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自我复杂性

 终身跨界 2020-11-26

公众号生日会报名全球最大蔚来中心开业记(公众号生日会报名启动

目前还有一个无法辨认的报名,X峻。请这位朋友看到后跟我联系。这么多天了,还没找到。也请朋友们报名时备注自己的姓名,或者在公众号留言。


昨天一代宗师金庸先生离世。

朋友圈刷满了各种版本的纪念。

我对先生的小说关注度不够。更让我认可他的,是他晚年求学的精神和态度。

说起来非常遗憾,先生的小说我只看过笑傲江湖、天龙八部,还是在大学的时候看的。大家都在疯狂传阅的中学,我显然错过了。我初中的时候不看书,高中的时候三本书看了三年,水浒、三国演义和万历十五年,每本书都看了五遍以上。


这几天在写关于情商的课件,基本上每个月写一个主题的内容。写课件的过程比较折磨。自己看书看明白,仅仅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想到哪些内容适合在什么场景说给什么样的人听,或者说就我服务的每个企业来说,哪些内容更适合。第三步是把这些内容表现出来。

在不知道何为情商的时候,对这个概念懵懵懂懂。当花了一百多小时看了十几本情商方面的书之后,首先增加的是对自己的了解。然后更加理解了现实中为什么有些人会更成功。也能够清晰的分辨周围朋友中,哪些人是高情商、哪些人是低情商。对于有些朋友的短板,等到合适的机会,一一点破。


今天的主题是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自我复杂性。(过去公众号曾经讨论过类似的话题,只不过维度略有区别:优化自己的朋友圈警惕同质化社交

这个话题完全是来自于情商学习的衍生收获。1990年,约翰·梅耶和彼得·萨洛维最先提出情商的概念。彼得·萨维洛现在已经是耶鲁大学校长。他在一次毕业典礼演讲中,提到了Patricia Linville(派翠夏·林维尔)。

Patricia Linville是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她研究的主题是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这些自我认知如何影响幸福。她提出了自我复杂性的概念。我的一些朴素认知与这个概念不谋而合。

自我复杂性显然是衡量自我不同方面复杂程度的概念。个体在自我复杂性上的差异主要通过两个维度来体现:

(1)组成自我概念的自我面数量,数量越大,自我复杂性程度越高;

(2)各个自我面相互重叠的程度,重叠的程度越低,则自我复杂性程度越高。

Patricia Linville认为更大的自我复杂性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有各种各样的认识。换句话说,混迹在各种完全不同的圈子里。

例如,一个自认为自己是学生,马拉松选手,戏剧家,纽约客杂志读者,以及我们所说 的在蓝草乐队中扮演贝斯手的女性,会比那些只认为自己是律师的人表现出更大的自我复杂性。

拿我自己做例子,我就是一个自我复杂性很高的人。我经常说自己是业余音乐人、业余马拉松人、业余自媒体人、职业跨学科终身学习者,我混迹在音乐圈、跑步圈、得到群、混沌大学群、樊登读书会群,有全国乃至很多国家、各行各业的朋友关注这个公众号。我还是蔚来汽车创始版车主,在蔚来汽车车主群里认识不同有趣的灵魂。

而有的朋友,读书时过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工作以后过单位、家两点一线的生活。这种情况下,自我复杂性相对就会低一些了。

自我复杂性有什么意义呢?

Linville教授在她的研究中发现,更大的自我复杂性可以作为对抗消极体验的缓冲器。

如果你几乎完全按照自己的工作来定义自己,那么工作的不顺利、升职的失败,可能会对你的自我价值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Linville称之为“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认知篮子里”。另一方面,自我复杂度高的人在遭遇挫折后会更迅速地恢复过来。

Linville甚至发现,具有更大自我复杂性的学生更不容易生病或经历抑郁和压力。

在人力资源中,一个渴望高成长的企业应该招聘更有潜力的员工。潜力的衡量标准,就是看人生经历复杂程度。

我非常认可这样的判断。我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告诉我,越是在陌生、创新、变革的工作中,越考验一个人的经历。在毫无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能够指引我们内心的,是我们在以往人生经历中的类似境遇。而从创新的角度,以往的很多经验也不能遵循,这只会成为创新的桎梏和枷锁。

过去的一篇内容分享过阿尔戈特惨烈的故事:我的伯乐计划之二。这样的惨烈故事成就了阿尔戈特后续的辉煌经历,至少给了他被费洛迪关注的契机。

另外一个视角,更多的人生经历才是我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认清自己的人生方向的基础。

没有遇到的爱好,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喜欢,有没有天赋?

没有经过的生活,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应,要不要追求?

投资的视角里,实现相同风险下的更大收益,关键是构建相关性最低的投资组合。过去分享过:跨学科学习的意义——以投资学中的反直觉理论为例这样的思路也适合用来构建我们的人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尝试完全不相关的领域,才能更有效对抗消极体验。

今天最后要给朋友们的建议是: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一点,自己的圈子更多元一点。

最后是每天都有的一段话:

如果关注了这个公众号,那就请定期来看看感兴趣的内容。

如果觉得写得挺不容易,那就请点赞。

如果觉得公众号内容有共鸣或者有错误,那就写下你的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