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泉辈出的大清朝,怎么也要铸造铁钱?

 文瀚乐拍 2020-11-27

纵观我国的铸币史,你会发现青铜铸币持续的时间是最长的,到了明清时,由于国力的强盛、技术的提升,精美的黄铜铸币成为社会主流,但就是在本应繁盛的清朝中期居然出现了铁钱,为何会这样呢?文瀚乐拍为你详说一二。


在提到铁钱以前,不得不提清朝的宝福局,它是清王朝福建省钱局的名称,主要的职能就是铸造铜钱,最初设立于清初的顺治六年,于乾隆三年改名叫宝福局。在当时的清王朝,民间使用的铜钱并不是由朝廷统一发行的,铸币权基本各省自治,所以不同的省份不同的钱局就会铸造不同的铜钱,宝福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现在泉友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话,叫“好钱出宝福”,意思是宝福局铸造的钱币种类多、颜值高、价值也高,宝福局铸造的乾隆通宝、康熙通宝、光绪通宝在如今都有很高的价值,即使是到了咸丰皇帝时期,面对各种规格的大钱,宝福局也能保持极高的铸造水准,但是在面对历史潮流面前,一个小小的钱局也终究孤木难支。


咸丰皇帝刚刚即位,发自于广西的天平天国运动瞬间崛起,很快就占领了南京,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的很多土地。对于清朝的中央来说,这个时候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国库空虚,财政捉襟见肘,还要阻止军力来对抗太平天国,另一方面,经济的重心在江南,已经被太平天国占领,铸币的铜料主要是滇铜,没法运到京城,关税大户的福建、广东等地,虽然没有经受战火摧残,但是税收什么的也无法上交给中央。

此时的朝廷是非常缺钱的,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清政府就下令各地的铸钱局铸造劣质的铁钱和虚值的大钱,以此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众所周知,历朝历代遇到这种现象,百姓的反应都是很明确的,虚值的恶钱没有人喜欢,百姓也不会积极主动去使用,市场的流通情况也是非常糟糕。


圣命难违,面对这种情况宝福局也没有办法,只能铸造咸丰铁钱,明知道铸造好的钱币没有办法流通,也只能尽可能铸造“精美”的铁钱。结果就是铁钱在全国很多的地方都不被认可,无法流通,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宝福局内已经积攒了大量的铁钱,这些铁钱无法使用。

后来闽浙总督找了个由头,把这些种类丰富、尺寸各异的铁钱输送到了天津,被当作了大炮的炮砂使用,文瀚乐拍觉得,对于铁这种并不贵重的金属来说,也算是一种物尽其用吧,只是可惜了宝福局百年来积累下的名声。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