利益,只是作者对读者的一份馈赠和纪念。尽管如此,在古旧书拍卖会上,一些名家,特别是那些已故的名家签名本很受青睐,是众多藏家追逐的目标,有时签的甚至不是书,追捧的是名人签名。

        大凡收藏爱好者都有“得陇望蜀”的嗜好。那年,出版社的一位朋友送给我一套五卷《方成文集》毛边本,方成是我国大名鼎鼎的漫画家、杂文家,也是我的老朋友。看方成先生的漫画和文章,是这样一种享受,如果能让方成老先生在我这套毛边本上签名该有多好啊!于是,突发奇想,想请他老人家签名,但这似乎有点难度。方成住北京,且年事已高很少来中山,我专程去一趟北京又显得不划算。想来想去只有找方老的儿子孙继红,他也是我的朋友,看他有什么办法。我打电话给孙继红,将我想请其父亲在毛边本书上签名一事告诉他,孙继红在电话那头说,好!并要我将这套《方成文集》毛边本寄给他,待方成签名之后,他又寄回给我。我按照他的说法将《方成文集》毛边本寄给了他,半个月后,我收到了孙继红寄回来的《方成文集》毛边本。打开套书第一卷的扉页,写有几个字:肖飞小友,方成  2016. 12. 10,并盖上印章。这枚印章非同小可,不是文字,而是具有漫画色彩的方成头像,其他四本的扉页虽然没有写什么文字,但都盖有方成头像的印章。孙继红打电话告诉我,方成给人签名,不管是套书还是单本,从来就是在第一本上签,不会在其他书上签名或盖印章,而我这套书开了先例。孙继红说,我这套《方成文集》毛边本极有可能是方成全部签名或盖印章的唯一套书,也即孤品。听孙继红这么一说,我心里十分激动,想不到方成老先生对我如此的厚爱。早些年,我写了一篇文章《方成印象记》在一知名网站发表,并将此文转发给孙继红,孙继红看过之后,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如今,方成老先生虽然已经驾鹤西去,但他为人处事之品德、学识水平之高超等方面,让我十分敬佩。

   

       赠送自己著作的签名本,这是朋友之间或者是作者与“粉丝”之间体现友谊、交流感情之举。翻开书页,不仅能读到作者的文章,作者的字迹也映入眼帘,所谓见字如面,暖意涌上心头,颇有情味。犹记得当年我第一次出书后,还练了半天签名,只为了给人签名时能多一份潇洒,也多一份尊重。

       签名的本意一是留念,二是多少有些督促受赠者细细品读的意涵,若能写出几篇读后感甚至宏文来更是美哉,让赠书人感叹不已。赠书人往往会企盼着获赠者能发来三言两语的点评,可惜实践证明,这似乎有点儿难度,绝大多数获赠者都是选择“沉默”。除了少数签名如画符的少数几个“专业书商”之外,绝大多数签名者都是一脸真诚。著作者创作的这些文字从头脑中淌出来,化为纸稿,化为铅字,期间不知熬白了多少青丝,耗费了几多作者、编辑的心血。如果是在某二手书店见到自己的签名书,上面还赫然留着获赠者的姓名,实在是颇让人遗憾乃至唏嘘。这还不算,如果是在地摊上或者是废品收购站看到自己的签名书,那作者心里是更加难受。

       签名本能让读者和书友对书的感情更深。签名本不仅仅是签名而已,而是有很深刻的内涵,除了能够提升一本书的价值,还有一份情谊。这也是许多签名者所期待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