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拥有的价值

 终身跨界 2020-11-26

这是公众号第457篇原创内容,2019年第88篇。

本篇的主题是曾经拥有。

曾经拥有是一种体验,是一种骄傲,也是一种悔悟。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曾经拥有。有些事,只有曾经拥有才能明白。

物质上的曾经拥有,可以让你看清物质需求的本质。
1.吉他的故事
我大学时曾经是一个校园音乐人,一支很有名气的乐队主音吉他手。读书的状态决定了,我不可能有一把很好的吉他。尽管如此,我那时为了追求更好的排练和演出效果,挪用一年的学费买了一把相对好一点点的吉他,价格是3000元左右,但仍然没有达到演出级。那时对我来说,一把更好的吉他是无数次梦寐以求的,甚至成了毕业之后努力工作的动力。这样的梦寐以求伴随了我不知道多少个日日夜夜。
2005年,当我工作一年以后,用攒下的钱买了第一把演出级的吉他,美国产fender的高速公路系列,花费了5900元。买回之后,忙碌的工作使得我很少有时间可以弹奏。看着我曾经朝思暮想的吉他慢慢落灰上一层灰,心里的那种失落感,只有曾经拥有过的人才能体会。
2007年,我在当时的QQ空间写下一篇日志抒发这种感慨。
单纯的物质需求一旦拥有,会发现是如此的失望和无感。而我并没有立即悔悟,反而在物质需求的路上继续走了下去。
2008年,我专程去到北京买回了一把艺术品级别的musicman限量版吉他,花费22000元。2011年,我花费15000元买了一把马丁D28吉他,并于第二天一早丢失。一周之后,我又花费18000元买了一把马丁HD28吉他。

这些吉他曾经都是我梦寐以求的。但我拥有之后才发现,我真正缺少的并不是吉他,而是弹奏吉他的状态和时间。

在一种麻痹和痛苦状态中的我,不可能弹奏出真正的心流。而被忙碌工作填满的我,根本不可能经常拿起吉他。

现实中很多人不是如此吗?在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单纯靠物质来填补物质以外的需求。这是一条不归路。但太多的人仍然走在这条错误的路上。

直到去年我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拥有了可以弹奏的状态和经常弹奏的时间,我才真正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在公众号里,大家可以定期听到我的吉他和歌声。每一次可以带给大家音乐的时候,我都无比满足。

但如果我没有拥有过梦寐以求的吉他,我会有这样的感触吗?我会真正理解自己的需求吗?很难。如果没有曾经拥有过梦寐以求的吉他,我一定还会以为我的需求就是一把好吉他而已。我不会真切感受到,仅仅拥有一把好吉他不但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带给自己更多的失望。

这就是曾经拥有的价值。

2.包的故事。

我一个好朋友跟我分享了她对包的认识。几乎所有的女性朋友,都会很喜欢包,因为:“包”治百病。

在前几天写的:如何面对周期性情绪低落中,通过留言发现,女性朋友都有通过购物来调节情绪的习惯,我想购物中的重点一定包含包。由此可以看出,为什么大多数商业的主角是女性,为什么女性的商业价值最大。
这位朋友说,她很喜欢包。每次特别不开心的时候,就会买包。特别是奢侈品的包,比如LV、PRADA、GUCCI、CHANEL、HERMES。这些包都是她还在读书的时候梦寐以求的。
刚开始,每次买了一个价格五位数的奢侈品包,她都会开心好几个月。
然而,好景不长。慢慢她发现,奢侈品包的质量好像不是太好,很容易出现磨损和明显的痕迹。后来她开始理解了,本来奢侈品就不是让人日常使用的,也没有必要提供那么好的质量,甚至让你几年用不坏。她又发现,如果不是经常出入高级场合,拿一个奢侈品的包好像也容易违和,比如坐地铁、骑共享单车、买菜。
于是,她的消费观念开始变化,不再购买奢侈品的包了,而是改成三位数的包。
但是,如果她不曾拥有过奢侈品,她会有这样的感受和改变吗?很难。她一定还会奋斗在有条件购买奢侈品的路上。

我想朋友们一定还有与此类似的其他故事吧?

