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的方法论

 终身跨界 2020-11-26

昨晚我两个大学宿舍同学大老远赶来看我,我们推杯换盏、促膝长谈、抵足而眠。今天上午送走他们,参加每周六上午固定的混沌大学研习社和创新院的课程学习。所以今天更新的时间是下午。

上周六第一次就公众号关注用户提出的问题,给出我的想法和意见。

今天是第二次,今天的主题是学习的方法论。

我之所以有资格并且有能力做到每天更新,基础来自于我过去一年三千小时跨学科学习的积累,经过这样的积累你也可以做到。这本身是对跨学科学习的逻辑自证。既然我过去一年有过超长时间的学习,那么我的学习经验和体会本身,也是值得分享的。过去一周就有几个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通过今天的公众号更新,正好作出分享和回应。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找到正确的方法,下笨功夫。

这个学习经验不仅仅来自于去年一年。下面我用自己两个真实案例来说明这个方法论的应用,也是效果的检验。

第一个案例,关于数学的学习。

我准备高考的时候通过这样的学习,在数学上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不太了解我中学经历的朋友,可以翻回头看看《高中那四年》这一篇。总的来说,由于家庭的原因,青春期缺乏的了父母的陪伴和监督,我的叛逆本性导致自己偏离了学习的主航道,成了一个整天混日子的差生。印象中,从初二开始,数学考试就经常不及格,到了初三好像就再也没有及格过。原因很简单,不是我的学习能力跟不上,而是我根本就放弃了学习。高中更加如此,高二数学考过6分的成绩。到了高三下学期,我下定决心准备高考的时候,我的数学水平停留在初二。这个时候我怎么办?正确的方法是什么?那就是从头学。大家都学过数学,数学的知识点是层层累加的。前面一个知识点不会,后面根本不懂。所以如果不从头学,不可能在高考取得好成绩。

这个方法不是我自己发明的,也是在咨询和思考的结果。找到了这个方法,那就严格执行。怎么个严格执行法,就是按照最笨的方法来做。我高三下学期对于数学的学习是从初中课本开始,每天学一到两个章节,学完了做相应的练习,然后自己批改练习。做错的自己找原因,不会的就找同学问。就这样一天天把从初二到高二的数学课本完全自学一遍,每天花六小时左右,这也决定了我每天睡眠只会有三四个小时。这样的学习一共花了多长时间呢,大概将近一年。因为开始的时候确实非常难,通宵看着一道数学题,也没有任何的方法可以解答。这时我又用了一招,分析例题,然后拿例题和要解答的题目做对比,看如何迁移方法。这样学习的节奏,完全不跟老师走,因为我的情况与所有其他同学都不一样。这也证明了独立判断和行动的重要。因为节奏对不上,第一年的高考成绩肯定不理想,数学大概考了60多分(总分150)。高四平时的月考成绩也很差,因为我只按照高考的最终目标来准备,平时月考的时候,很多知识点还没学完,即便学完了也不能熟练运用,所以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到了高四下学期,我的自学全部完成了。然后再进一步的刻意练习,怎么练习呢?我买了一整套四十份模拟试卷,用铅笔每天做一份,一共做三遍。错的题目全部誊抄出来,总结一两句话的原因,例如知识点不掌握或者方法错误等等。这正好消耗四个月的时间,做完之后,没有几天就是高考了。然后最后几天我只做一件事,反复看曾经做错的题目,包括高考数学考试的头一天晚上,还看到了十二点多才休息。我最后高考数学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呢?101分(总分150),对很多成绩非常优秀的人来说不起眼,但对我来说这是我自初三以来数学首次超过及格分。我们省那一年文科一本分数线521,一共考5门课,所以可以认为一本的单科平均分是104,我已经非常接近了。这样的案例还不够鲜活吗?这样的效果还不够好吗?一年半时间从初二水平到接近一本的单科成绩水平。

现在来说这些方法,多少有些事后美化的嫌疑。我当时是不可能知道刻意练习的概念的,那时这个概念还没有被提出来。我这么说,只是从现在的认知去看待当时的行为。取得的效果是完全不会欺骗任何人的。

第二个案例,关于英语的学习。

2016年我报名就读了南开大学金融方向的在职研究生,学制两年,学位单证。公众号里很多名校博士和硕士看到这里一定会笑的,没关系。我对学习和学历的认识是,你的收获和水平,只取决于你的条件和你努力的程度,跟其他因素关系不大。在这个在职研究生学习里,我获得的是听取南开大学老师讲授的条件,我学习的努力程度可以做到不亚于一般的南开研究生,请问这时是不是在职,有没有学历证,能够说明什么呢?

在职研究生需要通过两门考试,一门英语,一门专业课(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六科合卷),每年5月份全国统考。我上的虽然是金融方向,拿到的仍旧是经济学硕士学位,区别在于课程安排上会邀请一些业界的牛人来讲金融实操的案例,比如过去请到过的力鼎资本高凤勇、荣正咨询的郑培敏等等。

两门考试通过后,就可以写论文然后答辩申请学位了。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考试是极其严格的,大家都知道的原因,2012年之后,高校过去很多不正常的乱象被消除了。

2016年入学,第一次可以考试的时间就是20175月。入学的时候,我就想好了第一年通过英语,第二年通过专业课,然后正好毕业的这一年可以申请学位。

需要说明一下我自己的英语水平。2000年高考英语是102分,接近104的单科平均分,在五门科目成绩中排倒数第二(2000年安徽执行的是3+2)。大学的时候英语还算好,但四级考了四次,大三下学期才以60多分通过,六级根本就没参加过考试。毕业后十三年,基本上没有再碰过英语,也没有这样的环境和要求。

而在职研究生的英语考试水平,是介于四级和六级之间的。也就是说,即便以我大三时的英语水平直接来参加考试,也不一定能通过,对吧。再加上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我还能记得几句英语?

