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角兽企业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

 谭浩俊 2020-11-26

【原创】

独角兽企业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12月1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联合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上,《2019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有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217家,占比43.4%。其中,“北上深杭”四个城市独角兽企业500强数量为169家,在全球城市中排名比较靠前,成为独角兽企业500强第一梯队城市。


所谓独角兽企业,一般是指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为十年内)、还未上市的公司。已经上市的公司,由于资本市场的波动性较大,估值变化较快,没有被当作独角兽企业看待。

而从近年来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来看,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科技在互联网、智能、物流、金融、零售、资本、服务等领域的广泛运用,带来了独角兽企业的快速形成与成长,成为经济领域的一道美丽风景。可以这样说,今天独角兽企业的诞生速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相比的,也是难以想象的。特别是中国,更是独角兽企业诞生和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短短的十多年时间,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00家,达到217家。更重要的,趋势还是不断向上的。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独角兽企业诞生。

我们说,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诞生越来越多的独角兽企业,是一种正常现象。毕竟,独角兽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成长的速度快、时间短。如果成长的时间很长,就不是独角兽企业了。而科技,恰恰是能够带来企业快速成长和爆发的最根本性的力量。没有科技做支撑,独角兽企业的诞生和成长就没有基础。反过来,科技对独角兽企业的支撑,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新的问题、新的难题。

事实也是,从近年来独角兽企业的诞生方式和成长路径来看,在为独角兽企业诞生很快、发展很猛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不免对独角兽企业的生命力和成长性产生担忧。因为,在已经形成的独角兽企业中,明显存在一些泡沫和水分,存在不被看好的东西。特别是那些通过“烧钱”方式形成的独角兽企业,一旦钱“烧”不动了,“兽”就可能变成“鸟”,甚至成为“蝇”,无法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独角兽就很难有“兽”的神态、“兽”的力量、“兽”的精神。


要知道,独角兽企业的初衷,并不是只看估值大小与形成时间长短,更要看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看能否持久存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实力越来越强,竞争力越来越高,真正成为行业的代表,乃至标志。如果只是昙花一现,就称不上是真正的独角兽企业。

也正因为如此,面对独角兽企业的风起云涌,特别是独角兽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地诞生,我们的目光,就不能只放在独角兽企业的数量,而应当更多地观察独角兽企业的质量,看这些独角兽企业有多少是真正的独角兽。只有真正具备独角兽企业素质的独角兽企业,才是我们需要的独角兽企业,也是能够支撑行业或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毫无疑问,在现行独角兽企业中,有一些独角兽企业是名不符实的,是由泡沫构成的,或者说只是估值和时间上满足了独角兽企业的条件,质量和竞争力方面并不具备,甚至很有可能是昙花一现。尤其是那些依靠“烧钱”强行爆发起来的独角兽企业,是不可能真正有生命力的。有生命力的独角兽企业,必须是根深叶茂的,是依靠自身力量和动能成长起来的。凡是根深叶茂的独角兽企业,不管市场发生怎样的变化,也不管别人怎么变,它都能从容应对,也能够正面迎接挑战。

同时要看到,在独角兽企业中,属于实体产业的,寥寥无几。固然与实体企业自身的特点有密切关系,与实体企业的成长性、爆发力不足有关,与市场对实体企业的接受度有关。但是,如果独角兽企业中不能有更多的实体企业,也是不完整的,是基础不够扎实的。像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德国,就极少有独角兽企业。但是,德国的经济基础却十分厚实,应对风险和危机的能力也很强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我们在为独角兽企业蓬勃发展感到高兴的同时,也要深切地看到,创业者和投资者对实体产业还是不够重视的,对创办和经营实体企业还是存在“畏惧感”的。如何引导更多的人进入实体领域,打造实体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要,可能比只看到独角兽企业数量要好得多、有效得多。真正要重视独角兽企业,还是要把重点放在实体领域,放在打造根深叶茂的独角兽企业方面,而不是简单地看独角兽企业的数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