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一背,就是6年!公交车上爆火的这一幕背后故事

 红了樱桃绿芭蕉 2020-11-27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这是本系列为您推送的

 46 篇文章

——

投稿邮箱 hhs1931@126.com

近日,青岛真情巴士

K1路公交车上的一幕火了!

一位母亲带着“轮椅男孩”

去做康复训练,

公交驾驶员将男孩背上车,

下车时又将其抱下,

这暖心一抱,

让无数人热泪盈眶!



这感人的一幕,

其实已经坚持了六年……

这背后

是一个感动中带着些许心酸的故事,

故事里,有两颗温暖动人的心!

点赞暖心的公交师傅,

感谢他们将点滴温暖,

汇成重逾千金的人间情义。

01

六年前,一个有爱的公交司机

注意到了一对“特殊”的乘客

2014年10月1日,

青岛K1路正式开通。

上岗第四天,卢振华师傅

在始发站珠山路站等候发车。

此时,一名女子用轮椅

推着一位大约六七岁的男孩,

朝公交车方向走来,

热心肠的卢振华见状赶紧下车,

将行动不便的孩子抱上车,

并及时将轮椅拿上车。

当时他和孩子都没有想到,

就是这一次相助,

开启了孩子与K1路驾驶员六年的缘分。

次日,卢振华再次碰到这对母子,

他立刻上前将孩子抱上了车。

孩子的妈妈被卢振华的热心所感动,

就将孩子的情况如实相告。

原来,
孩子名叫童童(化名),7岁了。
“孩子出生的时候重度窒息导致脑损伤,
不会站立行走、说话……”
童童的母亲告诉卢振华,
为了孩子,自己全职在家,
每天带孩子搭公交车去市区做康复治疗,
风雨无阻,
一家人全靠着童童父亲
绵薄收入维持生活……

母子俩的故事,
让卢师傅难过又心疼。

下班后,
卢振华立刻将这件事
告诉了自己的师傅于义睦。

二人商量,尽己所能,
一定要让童童像其孩子一样,
拥有更有尊严、
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生活。

从此,每天发车的时候,

于义睦和卢振华都会背着童童上下车;

返程的时候,
工作室的同事们无论是谁在班,

都会背着童童上下车。
这一背,就是6年。

02

6年坚持,从公交车到孩子家

他成了孩子的“卢爸爸”

他们都是孩子没有血缘的亲人

经年累月的枯燥康复,
童童时常会有情绪波动,不愿去康复。
为了鼓励童童坚持训练,
于义睦和卢振华师徒想尽办法。

童童爱吃香蕉和牛奶,
于义睦当班日就会准备几根香蕉,
童童坐车吃一个,
做完康复吃一根,
回来路上吃一根。

于义睦师傅还会表演山东快书,
最初童童上车后在始发站车里,
于义睦师傅就为童童表演一段,
经年累月,
童童对于义睦20多段山东快书
全了然于心。

而卢振华则坚持每天在珠山路场站
准时为孩子送上一包奶,补充营养。
为了鼓励童童坚持康复,
今年7月卢振华师傅
还购买了一部新手机送给童童。

“刚开始他不会走也不会站,
我就鼓励他,
如果你可以站起来走两步,
我就给你买一个好的玩具,
这几年通过这些方式,
他现在能够独立行走,独立地穿衣服。

卢振华说。

6年间,
他们将这份关爱
从公交车上延续到童童的生活中。
各种学习文具、生活用品

隔三差五的就送到童童家里。
孩子过生日、儿童节、春节等等假日
更是从不缺席。

孩子母亲感谢师傅们的长年帮助

在于义睦的号召下,
义睦服务工作室薛明敬、张红娥等成员
都加入了帮助童童的行列,
定期到家里探望童童,
带着他出门游玩。

慢慢地,
K1线路的50多名驾驶员
都认识了童童母子,
有时候赶不上于义睦、卢振华的车,
其他驾驶员也会主动帮忙。

于义睦所在分公司
考虑童童和妈妈每天都是
乘坐11:40左右的公交车赶去康复中心,
每天准备中午饭很不便利,
想免费提供他们母子在食堂就餐,
但童童妈妈坚持付费,
最后公司决定让母子俩享受员工价格,
每天和驾驶员师傅们一起午饭后,
大家再照顾童童乘车出发。

为了表达对师傅们的感谢,
童童和妈妈用手机制作了
“谢谢您·好人”几组电子相册。
童童也时常为于义睦、卢振华
发来“于爸爸,注意身体”、
“卢爸爸,你开车要注意安全”
这样的暖心微信。

六年间,
在公交师傅们的热心陪伴下,
童童从不会说话,
到现在能断断续续说出
“爸……爸,你……好”等简单的问候语,
从不会走路到现在可以自己步行几十米。

虽然步履蹒跚,说话断断续续,
但这几十步、几个字的进步

让师傅们感受到莫大的幸福。

“几年之前,他还是不能自己上车的,

每次上车下车我们都抱着他,

现在上车基本自己上,下车也是自己下。”

卢振华说,

“孩子康复得很好,

他很高兴也很快乐,

现在他都叫我卢爸爸。”

这是个善举环环相扣、

小爱带动大爱的故事。

两个平凡的公交车司机,

在日常忙碌的奔波中,

看到一对求医母子的不易,

主动伸出援手。

生活多风雨,

他们用爱心和耐心撑起一把大伞,

守护着一个困境家庭的求医路不泥泞,

也让我们看见平凡岗位上,

爱与善良创造的无限可能。

六年坚持,几千次重复,

从两个人的善举,

到一个车队的接力,

从暖心的公交车司机,

再到车厢里爱心乘客的助力,

点滴温暖终汇成重逾千金的人间情义。

责编:贤凤丨美编梁川丨来源:天天正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