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释放什么信号

 谭浩俊 2020-11-26

“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释放什么信号


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要求继续落实好已宣布的金融开放措施,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同时,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

“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无疑是一种新的提法,也是一种新的导向。那么,这种新的提法、新的导向释放了什么样的新的信号呢,今后的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将形成怎样的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呢,显然也是需要密切关注和重视的。

众所周知,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大搞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竭力破坏已经形成的全球化治理体系和多元化发展格局以及多边主义合作框架,不仅让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发达国家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尤其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影响方面,已经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不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大门被人为关闭,导致全球经济只能继续在黑暗中摸索、在困难中运行,而且加剧了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使全球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且这种衰退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局性的,是全方位的。

而面对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状态,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不仅不收敛自己的行为,不积极与其他国家配合与协作,共同应对疫情影响,力争使全球经济早日走出衰退、早日走出困境,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贸易保护,完全从美国的利益出发,损害其他国家利益,破坏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扰乱全球金融体系,想以此进一步强化美元的霸权地位、垄断地位。显然,是与全球化思维、多元化战略、多边主义体系完全相背的,是赤裸裸的“美国利益至上论”。

也正因为如此,提高非美元货币、特别是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等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实现货币体系多元化格局,改革目前美元一币独大、一币称霸的货币旧体系,实现多币种货币共同作用的新体系,就显得极其重要。毕竟,世界是多元的,不是哪一国的,世界是缤纷多彩的,不是色调单一的,世界是大家的,不是哪一个人的。

实际上,无论是欧元、日元、英镑还是人民币,都已经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为世界企业和居民所接受,只要有一个相对平等、公正的游戏规则,就完全可以实行货币多元化。尤其是大宗商品交易,已经不能再维持美元作为独家交易货币的状态,而应当多种货币共同作为交易货币,由经营者选择交易币种,由经营者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采用何种货币进行交易。只要规则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大宗商品交易的币种选择一定也会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只是,作为全球老大的美国,已经习惯了美元霸权,习惯了用美元绑架世界经济,尤其是垄断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货币地位。因此,会极力反对货币市场多元化,反对货币体系多元化,并有可能采用极其恶劣的手段,遏制其他货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大宗商品交易等。即便是“一揽子”货币,也会按照美国的规则,要求其他货币必须听从美元的指挥与调遣。显然,这是与全球化、多元化背道而驰的,甚至是格格不入的。

央行提出“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目标,正是出于对全球化、多元化现实格局的思考,也是站在绝大多数国家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因为,实践证明,全球化带给世界的,是共同的进步与繁荣,是共同的发展与提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也是解决全球贫困与生存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如果忽视全球共同解决发展与进步、贫穷与生存问题,而只考虑自身利益,那这个世界就会陷入到完全无序与纷乱的状态。显然,这是绝大多数国家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世界发展到今天,贸易保护与全球化、单边主义与多元化到底哪个更好、哪个更有利于世界共同发展、哪个更有利于解决贫困问题和均衡发展问题、哪个更有利于提高全球供应体系的效率、哪个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和降低成本等,已经非常明确,也已经得到了无数事实的证明。特别是货币体系,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若干年内,由于货币多元化格局的逐步形成,全球供应体系和货币体系的运行效率都出现了大幅提升的现象。尤其是欧元的横空出世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更让沉闷的国际货币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活力。所以,从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活力和多元化发展新格局考虑,人民币也要加快国际化进程、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要更多地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推动国际市场多元化发展,推动全球化深入。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决不是想拥有美元那样的货币霸权,而是要打破一币独大、一币独霸的格局,建立更加科学、更加有序、更加稳定、更加公平的国际货币新体系,真正实现货币体系多元化,从而有序推动多边主义、促进多边合作、维护全球化新体系、新格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