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与父母的关系

 终身跨界 2020-11-26

这是公众号第423篇内容,2019年第54篇。

今天的主题,是我最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句话:所有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射。醍醐灌顶一般的感觉。

今天跟大家分享我在这个问题上的感受和收获,这是对我自己内心的剖析。无论在心理学还是在情商中,自我都是所有问题的核心。希望能够对朋友们也有所启发。

先介绍下我的成长环境。

我是家中独子,父母20多岁从老家来到之前生活的城市。他们一直都在努力的工作,在一个6000人规模的单位里,都是中层干部。在这个小城市里,已经算不错了。我小学一年级的1986年,家里就有了彩色电视、冰箱、收录机。

父母都是50年代初的人。父亲开始是小学语文老师,后来一直从事政工,现在在一家私立中小学担任党委书记。母亲一直从事商业工作,开始是会计,后来一直做了十几年管理,是一个100人规模的商场的负责人。我现在觉得,我对文字的兴趣和启蒙来自父亲,对商业对管理的启蒙来自母亲。

因为父母工作忙,亲戚又都不在一个城市,从小我是相对少有人照顾的。我八个月大的时候,就进入了托儿所。我是不是上学比所有人都早?作为一个励志跨学科终身学习的人,我以后的生命唯一不变的身份是学生。

小学的时候,性格是比较乖巧的那种,从未顽皮过,也就是那时父母口中的“老实”。这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个传统概念。什么叫“老实”?在我身上的表现,是更多的时候选择压抑而不是表达自己。压抑成为了我过去三十多年生命的关键词。

不记得从哪一年开始,寒暑假都是在奶奶和姥姥家度过。好的一面是我接触到更大的家族,和兄弟姐妹们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坏的一面是我每年都有几个月是在完全脱离父母的状态下度过,有可能会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在我远离了和父母的关系之后,家族亲戚自然是更被我远离了的。这本质上是我内心对那一段生活的不接受,这种情感自然来自后来感知到的不好的经历。比如:游泳差点淹死。是我表哥家的侄子救了我。他比我大一岁。

到了五年级的时候,父亲的工作单位转移到了离家100公里的地方,两周才能回家一次。从那时起,和父亲的交流就越来越少了。母亲由于已经是商场负责人,每个月都要外出商务活动。每个月总有一周,我是一个人呆在家。现在想想,这是我人生道路的重要变量:更多的时候独自在家,和父母交流越来越少了。初中开始的青春期,我成为了一个极度叛逆的孩子,这是我对“老实”这个标签的反抗,也是我对父母的反抗。打那开始,和父母的心理距离就越来越远了。那时候,我喜欢和同学呆在一起,经常夜不归宿。父母对待我的方式是更多的责备。这也加剧了我和父母关系的疏远。

那时喜欢留长头发,父母当然反对,不久的之前还会反对。那时喜欢吉他,父母不太理解,在我宣布绝食、班主任老师找到母亲之后,她才被迫支持,给我买了第一把电吉他、第一个吉他音箱。大学时候,又给我买了吉他效果器。毕业工作回到家乡,是遵从了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心愿。虽然在同一个小城市,但多年来,始终没有和父母更多的交流。这是我的一种心理抗拒吧。在这种状态下,父母自然对我的想法缺乏了解。一年前我选择离职离开家乡,父母非常不理解,觉得我疯了。这也非常正常,之前就缺乏沟通,怎么可能会理解呢。由于担心父母过于不理解影响健康,请到单学姐亲自出马与他们交流。作用是有的,但这替代不了我自己争取他们的理解。

前不久,在看到今天主题的这段话之后,我和父母有了一次深入的对话和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之后,他们更多的理解了我。我觉得自己的内心成长得到了一次升华,这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时刻。我有点后悔这样的交流来得太晚了,但也庆幸这样的对话终于到来了。

我的经历告诉我,成为和孩子能够正常交流的父母,特别是朋友般关系的父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很早之前很郑重的跟我的女儿说:按说你们应该叫我爸爸,但你们也可以叫其他任何你们想的称呼,比如同学。因为我也是和你们一样每天学习的人。

这是2016年我母亲过生日时,我父母和孩子的合影。

发现自己相册中找到父母照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让我有点难过。我们有太多的合影,但很久没有和父母合影了。以后每年和父母拍一张合照,这会是我的一个小小愿望。我想这个愿望不难实现。

与父母关系的改善,尝试去真正爱他们,这似乎是我爱的能力的证明。这也是我正在成为更好自己的证明。除了爱没有什么可以改变生命!

