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秋赏菊正当时,艺菊名家知多少?

 乡土宁海 2020-11-26

我县古代艺菊名家

薛家栓

菊花原产我国,古代文献《礼记》、《山海经》都有菊花的记载。屈原《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魏晋以来菊花渐渐由药用、食用向观赏过渡,因其“此花开后更无花”,敢于傲霜斗雪,向为广大人民所喜爱,为“四君子花”之一。

    

菊花从野生的小菊演变成至今有三、四千个品种的泱泱大花,其中不知包含了历代多少艺菊者的辛勤劳动。现存最早的菊花专著大多为宋代艺菊专家胡融的成就和结晶。

艺菊祖师:宋代胡融

胡融,字子化,又字少瀹,号四朝老农,县城人,著名学者诗人,隐居在桃源桥东的南塘。编著了我县首部县志《宁海志》,第一部地方风俗史《赤城土风志》以及大量诗歌。庆元元年(1195)农历正月十四,胡融约了刘允叔等诗友一行五人登石台山游览,并作联句长诗纪事。次年重阳,野菊盛开时,胡融又来山上书《石台联句》并镌于石上,连序文共506字。至今历800余年风雨,仍依稀可辨,此摩崖诗刻可谓我县之最。除写作外,胡融还是一位艺菊专家,他在南塘周围遍植菊花,培植了近30余种菊花,根据自己艺菊经验,写了一本《菊谱》,此书今虽失传,后人评论此书比同期国内著名诗人范成大的《菊谱》还要完备,现存宋代7部菊花专著中,其中史铸编的《百菊集谱》中的第五卷就是根据胡融《菊谱》中的原文照录的,真可称得上是我县的艺菊祖师


    

元代:李夏

元代,有一诗人李夏,字道原,号菊庄老人,亦以作诗艺菊以娱终生。居县城北郊,著有《菊庄老人诗集》,他培育的菊花品种有玛瑙盘、玉玲珑、金凤毛等百余种,且植株高大,花多色艳,“虽洛阳牡丹未有盛于此者,可谓爱之深而培之厚矣!”(光绪《宁海县志卷十七·菊庄说》)可见我县在元代艺菊水平已达到很高水平。

 

明代:方孝孺

明代大儒方孝孺亦爱菊,虽不见他培育菊花的资料,但他写的《菊趣轩记》中有“菊之为物,扬英发秀于风霜凄凛之际,有类于盛德之士,不为时俗所变”之句,并写过好多菊花诗,如《催菊》、《代菊答》、《墨菊》等,以后的事实证明方孝孺确实有菊花的品质,面对朱棣的强暴残忍视死如归,实现了“扬英发秀于风霜凄凛之际”的远大志向。


   

清代:龚景岐、徐扶九等

清季艺菊者更加广泛,据《储氏宗谱》中的《储敏功传》记载,康熙雍正年间,县城有“艺菊数十家,而以敏功为最,人以靖节后人称之”。此外如若园主人黄瑞符、梦园主人龚景岐,乃至清末的二亩园主认徐抚九等都在自己的园林中培育了大量菊花。虽然他们的艺菊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但对菊花的品种培育和栽培技术,均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菊花的品质和精神

古代艺菊者不仅欣赏菊花的形与色,更多的是欣赏菊花的品质和精神,不与群芳争艳,敢于傲霜斗雪,从此以表述自己坚定的志向和顽强斗争的决心。清末秀才应桂馨,精书法诗画,但家境贫寒,宁可以卖字为生,不愿同流合污,每年艺菊不息,表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其子多受其影响,应野萍为国内著名画家,应端贤(朱学勉)、应瑞豪两位儿子均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谓菊花精神的一种体现。

请君欣赏

海量美照






□ 撰稿:薛家栓

□ 摄影:牟国良

□ 制作:水东居士

□ 审核:白溪钓翁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感谢您对“乡土宁海”公众号的支持。宁波东胜”赞助的“乡土宁海”是公益事业

乡土宁海

xiangtuningha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