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的另一半是指责型人格,该怎么办?

 君鸿之 2020-11-26

“自己怎么做都不对”

“有双眼睛总盯着自己”

“总是需要向伴侣解释什么”

“感觉自己总是很多错”

“对方总是觉得自己没错”......

如果与伴侣相处的时候,有以上的感觉,有可能您的伴侣是指责型人格。

与指责型人格相处,会感觉世界是灰暗的、关系是单方向输出的、世界是敌意的、身心是疲惫的......

如果伴侣确实是指责型人格,在对各方面伤害都比较可控,都能接受的前提下。为了自己的人生质量有更高的可能性,应该选择离开。

与指责型人格建立亲密关系,确实有难度。

但生活是复杂的、关系也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多数时候,离开并不是一个可选项。不能离开的话,也要把日子过好,也能把日子过好。

指责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拥有指责型人格的人,一定有一个指责型的原生家庭。

因为指责型人格不是天生或遗传的,是后天形成的。并且这种形成的过程非常痛苦,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被父母指责、批评甚至羞辱。

整个童年甚至到了成年,依然无法摆脱这种压抑的羞耻。

我的一个朋友,40岁女性,也爱自己的妈妈,但是给妈妈买衣服前,非常焦虑和气馁,为什么?因为她说,无论买什么样的衣服、效果如何,妈妈也会指出“衣服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买贵了、品味不好.......'。

她为了躲避指责,连爱都不敢输出,而她自己也是一个典型的指责型人格。

这是原生家庭的神奇之处,你越是讨厌的,你越会变成那个样子,通常被称为“宿命”,这在有心理学上的清晰解读,可以阅读苏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做深入的了解。

为什么要指责别人?

一个人的行为,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是受到底层心理特征的影响。对于指责型人格,有三个底层心理动机。

1,控制欲

希望周围的人和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生或行动。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有了很多的指责的场景。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被指责的一方,通常有这种感觉,“为啥对方会有那么多看不惯的地方?我怎么就没有那么多看不惯呢?”因为对方的控制欲更强。

当然,每个人都希望周围的人和事如自己所愿,但一般人们都会保留很大的弹性和接受空间。而对于指责型人格的人,这种空间和弹性非常小。

像拿着显微镜,审视周围的一切。

2,不自信

为什么控制欲强呢?因为本质是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处理或接受那些“不受控”的事情,所以才希望外界都能“如自己所愿”地运行。

如果你观察很小的孩子,他们因为弱小,很小的事情都会让他们感觉不安,所以他们要去控制。比如,小孩子会注意到,爷爷在家穿了爸爸的拖鞋,并且要求爷爷和爸爸一定要把穿错的拖鞋,换过来。因为爸爸的拖鞋穿在了爷爷的脚上,这是幼小柔弱的孩子,不能接受的“失控”。

由于不自信,指责型人格内心也有很多的自责。所以,内心压力是很大的。作为伴侣,我们最好不要再叠加指责,会造成西方的崩溃或歇斯底里地反驳。

看似强大的指责者,底层原因却是弱小。但这个底层逻辑链条,非常牢固,牢不可破。所以,人的改变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

3,不信任

指责型人格,通常也伴随着催促、监督、检验。对于伴侣,这令人非常疲惫和不自由;对于孩子来说,要么孩子的未来也是指责型,要么就是懦弱型。

为什么会催促、监督、检验呢?因为源于对外界的不信任,指责者不仅希望“世界如自己所愿”,同时也“不相信世界会如自己所愿”。这种落差带来的焦虑感,是促使指责者不断发出指责的动力之一。

上面三个心理特征,形成了指责型人格的底层逻辑。这些底层逻辑,能够为我们去优化关系,做出参考。

那该怎么办呢?

