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生活丨桑洲麻岙:八旬老翁爱风雅,“解心焦”解出了大名堂

 乡土宁海 2020-11-26

桑洲麻岙:八旬老翁爱风雅

“解心焦”解出了大名堂

王楚文

麻岙有一宝,名曰九峰山庄,此山庄非彼山庄,麻岙的九峰山庄竟是一老农鼓捣出的一个园林盆景。

这老农就麻万统,字必元,年近八十。走进他家,仿佛走进了一个微型园林世界:家门口,两排盆景夹道迎宾;进了门,小小的“九峰山”兀立盆景中,层峦叠嶂,有名山大川之气概,山中怪石嶙峋,松翠竹青。细察之,有神龙,白鹤,鸣凰隐于其间,似仙人之境。山脚下有一泓碧波,波中鱼翔浅底,惹人喜爱。在山后的右墙上挂着一木牌清晰地写出了这九峰山的来历:“由于某人对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十分喜爱,2000年仲冬,在家门前用乱石废料筑起两平方米小型假山......山虽小,筑之不易......

老麻和他的“九峰山庄”

让老麻自豪的不仅是这九峰山,还有屋前屋后的盆景和兰花,那一抹抹翠色与墙上彩石相映成趣。每年的一二月份,老麻都会上山寻找盆景,而找到一盆满意的,很不容易。老麻曾说攀岭登山,觅花寻草,珍奇古枝得以门前吐翠,一日种花千日可赏,乐趣尽在其中。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疑惑了,嘿,一个农民不好好干农活,却追求起风雅之事了,还干出了这么大的名堂!据老麻自己的说法,他这样夜读文化是为了“解心焦”,我们都知道农民没有文化是常有的事,可是老麻怎么会感到心焦呢,那就要从老麻的生平讲起了。老麻自小就有读书情结,可惜家境贫寒,

老麻的盆景作品

读了三年的书就辍学了。那时读的《朱子格言》有一句“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给老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看来,人一定要读书,要有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就是秉承着这个信念,这位只读了三年书的老农出乎寻常地好学,又是练字,又是写诗,过着“日上田野除杂草,夜坐窗下笔墨抄”的生活。不仅如此,没有老年大学可上的他还孜孜不倦地从报纸上汲取知识,为了练好字,当时六旬的他拜宁海中学退休老老师楼宗恕先生为师。

院子里摆满了花草

进入老麻的院子,有这些花草夹道迎宾

不得不说,老麻可真爱折腾,一点也不服老。但是老麻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折腾写诗从不与旁人说,他会写诗还是在那年春节他为村里老年协会新年联欢写了首诗后“不小心”才泄露的。嘿,这可爱的小老头!

    我们都想着这个可爱的老农总该歇歇了吧,都那么大岁数了,不,他还没完。自从开始写诗后,他便将山水和田园生活,门前假山、四时家事皆融入诗中;而且还学会了画画,画中时见梅兰山松,诗画结合,趣味盎然。就这样,他过着“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花,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的“雅味”十足的生活。

伺花弄草让老麻的生活很充实

    我其实想问老麻一个问题来着,在可安享晚年的时候勤奋地读书为了啥,他写的一首诗让我羞愧,也让我明白了他的坚持:“一年之季春为先,人之一生在童年。春不耕来冬无食,童年不学老何会?少年得志诚可喜,晚年成才勤可贵。人生难得玉成器,不枉岁月伴一辈。”

    年轻的朋友们,看来老麻不仅仅腾出了九峰山庄这个名堂啊!

编辑:白溪钓翁

审核:望海茶

原创作品,转载需经作者同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