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要赵国保护,又要闹独立,韩国就是一个不应该存在的国家

 萧武在此 2020-11-27

在三家分晋之前,晋国的土地基本上就已经被几个大的世卿家族瓜分完了,中行氏和范氏率先出局,剩下了智氏、赵氏、魏氏和韩氏四家。其中智氏和赵氏所占的地盘最多,魏氏其次,韩氏最少。在四个世卿家族中,韩氏的势力也是最为弱小的。而且,在智氏的胁迫之下,韩氏和魏氏都曾主动把一部分封地献给智氏,以求平安。

这也是和这几个大家族在晋国的政治地位相呼应的,地位越高,所获得的政治利益就越多,地位越低,能够获得的政治利益也就越小。在晋国的六大世卿家族中,除了被灭了的两家之外,相对来说,韩氏的地位在这几家中一直是比较低的,所以封地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少的。

在春秋晚期,君权旁落,卿士大夫执国命,这是各国都遇到了的情况。除了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打击宗室公族,完成了君主集权,其它各国都要经历一个政治权力重新集中的过程。齐国的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其实也都是各自集权的过程,也就是原来以僭主身份执政的卿大夫直接取代原来的君主。

齐国的这个过程中,田氏联合实力较弱的鲍氏,先灭了另外两家高氏和栾氏,但鲍氏本身实力比较弱,所以之后逐渐被田氏消灭,并未能取得独立地位,齐国整个都被田氏所篡夺了。如果参考这个过程,可以说,韩魏两家能在赵氏和智氏的斗争中存活下来,就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晋国实际上也是经历了这个过程,智氏在不断胁迫韩魏两家献地给他之后,又裹挟这两家一起出兵,进攻赵氏。当时智氏的绝对实力是在赵氏之上的,如果是智氏和韩魏两家一起灭了赵氏,那么在瓜分赵氏封地的时候,很可能是智氏和韩魏两家的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最终导致智氏直接消灭韩魏两家。

相比之下,韩魏两家还算比较幸运的地方在于,赵氏在被长期围困之后,主动找到韩魏两家,并说服了韩魏两家反戈一击,共同消灭智氏,然后一起瓜分了智氏的地盘。也是因为赵氏在之前和韩魏两家的绝对实力差距没有大到足以消灭这两家的地步,在瓜分智氏地盘的时候,还是照顾了两家的要求,而且最终参与了三家分晋。

不过,虽然韩氏的地盘比较小,兵的数量也比较少,但相对赵魏两家而言,其实占据的地盘相对算是晋国比较富庶的地区,而且封地相互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一些,赵氏和魏氏虽然底盘大,但相互分割,不能连成一片。赵氏的地盘更是分布在太行山两侧,中间还夹着一个中山国。

也是因此,在三家分晋之后,比较弱小的韩国很快就成了三晋中首先强大起来的魏国的进攻对象,魏国一直不断进攻韩国,迫使韩国割地给他。秦国更不用说,因为秦国只要东出函谷关,首先就要路过韩国的地盘,所以韩国频繁受到秦国的攻击。不过,韩国仍然先后灭了几个小国,比如郑国,就是被韩国灭了的。

在这种地缘政治环境之下,韩国能一直持续存在到秦灭六国,前期主要是依靠在秦国、赵国和魏国三家之间来回摇摆,后期则主要是依赖于赵国和魏国的保护。即便如此,韩国也还是要一直不断给秦国割地,才能免于被秦国进攻。而最后引起秦国和赵国进行战略决战的长平之战的诱发原因,就是秦国胁迫韩国,要把上党郡割让给秦国。

从地缘战略的角度说,每次到大乱的时代,关中都很容易先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取得优势,而关东地区往往是要分裂成几个部分,山西、河北和山东是几个主要的势力。但如果关东这几个战略区能够先统一起来,对关中就容易形成优势,曹操就是如此。三晋的悲哀就在于,虽然他们瓜分了晋国,但地缘战略又决定了他们实际上必须抱团取暖才能生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