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停止无效努力,为什么你越努力越焦虑

 个人发展精英会 2020-11-26

你是否总是信誓旦旦地开始,但是又不了了之地结束?

你买了很多书,报了很多的课,但是翻开几页、听了几节就丢到一边;

你对工作现状不满,下定决心在工作上更加努力,可是发现收效甚微又安于现状;

......

总之你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最后都不了了之,现状也没有任何改变。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皓玉在公司做审计工作已经3年多了,近几个月工作一直进展不顺的她,已经颓废一段时间了,为了让自己不再那么颓废,有一天,她发誓要改变自己。

皓玉为自己制定了满满的计划,第一天就一项项高效率地完成了,她感到很开心。

第二天下午,皓玉觉得工作有点累了,于是就没有完成当天的任务,她感到很沮丧。

第三天,皓玉又开始拖延了,当天一项任务都没有完成。

到了第四天,皓玉开始思考给自己制定计划有什么意义,难道生活就是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吗?可是这些无趣的任务又有什么意义呢?

皓玉的问题就在于,对自己计划中潜在的困难准备不足。我们常常是抱着计划万无一失,胜利很快会到的心态在行动,于是在行动中如果遇到了困难,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而放弃

2018年6月,一直在公司做融资专员的晓青从公司辞职了,之后投过几份简历,但是都没找到很称心的工作。

在父亲的压力下,晓青报了课外辅导班,准备考取MBA。从2018年10月至12月,这三个月期间,晓青没有工作,每天都在学习,全职备考MBA。

可是虽然有课外辅导班的帮助,学习的知识也都是当初在大学时学过的,但是晓青还是觉得很吃力,感觉自己像没上过学一样。

在辛辛苦苦准备了几个月的MBA考试中,也没有顺利的成功通过。

晓青的问题就在于,他一直在规避型动力的驱使下行动。规避型的动力,来自于对自己的自责和对现状的不满,这种自责和不满会带来压力、恐惧、焦虑、沮丧等等这些负面情绪,一旦这些负面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会产生“我不能这样下去了、我必须采取行动了”的想法,于是开始行动,当我们采取了行动,负面情绪就会缓解,我们会产生“我已经努力了、情况没有那么糟、我还有时间”的想法,于是行动就不了了之,于是我们就陷入一个周而复始的怪圈:颓废-沮丧-自责-振作-行动-缓解-拖延-颓废。

究竟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该如何避免陷入这种无效努力的怪圈呢?其实决定我们努力成败的有四个关键的要素:动力、计划、行动、反馈,四者缺一不可

职业精英研修班第六课,教你如何让努力有所成效,让你在工作中顺利逆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