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化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

 谭浩俊 2020-11-26


据媒体报道,截止20161123日,今年以来已有1086家公司提出了增发预案,其中去年上市、今年提出定增预案的就有95家公司,而2015年全年AIPO公司为223家,这也意味着去年上市的次新股中有超四成存在融资需求。其中,兆易创新在上市成交了20个交易日就开始停牌筹划重组,中潜股份从上市到筹划重大事项停牌也只相隔24个交易日。

融资和再融资,是股市的最基本功能,企业依据发展需要,提出融资和再融资要求,也十分正常。否则,股市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从这些年来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看,股市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扮演融资的角色,而成了部分企业圈钱的工具,融资的内涵被严重扭曲,圈钱的问题日益突出。除不时出现大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管等大规模套现之外,募集资金去向不明、投向混乱,也成了股市的巨大漏洞,造成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很难在股市实现“双赢”。

我们说,股市要想健康发展,上市公司至关重要,不仅要质量高、效益好、业绩佳,而且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有对市场和投资者负责的意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上市公司对市场只有伤害、没有保护,对投资者只有索取、没有回报的现象,才能真正形成良性互动,推动股市健康有序发展。

众所周知,按照证券市场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必须有指定用途,如投资项目、并购资产、收购股权、补充流动资金、技术研发、拓展市场等,且必须严格按照指定用途和金额标准使用。否则,就是违规,就必须立即纠正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事实也充分证明,凡是能够将募集到的资金按规定使用,特别是用于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企业就会越做越好、效益越做越佳、市场越做越大,并通过业绩及时反哺给市场和投资者,从而使投资者也对企业更有信心,企业在市场的活跃度则越来越高。因为,股市不是慈善场,投资者也不是慈善家。投资者购买股票,就是为了赚钱。如果企业从股市拿到资金,不用于企业发展,不把企业做强、做优,不给投资者回报,投资者还怎么可能相信企业,并给企业信任和支持呢。

现实的情况是,具有这种意识和责任的企业并不很多,相当一部分企业,眼睛只盯着融资,一次次地疯狂融资,却很少给市场和投资者回报。这其中,一部分企业还将募集到的资金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挪作他用,甚至进行利益输送和转移。不然,按照这些年来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以及融资时所做的承诺,上市公司的质量应该好得多。

 

我们注意到,在上市公司中,有一种购买理财产品的现象。特别是近几年来,受宏观经济形势不佳的影响,购买理财产品的现象更为严重。而这些用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很多都是通过融资和再融资获得的。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融资时作出的承诺,很多并没有兑现。不然,不会出现这么多的资金结余。而有关方面,也没有对上市公司融资和再融资的承诺,以及融资到位后的资金使用进行严格把关,造成资金严重结余,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如果就此认为监管部门不加强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也不实事求是。从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违规使用资金的监督和处理来看,似乎也力度很大,每年受到约谈的企业都有很多。反过来,每年处理了那么多的违规问题,为什么仍然问题不断、屡纠屡呢?原因就在于,对违规者的处理过于轻描淡写,没有伤到痛楚。想一想,在约谈与与巨大的利益之间,上市公司当然会选择约谈了。而且,有的上市公司,已经多次受到处理了,仍然能够获得融资机会,还有谁把监管当回事。

眼下,有关方面正在加大市场秩序的规范力度,加强对违法和不规范行为的处理。那么,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问题,是否应当列为重点,值得思考。要知道,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热情不高,甚至热衷于炒作,与上市公司业绩不好、反哺市场能力不强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而融资和再融资资金的使用,则是企业能否改善业绩、反哺市场的关键。有关方面应该也必须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更加关注、强化监管,确保资金不挪作他用。只有这样,上市公司才会越做越好、越做越优、越做越强,并最终反哺给市场和投资者,使市场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