与父母的关系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与其他所有人的关系都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射。

我之前与父母的这种关系,本质上既来自于我过于压抑的性格。不是自然而然、畅通无阻的表达,而是回避、疏远。也来自于成长的自身需要,从青春期开始就对父母建立了“不理解我”的认知,更多的是抗争而不是亲近,直到前不久。

很多父母会产生对子女的强烈掌控欲,特别在子女成长之后。子女正常的反应就是逃离这样的掌控欲。对子女来说,他们的成长需要远离这种掌控,更多的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这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束,才是正常家庭关系的开始。

去年我离开之前工作十四年的国企,这是会放大和加剧我压抑性格的环境。现在的我,通过各种方式更加接近自己的本真。无论是在这个公众号分享自己的一切,在企业提供培训咨询服务,还是作为日新投资合伙人发展客户,都释放和散发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我。这样的我才是更真实的我。这是我的成长。

而我自己的成长本身,与其他很多事物一样,循环式发展、盘旋式上升:从幼小时的依赖父母,到青春期的追求独立,到成年成家后的独立,到成熟后的回归。现在的我,已经可以和父母像朋友一般的交流了。这有我自己的心态调整,但更主要的是我的父母是很好的父母!

在一段关系中,从来都是相互的、互动的,或者说是交互的,都不是单方面的。但对我们来说,我们首先要成为主动追求改变的人。另外一方面是,我们成为父母之后,要努力成为可以和孩子交流的父母。

见到过、听到过很多与父母关系不理想的案例。确实有太多不合格的父母,但我们作为子女,首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子女,通过时间的作用、不断努力,才有可能会感化父母。除非父母是完全不爱我们的,绝大多数父母都不会是,他们总有一天会理解我们。

之前有过一篇内容: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是什么?,说的是为人父母的不易。

我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应该说算是不错的,或者说是很不错的。但这并不代表不能再有所进步。而进步来自哪里?就来自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

就现在我对自己的认知,我觉得自己不能算是一个心智十分成熟的人,这主要体现在家庭关系方面。对很多男性来说,这方面都是短板,我也不例外。认识自己的缺陷,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有改变的可能。而这样的改变,最重要的就是与父母关系的改善。

终身成长,是一个人一生的使命。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提出了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的概念。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一定要读的书。

过去公众号内容中连续更新过三篇:固定性思维与成长性思维固定性思维与成长性思维之二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之三。很早关注公众号的朋友一定看过,但晚一些关注的朋友不一定能找得到。这三篇是我在读这本书中最主要的感受和启发。

终身成长这本书非常意外的改变了微软的命运。这是纳德拉的故事,写在他那本刷新里。

终身成长先帮助纳德拉承受和改变了不幸的家庭遭遇,又帮助纳德拉使微软更新了自己的使命,重回巅峰。

家庭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的成长最终要靠家庭关系来实现。

家庭是我们最好的成长学校。

而家庭关系中,最本质的是父母。其次才是夫妻。然后才是孩子。

以上这段话,是我前不久才刚刚认识到的。非常深刻的感悟。感谢帮助我理解、给予我反馈的朋友。也特别感谢李江提议、李江、赵宁、向阳和新大哥今年过年去我家看望了我父母,这是让他们有所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我接下来的生活,会更亲密的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我原本不是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一个普通人的终身成长,可以最终实现人生的幸福。一个创始人的终身成长,可以造就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在成长这件事上,人和企业没有本质的区别。

以上就是我的内心世界的真实记录。我希望自己内心成长的经历能够给朋友们一些启发。对于我来说,接下来要做的,是重新修复家族成员之间的疏远。这是又一个新的成长。

选择不断突破自己,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今天最后的一句话是:如果你和父母的关系不理想,那你一定要想办法主动修复,趁你的父母还健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