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玉随笔】古人的财富和丧葬观念

 明祥珠玉 2020-11-27

自唐宋以来,世人的财富和丧葬观念以及起居空间发生了很大变化。

大量炉、瓶、盒以及山子等实用、陈设器不入土随葬,而是作为家庭或家族财富世代流传下来。

特别是清乾隆时期,清政府直接控制了新疆和田地区,大规模组织开发和田玉,优质和田玉料源源不断输入中原内陆,成为宫廷玉器的主要玉料来源。

同时,江南地区以苏州和扬州为代表的玉雕业也发展到巅峰水平,制作品种从几百公斤乃至数吨的玉山子摆件,到佩饰和手把件,无所不包,清宫旧藏的数万件清代宫廷玉器,其精品佳作几乎都是乾隆时期制作的。

清道光年间,和田采玉向民间开放,民间用玉之风大盛。

赵汝珍《古玩指南》描述了清末北京城里玩玉的盛况:“凡京中之中上等人物,无不腰缠累累,丁丁当当者,居则以玉为消遣之品,行则以玉为富厚之征,朋友相见必以所得之玉相夸示,集会谈话必以玉为主要论题。

居家无玉,宛如非士夫之宅第。

服饰无玉,直同非完整之衣履。

身上无玉,似不便与友朋相会。

无玉之知识,直不能插入友朋集会之谈话。

玉之重要如此,故社会人士无不竭力以求之。” 由此可以想象当时民间用玉数量之庞大。因此,清代中晚期的玉器是传世玉器的主体。

新中国成立后,传世玉器绝大多数集中收藏于国家文博单位,这为系统整理和全面研究传世玉器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玉器全集》(六卷)出版,其中收录了大量博物馆藏自史前时代至清代的传世玉器,为深入研究传世玉器奠定了基础。

本书 “传世玉器” 的概念,指公立博物馆及文博管理部门收藏的非考古发掘出土、无具体出土地点或记录,以及不明来源的古代玉器,亦包括流传有序旧藏或捐赠的古代玉器。有些玉器的时代是清晰的,比如清宫旧藏有年号款识、千字文编号、刻有御制诗文等玉器。

虽然从广义上来看,民间私人藏玉也应属于传世玉器的范畴,但是目前民间收藏的传世玉器在统计和鉴定上尚存有困难,故本书未将民间藏玉收录在内。

本书的编纂是一项规模宏大、艰巨复杂的文化工程,也是宋代以来著录传世玉器集大成之作。

我们在大量实物标本的分析和辨伪的基础上,基本理清了中国古代传世玉器演变脉络与基本面貌,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和普及玉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同时,在鉴定方面也为爱好和收藏者提供了可信的“标准器”。

相关文章:

【籽玉的秘密】籽玉真假鉴定之--色泽的秘密

【籽玉的秘密】籽玉真假鉴定之--皮色的秘密

【玩玉随笔】什么是羊脂玉?什么是隔脂、尾脂和炼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