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付贷”重现,金融监管再度被漠视

 谭浩俊 2020-11-26

“首付贷”重现,金融监管再度被漠视

首付贷重现,说明银行仍对房贷情有独钟,加上房产中介的利益驱动,也就一拍即合、漠视金融监管了!

去年下半年,央行等七部门出台新规,禁止房产中介提供“首付贷”。本轮房产调控,禁止“首付贷”的监管态度也被重申。然而,《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北京地区,仍有房产中介违规协助提供首付贷。为了掩人耳目,还引入了合作的担保公司,并假借“信用贷”、“消费贷”之名继续活跃在二手房交易市场。

所谓“首付贷”,是指在购房者首付款不足的情况下,地产中介、开发商或其他第三方金融平台为其提供的用于解决首付资金的贷款,以便让购房者快速入市。由于首付贷多为信用贷款,且利息高、期限短,如果购房者靠信用贷款解决首付款,无疑会增加自己的购房成本。更重要的,使用首付贷的购房者,往往经济实力不是很强,一旦资金来源出现问题,就极有可能引发支付风险,最终把风险全部转嫁给银行。去年下半年以前,北京、深圳等地曾出现一段时间的“首付贷潮”,后在管理层的强力干预下,“首付贷”才慢慢退出市场。谁知晓,仅仅过去关年多时间,“首付贷”又重现了。

可以引证媒体报道情况真实性的是,今年以来,消费贷款出现了快速增长的现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而去年全年仅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830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并没有出台刺激消费的具体政策,各项消费数据也处于相对稳定和平和的状态。也就是说,消费贷款的突然加速,是存在许多值得推敲和质疑的地方的。有没有转道房地产市场、扮演住房贷款的角色,值得关注。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消费贷款转道住房消费,就等于抵销了房贷收紧政策的威力,抵销了楼市调控的威力。因为,本轮楼市调控,最核心的目标,就是防止住房投资和投机,就是要通过调控,充分体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念,让房价能够通过住房理念的转变和市场秩序的规范回归理性。

更重要的,收紧房贷政策,除了让消费者理性消费、冷静消费之外,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银行能够把信贷支持的重点转向实体经济,多向实体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而让实体经济早日摆脱困境,推动经济早日步入复苏通道。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仅房产中介等没有很好地执行中央的各项政策,继续在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钻监管的空子、越政策的红线,继续通过“首付贷”等推销商品房,金融机构也似乎没有严格按照管理层的要求执行,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首付贷”等开绿灯,让房产中介有恃无恐。尤其在消费贷款的发放方面,没有严格执行规定,没有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导致资金转道到房地产市场。

而事实上,“首付贷”能够再次出现,如果没有银行的暗中支持或假装看不见,是不可能“顾行”的,房产中介等也是不敢轻易采取这样的措施的。因为,“首付贷”毕竟是小头,更大的风险是在银行。即便有房产做抵押,一旦购房者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银行也很难执行。一旦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严重,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最终,只能由银行来承担各种风险。

这也意味着,调控进行到今天,尽管房贷政策越来越严,房贷利率、首付比例等越来越高。但是,金融监管似乎并没有全力跟进,没有给银行形成震慑,一些银行及其工作人员仍对金融监管采取漠视态度,不把金融监管当回事,继续为了自身利益损害政策的严肃性、破坏房地产金融秩序,让已经出台的金融政策面临极大考验。

我们说,在经济需要消费拉动的情况下,银行发挥优势,多向广大居民发放消费贷款,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前提是,这些消费贷款只能用于消费和经营,而不能用于购房。银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因为监管难度大,银行也很难确定贷款人的贷款用途。这就奇怪了,既然无法确定贷款人的贷款用途,又怎么以消费贷款的方式发放了呢?显然是此地无银。而正是所谓的监管难度大,才使得开发商、房产中介等都有空子可钻。如果银行及其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执行调控政策,能够工作责任心强一点,是不可能出现“不知贷款用途”的问题的。“不知贷款用途”,实质就是明知故放,是暗中勾结。

也正因为如此,对银行在消费贷款方面出现的问题,监管机构必须尽快出手,尽快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尤其是“首付贷”问题,必须要与银行的行为紧密结合起来,把银行与开发商、房产中介等勾结的问题找出来。楼市调控能够达到目前这样的水平,已经相当不容易,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如果因为银行的一己之利,让调控回到原点,其可能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将是十分可怕的。而且,中央的决策也会在银行执行力不强面前,面临极大的考验。

“首付贷”重现,反映的不只是少数房产中介踩政策红线,更反映了银行在执行中央决策方面的认识和态度。金融要“脱虚向实”的要求,不是说着玩的,不能当耳边风。对少数银行可能存在的与房产中介勾结的问题,必须严厉查处,决不手软。对今年以来消费贷款出现的快速增长,监管机构也要调查摸底,把资金的去向搞清楚。一旦存在转道房地产问题,就要对相关金融机构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追究这些金融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谭浩俊【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