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粕市场近忧可解,但远虑难消!

 大数据行业观察 2020-11-26

北京时间上周五凌晨1点,USDA发布最新的月度供需报告。

报告将阿根廷2016/17年度大豆产量预估下调至5550万吨,较上月预估调降150万吨,同时将全球大豆年末库存预估调降194万吨至8038万吨,其他数据基本维持不变。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近期强劲的美豆出口数据并没有令USDA上调出口预估,仍然维持在20.5亿蒲,从而使美豆年末库存预估高于市场预期,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豆年末库存预估将由4.2亿蒲下调至4.1亿蒲附近。

因而整体而言,本次报告中性略偏空一点,报告发布后,CBOT大豆期货价格自近两周高点有所回落。

另外随着巴西收割进度的加快,创纪录的丰产压力将持续对市场施压,多家巴西国内分析机构上调巴西新季大豆产量,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预计2016/17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056亿吨,其1月份预估为1.038亿吨,而Safras预计巴西大豆产量1.0709亿吨,较上一年度增加10%

显然阿根廷新季大豆的减产幅度完全可以由巴西大豆的增产幅度所抵消。

不过面对重重压力,国内豆粕期货近期走势却依然强劲。

截至上周五收盘,豆粕1705合约报收2997/吨,涨至去年11月末创下的阶段性高点附近。

国内豆粕近期如此强势的原因在哪儿呢?

从上周国内油厂的豆粕成交情况来看,我国主流油厂豆粕成交明显放量,五个交易日累计成交174.45万吨,环比年前一周增幅高达820.58%,同比去年同期增幅也达到了577.48%

据悉41日到20日天津津能临港热电公司将停产检修,届时或将造成中粮、京粮、金天源等油厂因蒸汽停供而整体停机,这也是造成上周华北地区油厂豆粕成交放量的主要原因。

另外有消息称,3月份国内部分港口有大豆延迟到港现象,主要是由于美国内陆雨雪天气造成交通封航等原因导致大豆集港时间延迟,目前美西港口平均延迟20天左右,上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对未来数月我国部分区域大豆、豆粕供应偏紧的担忧。

上周五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中国1月大豆进口量为766万吨,同比增幅高达35.33%,创下了自2010年以来的同期最高。

另外中国2月大豆到港量预计为580万吨,3月大豆到港量预计为630万吨,均较近几年同期进口量要高。

我们再来看一下巴西大豆排船量

2月巴西大豆排船量预估为560万吨,去年同期为280万吨 ,未来一个月巴西港口排队等待装运的大豆是去年同期的一倍,虽然短期来看美豆因巴西农民惜售而出口价格优势相对突出,但是随着巴西大豆收获持续推进,除非出现重大天气问题,否则越来越多的大豆顺利上市将抢夺美豆出口市场,从需求和供应两端向市场施压。

另外,3月份USDA将发布2017/18年度种植意向报告,去年美小麦等作物种植效益较差,美国多地农民弃种小麦,大豆或将成为农民转钟首选,这可能导致新季美豆种植面积大增。

综上所述

近期的豆粕市场可谓是多空交织,在价格上豆粕近期的表现已基本反应了当前市场的利多,但是未来市场中的利空因素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巴西新季大豆的物流运输节奏、我国大豆到货情况、2017/18年度新季美豆种植面积增长幅度以及中美贸易关系前景如何等。(特约撰稿人期货小顺,文章来自农产品期货网独家原创,布瑞克农业数据整理,转载请注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