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诗成 | 看川戏的成都人

 笛子8vxrvb7uaz 2020-11-27
行脚成都,带你看成都


川剧俗称川戏,重庆直辖后有人建议把川剧改为“渝剧”。川菜改为“渝菜”。后来一想改不得,河南梆子就叫豫剧,音同字不同,弄得不好把著名川剧领军人物沈铁梅的重庆市川剧院当成唱《朝阳沟》的班子就麻烦了。川菜更改不得渝菜,一改。国内外冲着“川菜”名气的顾客不来了。不晓得好多川菜馆要关门。所以,文化这个东西是不允许乱整的!

川剧剧场,1949年前叫“戏园子”。剧团叫“戏班子”,这是因为清末民初川戏爱在茶园唱的缘故。如鼎鼎有名的“三庆会”戏班子就在悦来茶园子唱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尽管“振兴川剧”口号喊了十多年,但川剧演出市场却逐渐萎缩,省、市川剧院因观众不断减少而造成票房收入不断下降。我当时就想,恐怕再过十年川剧将退出四川人的娱乐生活了。但是,离我当时的预测时间已经过了近二十年,川剧却依然存在!依然有观众,有市场。

这,除了川剧艺术本身具备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若干代艺人、文人精心反复打磨而形成的独特魅力外、川剧有一批老观众成了维持川剧生存下来的社会基础。由于社会进步,健康措施完善,中国人寿命延长,其中就包括对川剧情有独钟的老年观众,六七十岁还步履如飞。中气十足。八十岁甚至九十多岁都还不挂,活得悠哉游哉。川剧就是他们的命!只要锣鼓一响,胡琴一拉,高腔一放就脉通气透,浑身畅快。喜滋滋跟倒哼哼唧唧,戏完了,步履蹒跚登上公交回家。夜饭都要多整两口,傍晚几个钟头的感觉都舒服得很,晚上安眠前上厕所还要扯起嗓子吼几句“明亮亮灯啊光往向照啊啊啊”才上床拉伸,第二天照常。这些人你如果喊他唱戏多数人荒腔走板(少数玩友还是字正腔圆的)但他看戏演员唱得对不对他一听就晓得。“嗯,对啰的!入法。”或者说:“要不得!要得啥子哦!”有些人一听唱就可以报出曲牌。“嗯,这个是‘香罗带’。啊,又转‘锁南枝’了……”

这就是川剧观众的欣赏力。

成都人看戏不排外,只要戏好,角好其它剧种也爱看。二世纪五十年代,成都市就有两个京剧团,一个评剧团,京剧四大名旦1949年前后都到过成都,周信芳,关肃霜,赵燕侠,张君秋,厉慧良,童祥苓在成都演出都感到非常满意,公认成都观众欣赏水平相当高、懂戏。河南洛阳豫剧团来成都演出《杨八姐盗刀》也吸引了懂戏的成都人,纷纷买票观赏。省实验川剧团还改编成川剧《杨八姐智取金刀》由晓艇夫人王竹慧主演。成都人识货,长于博釆众长。但是,东北二人转来的话,可能就卖不倒成都人的钱了。

十年前,悦来茶园一部观众很喜欢帮腔的李秋华。觉得她嗓子甜美,戏韵悠扬。于是某日在戏正要开演前剧团书记正在侃侃而谈之际,不惴冒昧冲上几个人手捧一面铜质奖牌上书“金牌领腔”四字要给李秋华颁奖。并现场赋打油诗一首赞美之。这就叫“金奖,银奖不如观众的夸奖”。川剧观众以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展现出满满“文化自信”。

近十年,成都的老观众主要在火把剧团看戏。没办法,省、市国营剧团很少演出,你看省川剧院指挥街的豪华大剧院修好十年了演过几回戏?悦来拆了重建还未建起。只有火把能让爱戏的老头儿,老娘儿过戏瘾。火把剧团,就是民营川剧班子,演传统川剧。坚持每天演出仅春节前休息十天,大年初一又开锣唱戏。每年演出355场以上。当前票价二十元还送花茶一杯。服务员掺茶三次。川人幽默风趣特别善于苦中寻乐。称之“火把剧团

其实并非打火把照明演戏,正如“苍蝇馆子”只是小型川味馆子,并不是卫生条件不好苍蝇满桌子飞的意思。但成都人语言就这么幽默。“火把”每天下午两点开戏,但有些老头上午十点就进场了,喝茶聊天,啥子贾培之、天籁当年又如何如何的老龙门阵摆安逸了。十二点买份盒饭或喊一碗牛肉面吃了,打着饱嗝闭着眼养神两点开戏,四点赶车回家,一天就愉快的度过。他们仿佛把看戏当成耍“农家乐”。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成都、绵阳、绵竹、广汉、什邡、中江、梓潼、重庆、江津……等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火把剧团应运而生!张国立、邓婕投资拍摄的电影《活着,唱着》就是以兴龙剧团演员赵小利为原型反映火把演员生活的杰作,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大奖并引起国际文化艺术界对火把川剧团的关注。你说火把对川剧的贡献大不大?火把演员。下午2点到4点半演一场。40元左右。一个月每天都干。l200元左右。交房租水电气后,剩下的只有西北风可以喝了!但是,天无绝人之路,除工资外,他们还有其它的收入。

