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与慢和长与短

 终身跨界 2020-11-26

这是公众号第428篇内容,2019年第59篇。

原本今天没打算更新,刚才突然想把这几天的一些思考收获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内容很清楚,但标题不太好确定。如果是一个太过抽象的,会直接影响阅读量。想来想去,最后取名:快与慢和长与短。这貌似会有歧义,也许会让一些朋友想到别的。这很好,表达的境界之一就是无限联想。

今天的主题是分享与发展有关的底层思维

1

快与慢,是相对的概念;长与短也同样是。

人类的脑神经回路只善于在比较中建立认知,而无法建立没有锚点的概念。

如果没有高铁速度的对比,开车就不会是慢。如果没有一根更长的树枝,另外一根就不会被我们称为短。

本质上高铁并不代表着快,只是在和汽车的对比中成为了快的一方。而如果比较的锚点换成了飞机,那么高铁就变成了慢。同样,再长的树枝也会在一颗大树面前变成了短。

所以,快、慢、长、短都不是事物的本质属性,都只来自于对比。锚点的更换随时会改变原有概念,使快变慢、使长变短、让慢变快、让短变长。

无相。

这样的比较思维,在商业世界中体现为竞争。竞争就是相同产品和服务的对比。在更好的产品、服务出现之前,也许你代表着好。但之后,你成了没那么好。于是有了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竞争让市场更有效率,竞争也改变行业格局,竞争会加速企业的趋势来临,竞争还会导致企业收益下降。巴菲特说:竞争有害健康。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2 

有一本书叫思考快与慢,李善友教授评价是过去十年人类最重要的成果。这本书我花了一百小时以不同的方式反复看了五遍,又花了一百小时写下了对认知谬误分析总结的课件。

这本书成了我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启蒙,我很幸运能够在这样厚重的成果中被启蒙。认知心理学让我慢慢开始明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底层思维。正是这样的底层思维,决定了人在面对不同变化时的反应。

很流行的一句话是性格决定命运。不可否认,性格是一个人最本质最难以改变的特质。但,如果拿性格和底层思维来相互比较,很难说哪一个更决定人的命运。

最近在高频率的见朋友,面对面交流。希望把我最好的精神状态和能量更直接传递给更多的人,交流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和思考。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这种方式,和公众号文字传达相比,虽然效率最低,每次只见一个人,但效果绝对是最好的。这又是一种比较。

一个认识多年的好朋友这么看待我:过去始终相信命运。而这位朋友也相信命运,但更相信自己的努力。

一语点醒梦中人。

命运和自己的努力,谁的力量更大?这是一种对比。而在这种对比之间的取舍和相信,就是我们底层思维最重要的一方面。

我无时无刻不在改变之中。我现在的改变之一,就是越来越相信自己努力的意义。必须感谢这位朋友的提醒和帮助!

命运是你在什么时间遇到什么人,他怎么影响和改变你。

我们无法不相信命运。

就像如果没有这位朋友的存在,我不知何时才能想到命运和努力的对比。

但命运更多时候是一种后知后觉,很多事在当下无法准确理解。也就是乔布斯说过的回望。

我们如何理解和看待命运,本身就是一种底层思维。在困难面前,你可以认为这是命运安排不让你成功,于是接下来放弃努力。也可以理解这是找到了成功的方法,战胜了这样的困难就可以赢得成功。

无论你怎么想,最后都可以证明自己是对的。你放弃努力最后显然不会成功,你会觉得放弃非常英明,因为最后没成功;你获得成功更证明了自己努力的重要性,通过努力取得了成功。这是一条预言的自证之路,无论如何我们都是对的。这样的自我判断会形成认知闭环,久而久之深深刻在思维方式中。

命运是无法预知的,我们敬畏命运本身,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我现在每天都在见不同的朋友,对于朋友们来说,和我的面对面交流是一种怎样的命运?我和你们的见面对我又是怎样的改变?没有人知道。

赋予的意义不同,命运就完全不一样。

相对于命运来说,自己的努力,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3 

快、慢、长、短是与对命运认知相类似的底层思维。这是对事物状态趋势的认知。

四象限中,短期更慢(第三象限)和长期更快(第一象限),不在讨论范围内。短期更慢是必须避免的,长期更快是很难实现的。

真正的取舍判断是,到底应该追求短时间更快,还是长时间更慢。这是人与人之间非常重要的考量和区分。

选择更快,就天然会忽略那些不能很快做到的事情。我们眼中的世界,是被我们的认知筛选过的。

而正因为快,可以维持的时间一定是相对短的。

愿意更慢,就能天然接受那些缓慢增长的事情。

而正因为慢,会更稳扎稳打,可以维持更长的时间。

这就是今天内容的核心:短期快速和长期慢速的认知和选择。

4

我越来越发现,短期慢速才是值得追求的。这是我这段时间最深的体会。

在我日复一日的学习读书中,我感觉到,进步是一点一点的,非常缓慢。即便拿出几个24小时用来读书学习,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有什么突飞猛进。更不要说一天24小时的读书,会让我们第二天毫无状态。这种功利思维用在学习这件事上根本行不通。即便去听经过结构化设计、层层递进、干货满满的课程,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真正的学习进步,靠的是自己日常点滴积累。听课可以获取的,是对以往积累的催化、整理、连接、解构、放大、缩小。没有日常积累,什么样的课程都不太可能有收获。我把自己余下的生命都用来学习,走一条最慢的路,一直不断的累计。对于抱有短期快速思维的人,这根本就不成为选项。我不能预料自己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四十年后的状态,知识的累计在思考的作用下,会慢慢转化为智慧。这样的智慧可以带给更多的人帮助。

