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朋友不是金融机构——关于借钱的几件事

 终身跨界 2020-11-26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539篇原创内容,2020年第48篇。

本篇的主题关于朋友之间的借钱。

最近陆陆续续在公众号读者那里,听到了好几个与借钱有关的故事。

故事一:

A与B是好朋友,过去相互之间一直相处的不错。B打算换一辆更好的车,于是在A面前说了很多次,想让A借几万给她。A本身手头也算不上宽裕,想着到时如果能支持,肯定会支持B;但现在无法确定到时的情况,就没有给予A确定的回答。B因此很不满意,觉得我们关系不错,现在我要换车,你就应该支持我一点。就算你没有,去借点也应该支持。

故事二:

A和B只是很普通的关系,A是全职妈妈,B是半创业的人。B以年底冲业绩为理由,年底达到500万,公司奖励10万。业绩现在还差5万,找A借钱冲业绩,让A把钱打到她公司账上。A觉得可以支持B一下,公司奖励了钱,对方肯定就还自己了。结果对方很久没还钱,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A慢慢听说了和自己一样借钱给B的C、D、E·······

故事三:

A和B关系还不错。B做生意,说自己现金周转不过来,找A借信用卡。这样钱不够的时候,可以刷信用卡,到期就还。A觉得借信用卡又不是借钱,就借给了B。结果B拿到信用卡,满额套现。到了还款日,告诉A现在还不了,让A申请分期并且先还第一期。A想到不还信用卡会影响自己的征信,只好自己还。A还第一期后,B继续套现已还款金额。最后,A的信用卡被拉黑且自己承担还款,B没能归还套现金额。

故事讲完了,每一个都是真实发生的。每一个故事折射出来的启示是不同的。每一个都曾经困扰当事人,不仅造成了感情的伤害,也造成了财务的损失。

如果统计全国因为借钱而打翻友谊小船的人数,这个数字估计要上亿,甚至有可能好几亿。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事,而是有很多人会遇到不止一次。

借着这样的故事,分享一下我对朋友(不含亲戚)借钱这件事的认识。

第一,每个人要对自己的朋友,有结构性划分。

在我看来,朋友至少要分三类。

第一类,最好的。无论对方有什么需求,都会尽最大可能帮助和满足。这样的朋友数量,一定非常少。一般人,应该只有两三个,甚至只有一个。

第二类,还不错的。对方有需求,如果这个需求合理,而自己又有能力帮助,就会给予一定帮助。这样的朋友数量,要稍微多一点。一般人,会有十几个吧。

第三类,一般的。对方有需求,即便很合理,自己的能力也满足,也只会给予有限的帮助。这样的朋友数量更多,一般人都会有几十个吧。

有了这样的划分,不仅仅借钱,其他所有需要消耗资源的事情,都会有明确的答案。

就承受度和支持度而言,第一类可以倾尽全力,也就是把自己手头所有资金借出去。甚至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找别人借钱用来“借钱”。但这种方式需要慎用。

第二类就是量力而行,也就是把自己手头资金的一部分借出去。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不应该考虑借钱来“借钱”。

第三类就是适可而止,也就是只把自己手头资金的一小部分借出去。

而仅就借钱这件事而言,借钱的理由又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满足虚荣心的事。比如,借钱用来满足自己的高消费,换车、换房。请谨慎对待提出第一类要求的任何人。

第二类,应急但与生存无关的事。比如,创业。很多成功的创业者,都有借遍朋友的困境。

第三类,与生存最相关的事。比如,没有生活费借钱吃饭,患病借钱医治。

这三类借钱需求,与三类朋友纵横交错。

第一类朋友的所有需求,都会尽量满足。

在我看来,第一类朋友,不会提出第一类借钱需求。如果提出了,也许就应该考虑被下移到第二类朋友了。

第二类朋友的第二类、第三类需求,都会一定程度满足。一定不会满足第一类需求。

第三类朋友,也许只会满足第三类需求。不应该满足第二类、第三类需求。水滴筹这样筹款平台的存在,其实就是满足第三类朋友的第三类需求。

在三个故事当中,第一个故事,属于第二类朋友提出了第一类要求,不应该满足。

第二个故事,属于第三类朋友提出了第二类要求,不应该满足。

第三个故事,属于第二类朋友提出的第二类要求,其实是应该支持的。

借钱,应该属于农业社会遗留下来的陋习。在农业社会时代,金融机构不发达,大部分人满足融资需求的唯一来源,就是亲朋好友。

而商业社会发展出的金融行业,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一般融资需求。能够找金融结构解决的需求,就不应该麻烦朋友。

在商业时代,还抱着农业社会陋习的人,且不说别的,是不是有点太落后和落伍了?

分享我对有关借钱几点提醒。

第一,请分谨慎提出借钱请求,同时也要对经常借钱的人提高警惕。

第二,凡是借钱用于满足虚荣心和高消费的,不但不应该借,还应该调低对这个人的评价。虚荣心和高消费没什么不好,前提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尚未有能力实现之前,想要靠借钱来提前满足,把朋友和友谊当成了什么?

第三,降低自己对于借钱事项带来困扰的最好方式是,借出的钱就当成赠予。即便朋友不能归还,也不会心生怨恨。如果朋友归还,就成了意外之喜。

第四,除非非常好的第一类朋友,否则最好借钱留下欠条。

最后,对非常善良、不善拒绝的朋友多一点提醒和提示:

善良是非常优秀的品质,但维持善良的前提之一,是善于筛选朋友圈。警惕那些觉得你善良,就把你当成围猎目标的人。无论何时,总还是会有这样的人存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