以上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物质方面的曾经拥有,是看清物质需求假象的重要条件。物质本身,并不是一切,高档物质需求也不值得我们为此奋斗。但前提是,曾经拥有。

这就是曾经拥有的价值。

社会地位同样需要曾经拥有来收获反思。

我2004年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国企。进入这样的环境,就意味着,我很长时间的努力目标,应该是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一个管理者。

在刚刚毕业、刚刚开始工作的人看来,一个管理者是多么的风光。可以发号施令、拥有相应职权、获取更多收入、享受职务消费,逢年过节还会有人来看望。

任何一个在这样环境中工作的人,都梦寐以求着,有一天别人介绍自己,不再是小X,而是XX长、XX主任。这是这样环境中大多数人一生的追求,然而能够得到的总是少数。

我过去之所以会在这样环境中工作长达十四年之久,原因也许在于我经历了更多的变化和挫折。一般来说,表现不错的年轻人,五年就有机会上第一个职务台阶了。而我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固定在一个部门和子公司工作,导致我迈上第一个台阶时,已经工作了八年之久。很多情况下,八年是熬都早应该熬出来的。但表现一直不错、而且不可能差的我,竟然和很多在我看来不如自己的人或者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相比,要晚好几年。这曾经一度让我倍受打击。

终于在我工作八年之后,我在集团的核心部门获得了第一次提升。这让我顿感扬眉吐气。但接下来,受到机构调整的影响,我经历了最严峻的考验。最终凭借着隐忍和领导、同事们的帮助,我度过了这样的考验,成为了集团最重要部门的负责人。这样的结果,在当时看来是没有可能的。然而就这么平静的发生了。这也许应了一句在我看来很有智慧的话:亏欠的,早晚都会偿还;亏欠越多越久,越会加倍偿还。这其实不就是回归均值的一种具体表现吗。也许正是我经历了相对多的挫折,才得到了这样的好运。

走上这样的岗位,我成了一个省级纪委认定的领导干部,有了自己可以决定的事项,也有了需要管理的团队。我很快感受到,在企业内部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但,这样的岗位没有带给我太多的兴奋感。相应的责任和压力,让我经常无法喘息。同时,身处企业核心层,近距离接触以前远在天边的集团领导,让我看明白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可以得到什么,他们会失去什么,他们有什么样优势,有什么烦恼。几年下来,我就对自己在这样环境中,最理想状态下的得失,有了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终于,在去年5月份,我鼓起全部勇气,放弃令人羡慕的岗位,即将再次提职的机会和看起来很有前途的未来。因为我知道,这里可以给予我的,虽然很多人羡慕,但并不是我想要的。

这一切,源于我曾经拥有。如果不能得到提升,我也许会在这样的环境中郁郁终身。如果不能得到提升,我会在“地位”迷梦中无法醒来。

这,就是曾经拥有的价值。


曾经拥有的价值再大,我们也不能等到全部体验过所有的不值得拥有,再发现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那怎么办?

答案只有一个,在学习、生活中思考体会。

1.读书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终归是有限的,而所有我们没有体验过的一切,都已经有人体验过了。那些值得记录下来的,都写进了书里。

所以,读书具备这样的价值,让自己好像曾经拥有,通过和曾经拥有的人对话,就知道曾经拥有的人拥有的一切,意味着什么。

查理·芒格特别推荐看传记,我一年以来也看过了几个最想看的人的传记:巴菲特、查理·芒格、乔布斯、特斯拉。传记是全面记录和评价一个人的一种书。

在传记以外的书里,我同样收获了很多人的体会和感悟。这些都是我在读书中收获的精华。

2.身边人

我过去之所以看透拥有地位的意义,在于我得以在集团领导层周围工作。而我从其他身边人那里,同样得到了很多收获。

比如,上面说的关于买包。比如,过去音乐圈朋友的音乐之路。比如,创业圈朋友的创业历程。

每一个人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独特的经历。不同的经历会带来不同版本的曾经拥有。

3.类比和迁移

在一件事中得到的体会,我们可以迁移到另外一件事上,思考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比如,在买琴这件事上,难道不能迁移到买包上吗?

比如,在追求地位这件事上,难道不能迁移到名望吗?

我们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一切,才明白这个世界。


过去公众号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与今天的主题类似:也许你过去的努力只是为自己争取放弃的资本。曾经拥有,才会知道是什么滋味,才会真正明白这是不是想要的。

所以,哪怕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得努力让自己拥有些什么,这总好于一无所有。等你拥有了,就会知道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不是,那就果断放弃,不要害怕失去,这个世界是能量守恒的。只要你拥有了值得放弃的,放弃之后就会得到相应想要得到的。

今天的最后,送给大家一首BEYOND的曾经拥有,祝大家都能够有所拥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