1,首先要去识别出指责型人格,因为这种人格具备隐蔽性。

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尤其对于具备自我反思能里的人来说,被别人指责,通常会当做自己前进的动力,而去修正自己。

但对于指责型人格来说,你的努力是徒劳的,因为对方只会以“指责者”的身份来与你建立关系,他对你的指责,恰恰是他希望与你“亲近”。你永远也无法满足对方。

另一个隐蔽性在于,指责者会包装自己的指责,例如站在道德高地,或站在公理的高地。

例如:家里的干净卫生,有错么?是所有家庭的追求吧?那我指责你乱放裤子有错吗?

貌似自己永远正确,伴侣永远错误。

这种“误解”和“徒劳的努力”,甚至会持续十几年几十年,直到被指责的一方,筋疲力尽,关系支离破碎。

最简单的识别方式,是你感觉“我真的尽力了,怎么还有那么多指责”,那多半对方就是指责人格。

识别难,但改变更难。

2,尝试去破局

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亲密关系中,尤其是伴侣关系,任何改变对方的想法都不要有,都是徒劳的。那怎么办?总不能一直就这么持续下去吧?我也是就活这么一回,我也想开心地生活啊。

改变对方是不可能的,但不代表,改变不能发生。

首先要避开一个坑,就是反过来指责对方。这是一个巨大的坑,因为有逻辑陷阱。

我认识的一对夫妻,妻子是指责型人格,当丈夫经过快20年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他开始指责妻子,期望妻子能够有所意识和改变,但关系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濒临破裂。

为什么呢?因为,指责别人的人反而最无法忍受被别人指责。从小就是在被指责的压抑和痛苦中成长的,对于被指责是充满了巨大的、噩梦般的感受的。

小时候人是很弱的,面对大人的无休止的指责,其感受不亚于死亡恐惧。谁把他拉回那种童年感觉,他都会没有任何理性地反击,只为“赢”。

避开了坑,我们看看怎么做效果更好。

需要从自己入手:

  • 不要被带节奏,保持自信。

不要因为对方的指责,就否定自己,区分出自己的缺点和对方过度的指责,真正的缺点,我们自然要去优化。对于过度的指责,我们不要归因到自己。保护好自己的自信。

指责带有很强的裹挟能力,如果自己的信心不够强大,自尊偏弱,会让人不知不觉,就陷入了解释、反抗、自责、反思的漩涡之中,关系中的两方都会非常难受。

  • 只表达感受。

但我们总得回应些什么,不能因为怕被裹挟进去,就采取疏离的态度,那样会让感情变淡,不是很可取。那我们回应什么呢?我们回应我们的感受,且只回应感受。

比如,亲密关系中,对方打了自己一下,最好的方式不是沟通为什么打、该不该打、该不该还手、下次还打不打........,最好的回应的是,告诉对方,我真的很疼。

表达感受,可以让对方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别人的伤害,而不是产生对立。但这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对方可能继续指责,这个需要一个持续表达感受、坚持表达感受的过程。

另外,表达感受,也可以避免自己陷入到对立和自责当中。

  • 心怀慈悲。

指责型人格,在原生家庭的指责中长大,渴望靠近别人,渴望别人的赞美和认同。但同时,又由于自己的指责,把关系推开。虽然通常都是“攻击者”的角色,但本质上是“苦人”,是需要帮助的人,需要被认可的人。

作为伴侣,我们可以提升我们的视角和格局,从对抗、忍受、排斥中脱离出来,提升到慈悲之心,看到另一半也是受到历史、习惯的支配,无法控制自己。

慈悲之心的作用有两个:

一方面给自己一个更高的视角,让自己在被指责中不那么痛苦;

另一方面,让对方有一个觉知、优化自己的空间。避免陷入到,自己因为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而站在理论高地上,俯视对方。那会让自己和对方,都陷入无尽的挣扎和对抗。

关系是复杂的,很难有特别具体的方法步骤,但心怀慈悲,与智慧就更加接近,就一定会摸索出适合自己与另一半的方法。

优化指责型人格,绝非易事。但如果能有耐心,和谐的亲密关系,也一定比想象来得早。

人的一生,能控制的事情并不多,不要强求和勉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做到了,生活也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