来源一:观众献花钱,相当于网络上打赏。你唱好了,观众过瘾了。今天赵大爷、钱老头、孙大哥、李大娘各丢十元或二十元在台上或递手上。明天,周太婆、吴老娘、郑大姐、王三太各赏十元,二十。到有钱老头,太婆大方丢一百不打疼也有,不过有这种好事的时候不多。

某日,台上折子戏,《孟姜女过关全戏三个角色,门官睡觉,孟姜与衙役哀求过关。正唱的哀怨,哭得可怜。一个老娘儿不识时务,偏偏此时跑来送花钱。孟姜接过小费继续哭唱,门官爬起来接钱后又装睡。整得观众轰然大笑!悲剧变喜剧!还有一次,台上演“荣归还目,剧中人物还是瞎子的李亚仙正闭眼唱得起劲,一大爷手持百元大钞献花钱,演员戏得好不接,观众席上哗啦啦笑声一片。大爷忽地醒悟:咋好接嘛,一接就成了:瞎子见钱眼睛开了。”这都是火把的不严谨但也是它亲民的地方。

来源二:参加旅游演出,男的变脸、吐火,女的戴头筛、插翎子,手挥水袖放锣鼓录音来一段川剧舞蹈。

来源三:红白喜事演出。一般是两口子的业务。开起二手汽车县区跑,他们的行话叫跑吹吹儿。

俗话说得好,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只有不怕艰苦,才能生存!火把演员最怕是生病、受伤。尤其好多没有买医保的。某火把演员,平常月收入七八千,最近背上生疮,没买医保,整了两个月,不但换药每天支出200元自掏钱。而且不出台就分文进账都没得。今年疫情,一至四月火把演员分文未挣,房贷、伙食、抽烟、喝跟斗儿酒、供娃儿只有吃老本。眼看快撑不住了,疫情缓解,云开月朗,恢复火把开班,方解倒悬之苦,正如京剧《钓金龟中唱的:“老天爷睁开了三只眼,母子们从此不受饥寒。这个滋味国家剧团的吃皇粮人是品尝不的。目前,成都有以下五家火把剧团。梅花剧团、百家班、联华剧团、三花剧团,龙泉驿区的兴龙剧团,另有郫都区的振兴剧团火把面临的是市场竞争,观众是衣食父母。当年人民北路荷花池各有一个火把剧团。那些老头、老娘儿观众精灵得很。两边看水牌,反复权衡后,一咬牙,一跺脚,那边戏好看那边。现在的梅花和百家班仅隔一个东风大桥,步行五分钟,竞争中也是各显神通。

著名剧作家、京剧《沙家浜》编剧汪曾祺曾说过:“看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你问他喜欢川剧还是越剧?他回答喜欢川剧,就是有文化!”(此言未免绝对,越剧还是挺有文化的)

川剧声腔有昆、高、胡、弹、灯五种。除灯戏为川剧原有,其它四种都是清初湖广填四川大移民中传入又被川人改造的。川人有文化也反映在兼容与吸收上。高腔,有三百多曲牌,常用有上百种。来自江西弋阳腔柔进四川文人吟诵诗词声调而形成。弹戏,来源自陕西秦腔。胡琴,来自湖北汉调。昆腔,来自浙江。就这样,经过川人改进后形成川剧五种声腔。根据戏中人物和处境,性格的差异赋予不同的声腔。其实年轻人不喜欢川剧主要是川剧锣鼓打得人耳朵遭不住。川剧过去跑码头主要在乡下万年戏台唱。又莫得音响设备,大锣大鼓整起才吸引四面八方观众光临。而川剧的文化主要蕴涵在传统戏里。雅俗共赏。雅的如《情探》,小生要求有“书卷气”。一出场唱:“更阑静,夜色哀,月色如水浸楼台……”透出了凄风一派。

又如该戏旦角的台词:梨花落,杏花开,梦绕长安十二街。雅不雅?

川剧不少戏中涉及大量历史典故。如《江油关》中,“伯夷叔齐把马叩,饿死首阳不朝周。微子也是殷家后,为何抱器又归周这类台词在川剧本子中多着呢。通俗的如:《劝夫》中邱元顺唱:孙猴子七十二变有法术,我邱元顺能变七十六。鱼翅海参变萝卜,象牙床变成了板板铺。狐皮袍子变麻布,金壶变成瓦壶壶。”很接地气!

又如《迎贤店》势利的店婆听到贫穷书生叫门说:“又是这东西回来啰,人没得钱声气都不好听,干丝丝的,一点儿油气都没得。”生不生动?火把就专演传统戏。

因为,你喊他排川剧交响乐,他没有钱请乐队。喊他排革命现代戏他没有那么多人,演出观众有没有人买票看还是个问题,火把亏久了就只有关门。火把还有一个优点!不会像某国家剧团去乱改经典。它晓得乱改经典老年观众要骂!所以只有演传统戏,讲述中华民族忠孝节义惩恶扬善,才子佳人的故事。

火把也有缺点,迎合部分观众低俗欣赏趣味的东西也时不时出现在火把演出中。有些演员为了廉价的掌声乱拉警报(放高腔调)的现象不少……但不难纠正,也容易纠正。再过十年,川剧会走向何方?会不会只剩下变脸、吐火、滚灯或俏花旦类的歌舞?就我的水平,无法预测!但期望:凭借川剧旺盛的生命力,依靠巴蜀悠久的文化积淀。

愿川剧艺术继续传承和得到更多人的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