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的冬天,格外地冷。狂妄的飞雪不知叫嚣了几日几夜,直到可怜的水管都冻坏了,它才停下怒吼。外边寒冷的天气与屋内冷清的除夕夜同病相怜,就是这般缺乏生机的时候,父亲对哥哥和我说:“今年正月初二抬菩萨,你们去扛旗吧!”我精神一振。



 抬菩萨,是我们村每年雷打不动的一项活动,也是全村参与面积最广的活动,尤其多的是前辈者。简单来说,是将菩萨像从庙里抬出来绕全村一圈儿,再抬回祠堂。届时,仪仗队路过每户人家,家里老人都会点上香,拜上一拜,求个心灵的安宁。


 过年啦,村里人借这个名,图个全村阖家欢乐的喜庆。抬菩萨,无疑是全村人的守望。



 很快,就到了正月初二,太阳还赖着暖和的被窝,哥哥和我被父亲叫醒,早早地来到庙堂前,等待仪式的开始,那时,天蒙蒙亮,凛洌的寒风剌得脸生疼。我溜进庙里,看到许多老人已在忙碌地点香。这大概就是属于她们的信仰吧!缭缭烟雾,亲昵地环绕于我的周身,仿佛要拂去一年来沉积在我心间的污秽,还我安宁平和的心境。

 不一会儿,庙里庙外,人潮翻涌,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此时无疑是认识七大姑八大姨的绝佳机会。咦,阿善,这是你女儿啊,这么大了。是啊,快叫伯母。嘿,獭头,好久不见了。哈美国佬,你还是那样嘛,此起彼伏的问候,充斥在这片土地上,人情味儿,化成了一股暖流,流淌入我的心田。

 终于,大年初二的头一声鞭炮声响起。十几个年轻人蜂拥入庙里,争抢着抬菩萨像,父亲说,万事开头难。抬起的瞬间是最难的,年轻人们卯足了劲儿,嘿呦嘿,起——啊!成功了!一旁的大爷还不放心地说: “慢点慢点。”待菩萨像出庙后,仪式才正式开始。队头是指挥和村文艺队的大妈们,一路上敲锣打鼓,可全辛苦他们了。然后是两三辆三轮车,上面坐着村里德高望重的老爷爷,捧着圣旨和令箭,由几个年轻人护驾。他们大多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是我们全村人的榜样。后面抬着菩萨像和各种扮相的人们,其中有童子、虾兵蟹将等。而我,就是其中一个扛旗的小厮了。虽然是小厮,但是跟着队伍,顿有一种光荣感和使命感。一路上的鞭炮声噼哩啪啦,一路上的烟雾缭绕,快点快点,慢点慢点,莫急莫急,放心放心。我身入其中,我心更与其相连。一路上还看到了昔日好友,我雀跃地与他们挥手致意。那剌骨的寒流早已被心中的暖流冲涮得所剩无几。

 抬菩萨的重磅戏,莫过于舞狮,围观的群众真是一层包着一层,个头矮小的拼命踮脚,恨不得再回娘胎里,出来再长个儿呢。不得不称道的是:舞龙舞狮队伍全由村民组成,大多是闲在家中的主妇。闲来无事,她们一起看视频自学,慢慢钻研。瞧,如今她们也舞得像模像样的。看那一蓝一黄,一龙一狮,其头活泼灵动,其身活动自如,其身敏捷而迅速。伴随着敲锣响鼓的节奏,那一龙一狮时而偃旗息鼓,时而针锋相对,时而快活地自我玩耍,时而俏皮地跳到观众面前来个亲密接触……好!好!!好!!!群众的叫好声一阵高过一阵,即便是东方巨龙也被唤醒了,更何况全村的百姓。舞龙舞狮的阿姨们更加卖力了,看她们体态轻盈,神采飞扬的样子,又有谁会记得固化的农村妇女形象呢?

 好剧终会落幕,一年一度的抬菩萨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慢慢消逝。近年来,随着交通、科技的迅速发展,过年的“年味”及人情味在慢慢变淡。也许有人会说抬菩萨愚昧、迷信,但这个家乡特有的习俗却把家乡人民拉拢在一起,成为村民不离不弃的一方精神家园。

 抬菩萨的重磅戏,莫过于舞狮,围观的群众真是一层包着一层,个头矮小的拼命踮脚,恨不得再回娘胎里,出来再长个儿呢。不得不称道的是:舞龙舞狮队伍全由村民组成,大多是闲在家中的主妇。闲来无事,她们一起看视频自学,慢慢钻研。瞧,如今她们也舞得像模像样的。看那一蓝一黄,一龙一狮,其头活泼灵动,其身活动自如,其身敏捷而迅速。伴随着敲锣响鼓的节奏,那一龙一狮时而偃旗息鼓,时而针锋相对,时而快活地自我玩耍,时而俏皮地跳到观众面前来个亲密接触……好!好!!好!!!群众的叫好声一阵高过一阵,即便是东方巨龙也被唤醒了,更何况全村的百姓。舞龙舞狮的阿姨们更加卖力了,看她们体态轻盈,神采飞扬的样子,又有谁会记得固化的农村妇女形象呢?


注:此文是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三年级组)省三等奖作品。获奖时间:2016年12月,指导老师徐学愚。 □ 文章:尤斐莹 □ 照片:陈立兴 □ 编制:水东居士
□ 审核:“乡土宁海”工作室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感谢“宁波东胜”、“东灿酒业”对“乡土宁海”微信平台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