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军过了山海关之后,为什么推进那么快?

 萧武在此 2020-11-27

清军入关之前,李自成已经把华北搅得大乱,要么被击溃,要么投降,成建制的部队基本上都在江淮一线,山西保留下来的也就是宣府大同的守军,是投降了李自成的。

李自成在山海关和吴三桂大战,双方都筋疲力竭的时候,清军突然加入战斗,战争的天平直接向吴三桂一方倾斜。李自成一路溃逃,之前在北京搜刮的金银财宝啥的,早都运回陕西去了,所以在北京也没怎么停留,就直接一路往陕西跑了。

到清军入关的时候,明朝在华北早已经不存在驻防军队了,只有一部分投降了李自成的军队,清军来了,再投降一次就完了,也不用打仗。

李自成一战而溃,南明初立,还想着要和清军夹击李自成,对清军还没有明确政策,自己就先忙内都去了。最后是清军到了江淮一线的时候,四镇余部二话不说就直接投降了。

守江必守淮,这大家都懂。江淮失守,明军仅剩的残余军事力量也基本上就完蛋了。所以,过江之前,清军基本上就是跑步接收的状态,很少遇到成规模的抵抗。

过了江之后,虽然有此起披伏的零星反抗,大都无济于事。规模最大的反而是几个原本早已降清的将领突然倒戈反清。因为这时候只有他们还保留着成建制的部队。

所以说,清朝是摘了李自成的果子,前面在华北和中原地区该打的仗,李自成都替他们打完了,清军就是跑过来接盘就完了。等到了和明军接触的时候,明军自己内部早已混乱不堪,新立的南明朝廷内斗不断,也没什么凝聚力,前线的军队也不知道为什么而战,为谁而战,就直接投降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说大明王朝是一堵墙,前面推墙这个工作是由清军和李自成从内外两个方向长期推,才完成的。但最后一击是李自成来干。李自成自己不成气候,一战而溃,清军就接过了李自成的接力棒。

所以说,毛主席和粟裕有远见,通过淮海战役把敌人主力消灭在江淮,后面过了江,主要就是跑步接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