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参实战】那些优化方法的性能究竟如何,各自的参数应该如何选择?

 有三AI 2020-11-27

大家好,欢迎来到专栏《调参实战》,虽然当前自动化调参研究越来越火,但那其实只是换了一些参数来调,对参数的理解和调试在机器学习相关任务中是最基本的素质,在这个专栏中我们会带领大家一步一步理解和学习调参。

本次主要讲述图像分类项目中的优化方法的调参实践,这次与上一期学习率调参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编辑 | 言有三

本文资源与结果展示

本文篇幅:3100字

背景要求:会使用Python和任一深度学习开源框架

附带资料:Caffe代码和数据集一份

同步平台:有三AI知识星球(一周内)

1 项目背景与准备工作

上一期我们基于图像分类任务,对学习率的几种常见的方式进行了调参学习,这一期我们来实验不同的优化方法的原理差异以及它们的性能比较。

本次项目开发需要以下环境:

(1) Linux系统,推荐ubuntu16.04或者ubuntu18.04。使用windows系统也可以完成,但是使用Linux效率更高。

(2) 最好拥有一块显存不低于6G的GPU显卡,如果没有使用CPU进行训练速度较慢。

(3) 安装好的Caffe开源框架。

本次的数据集和基准模型与上一期内容相同,大家如果不熟悉就去查看上一期的内容,链接如下:

【调参实战】如何开始你的第一个深度学习调参任务?不妨从图像分类中的学习率入手。

2 优化方法原理与实践

下面我们对各类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行讲解,并进行实践。由于本文目标不是为了从零开始讲清楚优化算法,所以有些细节会略过。

2.1 标准梯度下降算法

梯度下降算法,即通过梯度的反方向来进行优化,批量梯度下降(Batch gradient descent)用公式表述如下:

写成伪代码如下:

for i in range(nb_epochs):
    params_grad = evaluate_gradient(loss_function, data, params)
    params = params - learning_rate * params_grad


上面的梯度下降算法公式用到了数据集所有的数据,这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是不可能,比如ImageNet1000有100G以上的图像,内存装不下,速度也很慢。

我们需要在线能够实时计算,比如一次取一个样本,于是就有了随机梯度下降(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简称SGD,公式如下:

写成伪代码如下:

for i in range(nb_epochs):
     np.random.shuffle(data)
     for example in data:
          params_grad = evaluate_gradient(loss_function example , params)
          params = params - learning_rate * params_grad


SGD方法缺点很明显,梯度震荡,所以就有了后来大家常用的小批量梯度下降算法(Mini-batch gradient descent),公式如下:

伪代码如下:

for i in range(nb_epochs):
    np.random.shuffle(data)
    for batch in get_batches(data, batch_size=50):
        params_grad = evaluate_gradient(loss_function, batch, params)
        params = params - learning_rate * params_grad


平时当我们说SGD算法,实际上指的就是mini-batch gradient descent算法。

SGD算法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率大小和策略需要手动选择,优化迭代比较慢,因此有很多方法对其进行改进。

2.2 动量法(momentum)

梯度下降算法是按照梯度的反方向进行参数更新,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梯度不稳定,方向改变是很正常的,梯度有时候一下正一下反,导致做了很多无用的迭代。而动量法做的很简单,相信之前的梯度。如果梯度方向不变,就越发更新的快,反之减弱当前梯度。

公式表达如下:

与SGD的对比如下:

动量法至今仍然是我觉得最为有用的学习率改进算法。那它和SGD的对比究竟如何呢?下面我们来实验不同的参数,需要在solver.prototxt中修改配置,完整的solver如下,需要修改的地方为标粗橙色部分,后面的实验同理

net: "allconv6.prototxt"

test_interval:100

test_iter:15

base_lr: 0.01

lr_policy: "step"

stepsize: 10000

gamma: 0.1

momentum: 0.9 ##动量项配置

weight_decay: 0.005

display: 100

max_iter: 100000

snapshot: 10000

snapshot_prefix: "models/allconv6_"

solver_mode: GPU


下图是实验结果对比:

我们可以发现,m=0.9时确实取得了最好的效果,m=0时效果最差,对于大部分的任务,我们在配置这个参数时也不需要修改,就采用m=0.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