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长问李云龙要骑兵马匹装备不算什么,意大利炮早晚也是他的

 萧武在此 2020-11-26

《亮剑》里有两个事情特别有意思,一个是李云龙和孔捷、丁伟聚在一起喝酒吹牛,另一个就是李云龙和旅长斗智斗勇。对李云龙来说,每次面对旅长,都不亚于打一场硬仗。但总的来说,每次他还都能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旅长对他虽然老是黑着脸骂,但其实也是爱护有加的。比如给了李云龙一包烟那个细节,其实剧中的原型陈大将本人是不抽烟的,不仅自己不抽,和别人一起的时候,也不太喜欢别人抽。

李云龙按照丁伟的提醒,派孔捷率领一个营偷袭万家镇,缴获了一个骑兵营的马匹和装备。战斗刚结束,旅长的电话就来了。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李云龙留了一个连的马匹和装备,其余的全部上缴旅部。这还是李云龙讨价还价半天,才得到的。要不然,旅长就是全部拿走,李云龙也没什么话好说的。

八路军不是土匪,不是国军,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而组织的纪律中有一条就是,一切缴获要归公。李云龙是老党员、老红军了,这点纪律性都没有,那他就不用干了。具体来说,就是团以上单位都有政治部主任,而政治部的一个任务就是干的这个事情,在战后清点战果,向上级汇报。如果有隐瞒,这就是政治部失职了。李云龙敢瞒着旅长擅自调动一个营去打伪军,政治部主任可不敢向上隐瞒。

政治部在现在的影视剧里存在感不强,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保证对部队的掌握,防止出现投敌之类的意外情况,是政治部最重要的任务。国军中也有类似的部门,主官早期称为政治部主任,后来改称政工主任。国军很多部队的政工主任实际上是军统特务兼任的,权力是比较大的,可以不向同级部队主官打招呼,就直接向上汇报本单位下属各部队的动向和情况。

国军从1927年之后,撤销了各级部队的党代表,但政工处是一直保留着的。而红军一直保持着党代表制度,后来发展为政委制度。而且,不但在团一级以上部队普遍设置,连团以下的营连两级也分别设立了教导员和指导员,实际上就是政工负责人。

所以,一个部队如果突然叛变投敌,政治部往往是要全力往回拉的。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团以上的成建制部队叛变投敌的情况,原因也就在这里,加强了党的领导,而且一直下沉到连,而连是基本生活和战斗单位,所以,党对部队的掌握是比较有效的。即使出现过几次部队首长企图叛变投敌,往往部队也会在其他主官的努力之下,把大部分拉回来。

这就是旅长说的李云龙“未经请示擅自调动部队”的罪名,这是很大的。部队出动必须经过上级允许,这是保证上级对部队的掌握的基本要求。否则,谁知道李云龙是把一个营拉出去干什么,是打鬼子,是叛变投敌,还是骚扰老百姓?就算赵刚可以不讲原则,不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还有政治部呢。政治部如果不向上报告部队的动向,出了问题是要负责任的。

当然,在战场缴获的问题上,如果部队的四个主官,也就是部队首长、政委、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串通一气,向上隐瞒,也是有可能隐瞒上级的。但问题是,你瞒得了一时,能瞒得了一世?早晚是要被上级知道的,如果出现这个情况,军事主官还可以戴罪立功之类,政治部是要第一个被问责的,政治部主任尤其首当其冲,是跑不了的。

红军历史上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一军团恢复番号,和十五军团合编为一方面军,东征山西。当时部队的物资都非常紧缺,东征缴获了一些物资,凯旋回到陕北后,一军团想独吞,不给十五军团调拨。中央马上强行命令一军团,必须要把一部分缴获物资分给十五军团。之后不久,一军团军团长就被调任红军大学当校长去了,这里面就带有一部分惩罚的意味。

李云龙是老革命了,对组织纪律当然很了解、很熟悉。而且他也很会这一套。在让孔捷带队去偷袭万家镇之前,他就先和孔捷讨价还价了一番,得到孔捷承诺不和他抢缴获的结果之后,才同意让孔捷带队去偷袭。而他之所以能从孔捷这里占到便宜,当然也是因为他当时是团长,孔捷是副团长。他对孔捷能这样,旅长对他当然也可以这样。

所以,一开始李云龙还嘴硬,反问旅长“你干嘛呀,打劫呀?”旅长一说他“未经请示擅自调动部队”,他立刻就怂了。就是因为这个罪名可大可小,旅长高抬贵手,他就过去了。但是如果他和旅长硬来,旅长生气了,要认真起来,追究他的责任,他也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更何况,旅长也没把事情做绝,毕竟还给他留了一个骑兵连的马匹装备,李云龙也就赶紧就坡下驴了。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旅长之所以能做到对独立团的行动了如指掌,随时过问和干预,能够随时来李云龙这里打秋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独立团还没有分散游击,还保持着正规军的状态。而后来李云龙奉命把部分分散游击,下沉到地方上去,那就比较难于完全控制了,基本上就是能缴获什么,就有什么,什么都缴获不了,那就什么都没有。

旅长对李云龙是这样,李云龙对下面的营长也是这样。二营长的意大利炮一直到李云龙集结部队打县城的时候,李云龙才知道。如果放在分散游击之前,二营长要是缴获这么两个宝贝疙瘩,以李云龙突围的时候连一挺破机枪都舍不得扔的性格,能不马上捞过来自己搞个炮兵连什么的?旅长就更不用说了。你一个团要两门意大利山炮干什么,还不得马上送到旅部去?最起码,李云龙也得分一门山炮给旅长吧?

要知道当时八路军不要说团了,就是师旅都未必能有多少山炮。山炮是攻城和阵地战的利器,红军和八路军时期攻坚比较费劲,就是因为缺乏重武器。团一级能有几门迫击炮,都了不得了,更不用说山炮这种大杀器了。二方面军长征的时候,缴获了一门山炮,一路转转,翻山越岭那么困难,方面军首长都舍不得扔,硬是把这门山炮拆了,让人抬着走完了整个长征路,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李云龙一看旅长打电话来了,就知道这个事情旅长已经知道了,接下来的问题就不是能不能瞒得住的问题了,而是自己还能留下多少的问题。后面他跟旅长讨价还价,就跟他在被服厂答应上任的时候和旅长讨价还价一样,旅长的策略仍然打一棍子给两个枣,李云龙的策略也还是老一套,先各种抵赖,然后是开高价,最后退而求其次得到一个自己也能满意的结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