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多了地产富豪,发布一个“负翁榜”如何?

 谭浩俊 2020-11-26

看多了地产富豪,发布一个“负翁榜”如何?

地产中的富豪很多,

地产也被称之为造富平台。

但是,这些富豪到底有多少负债,

外界却很难知情,

如果能够发布一个“负翁榜”,

或许更能直观地看一看

富豪们的真实财富。

胡润研究院10月30日发布《2017胡润房地产企业家榜》——寻找中国最成功的地产企业家,这也是胡润研究院连续第十二次发布“胡润房地产企业家榜”前50名。59岁的许家印时隔六年再次成为“地产首富”,36岁的杨惠妍则上升六位跃居第二,去年首富63岁的王健林则下降到第三。

虽然与前些年相比,地产企业的整体地位在下降,进入胡润百富榜的人数占比从去年的15.4%下降到今年的14.6%,比五年前的19.8%和十年前的24%更是分别下降了5.29.8个百分点,但是,总财富仍在呈快速上涨趋势,前50名总财富较去年上涨44%,达到1.6万亿,是十年前的2倍。特别是上榜企业,今年销售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的已有碧桂园和恒大两家,融创则可能达到3500亿,龙湖、华夏幸福和万达、世茂、富力、旭辉等则超过或有望向1000亿冲击。

这也意味着,地产企业并没有因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以及房价的逐步趋稳、市场的趋于平静而停止发展,更没有出现衰退。房地产行业,仍然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房地产企业,则在稳定发展中实力进一步增强。而透过今年的地产富豪榜,我们也不难发现,地产富豪的资产仍是呈不断增多趋势。

地产企业的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地产富豪资产的不断增多,毫无疑问与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方面对地产企业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金融、证券等对地产企业在资金方面的支持,是地产企业销售扩大和地产富豪财富增多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金融和证券等的支持,地产企业不可能发展这么快,地产富豪的财富也不可能增长这么多。

现在的问题是,地产企业、地产富豪在销售规模扩大、财富增多的同时,负债又是怎样变化的呢?是不是负债也是与资产、财富同步增加呢?特别是进入富豪榜的地产企业和地产富豪,是不是也可以公布一下自己的负债情况,看看到底是富豪还是负翁,是真正的实力型企业还是徒有虚表的高负债企业呢?

事实也是,近年来,有关地产企业负债的话题,一直为舆论和公众所关注。因为,相当一部分地产企业,不仅起步是靠的过度负债,发展也是靠的过度负债,是用负债支撑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亦即仅从资产上是看不出企业的真正实力的。不少企业,看似资产很多、实力很强,只要把负债一加进来,也就露馅了,其所拥有的资产,甚至没有负债多。为什么房价跌不起,原因就在于,地产商伤不起、银行伤不起、股市伤不起。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地产商在资产负债率已经很高,负债已经十分沉重的情况下,又通过对外投资,特别是收购房产、体育俱乐部、文化设施等,将有效资产转移到国外,而把负债留在国内,进一步加剧企业的资产负债矛盾,导致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恶化,风险也进一步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地产商的所谓销售、财富,就极有可能是一种假象,一种风险随时可能爆发的面罩。

也正因为如此,在公布地产商销售收入、财富等光鲜指标、光鲜信息的同时,能否公布一下地产商的负债情况,包括总负债、负债结构、资产负债率、财富负债率等,从而,让舆论和公众能够比较直观地感受地产企业和地产富豪的真实实力、真实财富,看一看地产企业和地产富豪的销售与财富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同时,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投资者更好地对地产企业的投资做出判断,避免盲目对地产企业进行投资。

我们说,市场经济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不负债,不负债的企业是非常少的。但是,负债也是有限度的,是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实际的,并不是多多亦善,更不是只顾负债、不顾风险。很显然,地产企业的发展是有点不顾一切、盲目负债的。从我国目前地产企业的负债情况来看,多数企业的负债规模是偏大的、负债结构也是不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偏高。也就是说,风险是比较严重的。正是因为风险严重,就需要密切关注。其中,公布其负债情况,是对地产企业实施监督、防止地产企业出现风险非常重要的手段。如果只公布其光鲜的一面,而不对其风险实施监管,就有可能出现债务越积越多、风险越积越大的现象,对维护市场稳定、维护金融安全是相当不利的。所以,迫切需要对地产企业、地产富豪的负债情况进行一次曝光,最好是每年公布一次,从而让舆论和公众看一看哪家地产企业的资产质量是在不断好转的,哪些富豪是名符其实的。

谭浩俊【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