在我不断的公众号写作中,也是这样。不断的写可以提高思维和写作能力,但是写一篇出来能提高多少?只有靠长期不断的实践,才能实现真正有意义的提高。如果只是打算写一两篇,那还是放弃吧。只写一两篇除了让人头晕脑胀,可能很难有别的作用。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我写出了400多篇。这难道不是最缓慢的过程吗?这样的过程,还会一直延续,我们享受过程、看淡结果。

在对价值投资的学习和日新投资的发展中,同样感觉如此。价值投资专注于稳定缓慢增长,不追求剧烈波动甚至刻意避免波动。可以长期实现年化20%的收益率,就是神一般的业绩了。20%的增长平均到一年当中的每个交易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这不像极了学习本身吗?而对于追求短期快速增长的人来说,20%的收益是两个涨停就可以实现的。追求快速增长的人对20%的收益不屑一顾。但涨停之后,还会有跌停。在投资的无限游戏中,稳定增长的价值投资一定是最佳策略。14%的年化收益率,在复利的作用下,五年就能翻倍,十年3.7倍,二十年13.7倍,三十年50倍,四十年188倍。而那些追求短期增长的,会在一个涨停之后遭遇下一个跌停,反反复复中最后能停留在原地已经是幸运了。

健身又是一个好案例。不管什么样的健身方式,都不可能短期取得很大的收效。如果不能长期坚持,偶尔健身一两次,只能让我们腰酸背痛。日复一日的健身,真的会改变我们的体魄,让我们拥有了健康的状态、远离了病痛的困扰。另外一个意外收获,是乐观、积极的心态。我从2013年开始跑步,虽然中间因为工作原因有所中断,但始终未曾放弃。现在每周都能跑三次以上,每次90分钟。我很庆幸自己很早开始跑步,并且打算跑到老。这又是一条缓慢长期的路。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所谓的走捷径,就是追求短期内的快速发展。但人生和学习、写作、健身、投资一样,是一个漫长的游戏,有着太多的变量。以一种缓慢的方式发展,慢慢的累计,终有一天可以成为人生赢家,无论是五十岁还是六十岁。但想要去走捷径,就必然需要付出成本、承受代价。到头来,获取的捷径,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失去的代价,也许才是人生最宝贵的。很多人的生命就这样被浪费。早一点醒悟,就可以早一天回到缓慢增长的路上。只要生命还有时间,一切终将成为原本的样子。

5

宇宙的物质和能量是守恒的。所有的增长总量也许是一个固定数,区别仅仅在于用多长时间来获得。

在一些领域,短期快速增长也能获得很好的增长,甚至比长期缓慢增长更多。

但是这一切的主体是人,人有自身思维、情感、心态的特征。

其中之一是:难以忍受长期的不增长。

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达到了目标。那么接下来还有什么意思?还有什么目标?还能保持好的状态吗?

不能。

而长期缓慢增长,使得我们在很长时间内,始终有目标、有追求、有收获。这样的状态本身,才是人生应该有的样子。

使命是使你觉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事。

人生的意义在于找到使命。

一个短期内快速增长,之后再也没有增长的事,会成为我们的人生使命吗?

不会。这样的短期快速增长最多只能成为我们的阶段性目标。人生很漫长。

漫长的人生,只应该匹配缓慢的长期增长!

短期快速和长期慢速的差异,就是复利思维。

著名的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创立人梅尔,更是夸张的称复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据说曾经有人问过爱因斯坦:“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他的回答不是原子弹爆炸的威力,而是“复利”。这个故事在我看来,有杜撰的嫌疑。是不是杜撰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实。

知道复利思维是什么,和真正用复利思维指导自己的行动是两回事。

这中间,有的人隔了一生,有的人只隔了顿悟的一分钟。

上一篇内容的主题是人生所有努力都应该只为赢得选择权。如果我们有了选择权,那就应该选择缓慢增长,终其一生、沉浸其中。

美妙!

以上就是今天主题的所有内容。

今天公众号排版有所变化。这是一个朋友的建议。复利思维下,我们要每天都争取有一点点进步。

这位朋友还建议我把主题之外想说的话,放在结尾。这样不会冲淡主题。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建议。今天第一次尝试。

有没有发现我听取了这位朋友建议的同时,其实就是定义了他对我的意义,也就是我这几天遇到他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他认为我给了他很多帮助,我用事实证明他也帮助了我。这多好。

所有有价值的一切,都是相互的。

最近在大量见朋友,每半天约一个。先见合肥周边的,慢慢的再到全国其他地方。

每一个和我见面交流的朋友,都获取了我以知识和感悟为载体的精神能量,也许我可以帮助大家想清楚一个问题,也许就只是交流。

我迷上了见面交流的方式,彼此之间心流不断的体验。这样的方式比公众号分享更直观,效果更强烈。

我打算见过所有通过公众号认识我的朋友。所有想和我见面交流的朋友今天可以留言告诉我你在哪。我要列出一个时间计划表。

下周计划去西安,月底计划去广州。这两个地方的朋友赶紧约起来了。

命运是我们的相遇,努力是我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