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刘邦到郭德纲,从创业期的带头大哥到基业已成的老板

 萧武在此 2020-11-26

每一个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对员工的素质的要求其实都不一样。一般而言,创业阶段的企业老板都比较喜欢有创造性,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员工。

因为这个阶段的企业多数都还处于很多管理方面都不规范的阶段,更多的是需要业务方面的开拓,所以能够解决问题和有创造性的员工更加受欢迎一些。

在进入创业阶段之后的守成阶段之后,老板就会逐步的要求企业的管理规范化。那么这个时候更加守规矩,服从领导要求的员工就会更受欢迎。

而在一个企业进入各方面都比较稳定发展的时期之后,企业内部也会出现官僚主义的情况,老板需要享受下属的奉承,逢迎,更加享受权力带给他们的快感。下面的各级主要干部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更加喜欢听话、奉承自己的员工,而不是那些能力强、脾气也大的员工。

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创业阶段需要抱团取暖,每个人都需要发挥两个人甚至几个人的作用,员工当然是能力越强越好,哪怕有点小性格,老板也可以忍受。而到企业做大了,不缺人了,这种人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所以大多数企业在创业阶段的元老往往都只能够和老板共患难而不能同富贵。这就是因为创业元老们在创业阶段和老板相处的模式,在进入企业稳定发展的阶段之后难以改变,经常会威胁到老板的威信,最终就会走向分道扬镳。

比如汉朝初创阶段,跟着刘邦一起从芒砀山起事就开始在一起的那些元老们,在刘邦被封为汉王之前,刘邦只是他们的带头大哥,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君臣关系。

还是在刘邦被封为汉王之后,尤其是在称帝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一些儒生就交给刘邦君臣之礼,在演习了一遍之后,刘邦很感慨的说,我今天才知道,原来当皇帝是如此尊贵。

在这之后,刘邦先后借故诛杀韩信、彭越等在关键时刻给他立下重要功劳的大将,和他一起起事的砀泗元从功臣萧何,也不得不自污以自保,他一直宠爱有加的卢绾吓得投降了匈奴。

比如何云伟和李菁在离开德云社之后,有一次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曾经说过,他们离开的一个原因就是后来的德云社和之前单纯的说相声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氛围变了。

在德云社还只有10来个人的时候,大家都是要抱团求生存,相互之间的长幼尊卑当然是有的,但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关系自然是比较融洽的。而到后来德云社名气大了,郭德纲自己的名气也大了,来的人也多了,要讲秩序了,和郭德纲一起经历了那些比较困难的日子的人,可能就感觉不同了。

因为这里面有很多人是奔着郭德纲的名气而来的,他们也是想搭上郭德纲,从而快速成名。所以演出结束之后,后台总是有很多人围着郭德纲,而那些德云社的老人就很难接近郭德纲了。最早那些人原本和郭德纲只是抱团取暖求生存,并不存在谁傍谁的问题,也就不用在他面前姿态过低。

企业创业其实也一样。初创阶段的企业总是草台班子,也算不上什么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更多的时候都是一群志趣相同的人在一起做同一件事。而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管理要规范化,这种关系自然要转化为老板和员工的关系。

能够顺利的完成这种关系转换的员工就还能够继续留在企业里面,而在感情上无法接受这种关系转换的员工,最后就只能默默的离开,或者是在闹得关系很僵之后离开。而每个王朝在进入稳定期之后,都会清洗原来的建国功臣,其实也是基于同样的逻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