去年五月份我英语考试的成绩是71分,满分100,对我来说足够高分了吧?从我十月份入学,到次年五月份考试,不过七个月的时间,我怎么做到的呢?

我学英语主要靠三个手段。

一是复习词汇,初期每天中午看一个小时的英语词汇。大概用了三个月时间,把一本英语词汇书囫囵吞枣的过一遍,我自己觉得效果非常不明显。但这是基础,如果太多的单词不记得,怎么可能通过考试呢?

二是看英语电影,我觉得这是我通过考试的关键。怎么看呢?找一部电影,反复看反复看,一直就只看这一部。在南开大学李洁老师的推荐下,我找到的电影是西雅图夜未眠,应该说我很幸运,遇到了一部最适合学习英语的电影。李洁老师给出学习英语的方法是,找十部最适合用来学英语的电影,每部看500遍。这根本不是捷径,要知道这意味着10000小时的学习时间,如果你每天只用一小时,要三十年。而我从准备考试的角度,只把一部电影看了将近200遍,也就是花了不到400小时,大概每天中午用两个多小时,五个多月的时间。看到最后,这部电影里的经典对白我都可以完全记得了。这个过程锻炼的是口语、听力、表达习惯,更重要的是对美国文化的再认识。

三是南开大学李洁老师对考试技巧的解读,特别是英译汉对我帮助很大。李洁老师九十年代就曾去美国访学,对英语教学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英译汉取得高分的关键是翻译时要加字,要使翻译后的文字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这非常重要。李洁老师在课后对我说,她感觉我应该可以考五十分,让我好好努力,今年考不过明年没问题。李老师说这话的时间是四月份,我总是比我给老师的印象要更好一些。

上面是通过我自己数学和英语的学习实践,来说明怎么找到正确的方法,怎么下笨功夫。正确的方法靠良师益友,笨功夫只能靠自己。

开设公众号最初的初衷是督促自己的学习和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不断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公众号的每天一次更新,也是我下的笨功夫。个人号每天最多也只能更新一篇。目前初步打算,一天一篇的节奏坚持一年,第二年开始改为一周三篇左右。即便是一年,也不是可以轻松做到的,但我觉得有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我就有信心实现。

 然后,就是保持求知欲和好奇心。

乔布斯最重要的一句话是:stay foolish,stay hungry。我觉得也可以从求知的角度去解读,理解为求知若渴。

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在经济学中推动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浅层次的理解,学习的动力来自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如果继续追问,求知欲和好奇心来自于哪里?我觉得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先天的因素,就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兴趣。这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学习方面的天赋,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否则怎么解释前面刚刚提到的我对高中数学苦行僧般的一年多学习,如果没有这样的动力,在高考面前我会彻底的失败。有这样天赋的人,在学习中能够收获快乐和满足感,就像过去一年我的感受一样,也就是常说的自带动力、自驱动。

另一个方面是后天的因素,也就是生存危机意识驱动。这不正好符合王东岳关于求知目的的论断吗?求知的目的不是求真,而是求存!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所谓真理的存在,只有相对正确的知识。而我们学习相对正确知识的目的,是缓解生存危机!我过去一年之所以可以有如此强大的学习动力,足以支撑我一年废寝忘食的三千小时学习,根本原因就是我处在一个非常传统、非常落后的行业,所在的企业虽然在行业有很多优势,但也是相对封闭的。我作为直接参与企业管控、上市、改革很多重要工作的人,对存在的问题看得比较清、比较透。我把自己感受到的生存威胁,化为了学习的动力。

通过上面的分析,自然可以发现学习的最大敌人是自我满足、自以为懂,更是盲目乐观、傻白甜,是对创新力量的忽视,对未来的藐视,对过去的重视。

最后,防止自我设限。

在学习的过程中,最不可取的心态就是自我设限。我所提倡的跨学科终生学习,就是在学习上的毫不自我设限。

很多人在学习之前,思想意识里带着强烈的自我设限。例如:我现在是这个行业的、我是这个公司的、我做的是这个岗位、我学的是这个专业。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一旦出现让你感觉到和自己关系不大的内容,你天然就会觉得与自己无关,就会放松学习放松思考,觉得那些都是别人的事。一旦你有这样的自我设限,最后限制的就是你自己的认知边界。而足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是足够的危机意识,是防止自我设限的重要方法。

从创新的规律来看,真正的创新都是跨界竞争。例如,使得中国移动电话、短信业务量大幅下降的,既不是联通、也不是电信,而是腾讯。使得康师傅方便面销量大幅下降的,不是统一方便面,而是美团外卖。如果你只学习和关注本行业,你能看到真正的威胁吗?你看不到威胁,怎么能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呢。

我过去一年在产业层面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看到了我所在企业从事的化石能源的深重危机,也坚定了自己研究十年能源互联网的决心。如果我学习的目光只盯着其他化石能源企业,能有这样的收获吗?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希望可以给你带来收获和价值。

今天的内容是在手机上完成的。下午参加女儿钢琴学校活动,在等她登台中完成更新,我这样的精神不值得来点掌声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