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代监御史

 真学以致实用 2020-11-26

秦朝的巡视监察系统,在中央有御史机关,官员有御史大夫和御史,在地方则有中央派到地方巡视监察的监御史。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里的“监”即“监御史”的简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云:“监御史,秦官,掌监郡。”由此可见,秦朝官制中,在地方设有巡行监察官员——监御史。他们由中央委派差遣,巡行地方,负责监察地方郡守、郡尉。秦朝立国时间不长,有关监御史的事迹不多,但也有几个片段,可以窥见一斑。

一位是赏识提拔萧何的监御史。萧何原是沛县人,他在沛县县衙当差时,精通律令条文,且文笔好,写律事文书时,能周济帮人时就帮人,不以文刻薄害人,因而为长官赏识,为大家认可,提拔为主吏掾(大约相当于县办公室的主任科员)。汉高祖刘邦还是布衣平民时,多次犯事,到县衙调解,都得到萧何的帮助和保护。后来刘邦当了亭长,用今天的话说,是最基层的干部,与县衙打交道更多,更经常地受到萧何的照应。后来刘邦送劳工去咸阳修骊山墓,其他的吏员同事都把俸禄的十分之三送给刘邦作盘缠,萧何则将工资的一半拿出来送给了刘邦。当时监郡的监御史还与同事辩论过这件事。后来萧何调任泗水郡担任卒吏,考核时成绩第一。监御史准备上书朝廷,推荐萧何到更重要的位置去做官。这位秦朝监御史因为赏识并推荐萧何,而名留青史。

还有一位名叫禄的监御史,他的丰功伟绩是主持修建了灵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业完成,他进而将统一脚步推向南方,要将岭南地区纳入秦国的版图。于是,秦军楼船之士在大将屠睢的带领下,兵分五路,向百越之地推进。向东瓯、闽越(今福建)地区进攻的一路军队,进军顺利,势如破竹,攻城略地,收东瓯,灭闽越,设置闽中郡,归于秦之郡县。而向广西进攻的一路秦军,则遇到了当地越族首领的顽强抵抗,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战争推进极为艰难,广西线的战事受挫的重要原因就是供给太难。岭南地区山路崎岖,气候多变,雨季很长,后勤供给困难重重。因此,解决军粮的运输问题,成了当时决定这场战争胜败的关键。秦始皇绝不会在统一岭南失败的挫折面前回头,他的坚定意志促使屠睢更积极地解决困难,君臣齐心,秦始皇接受将士们的建议,果断地作出了“使监禄凿渠运粮”的决定。

在禄的主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灵渠工程终于完成了,它沟通了湘江与漓江水系,秦军的军粮经湘江转入灵渠,再进入漓江,一路畅通,源源不断运至前线,得到充足的后勤保证,秦军如虎添翼,很快推进,至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军顺利拿下岭南,并在岭南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至此,秦国的版图推至南海,一个统一的大秦帝国完成了。而灵渠则为完成这一伟大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灵渠是秦代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其他两个是都江堰、郑国渠)。尽管其最初是为军事目的而修建,但灵渠修成后,最大的福利是为两岸的人民带来了水利便利,为了纪念禄的功绩,古人赋诗称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气卷波澜”。他的雕像至今仍供奉在广西兴安四贤祠,受人瞻仰。

可能有一点小花絮,需要交代。这位主持修建了灵渠的名叫“禄”的监御史,他姓什么呢?有的书上称他为史禄,是否有依据呢?查阅史书,最早记录监禄主持修灵渠的史籍有三本,一是《淮南子·人间训》中说,“使监禄无以辅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淮南子》成书于公元前140年左右,距灵渠建成只有七八十年,是最可靠的一手资料,只是当时已不清楚禄姓什么,故只留下名字;二是司马迁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使监禄凿渠运粮”;三是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有“又使监禄凿渠通道”,都未记禄到底姓什么。只是到灵渠建成一千多年后,唐人莫休符在他的《桂林风土记》中称禄为史禄,但没有说明其依据何来,也可能他所说的史禄,史并非姓,而是监御史官的简称。故而监御史禄到底姓什么,至今仍还是个谜。(国瑞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