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论》论童年——记飞刀读书会第二次读书会

 新用户47177550 2020-11-27
《童年论》论童年(一)

飞刀读书会第二次读书交流会于2020年11月26日在亦小图书馆一楼如期举行,本次读书会的主题是“《童年论》论童年”。《童年论》是“青少年研究经典译丛”中一本研究童年的专著,细致介绍了“新”童年社会学研究,作者通过对大量研究的梳理和分析,系统地展示了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脉络。
这次读书交流会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刀客为飞刀读书会成员解读《童年论》的前三章内容,刀客特别提醒大家:读这本书一定要运用联结的方法去读,作为一名纯粹的读者,你需要联结自己的童年,作为一名教师,你需要联结你的学生,只有这样,这本书才会对你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你才会在这本书中收获理解和启发,反思经验,收获成长。


关于如何运用联结的方法阅读,刀客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为大家作了细致的讲解:比如第一章“前社会学中的儿童”,作者在论述“邪恶的儿童”和“天真的儿童”这两个概念时,凭借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只不过后者的定义范围更宽泛,不具备系统性、理论性的论述。这一思维过程就是运用了联结的阅读方法。
此外,刀客结合“第三章‘社会空间中的童年’中论述学校“塑造”、“控制”童年主体性这部分内容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学校建筑的外部形式是“教学楼”和“围墙”,这两样事物将学校以课程和儿童的名义越加封闭起来,这种空间上的封闭,为的是控制的目的,也是“塑造”的目的。现在,越来越多强调开放性、综合性或实践性的课程,尤其是最近提出的“研学旅游”,它作为课程的一种补充形式,表面上看是让儿童短时间内摆脱了学校围墙的控制,置身于广阔且自由的空间,实际上,只不过是被控制的实际空间发生了转移而已。
学校建构的内部形式是“课程”,课程的组织原则是时间表,时间表为儿童所有的活动和任务注入了一种规则和节奏,比如说,玩耍只能发生在课程中制定的空间里,比如课间活动期间在操场玩耍的行为是被允许的,而课上在教室里的玩耍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就会出现“淘气”的儿童会被要求靠墙站着一动不动或站在一条线上不动。他们像雕像一般站在其他儿童游戏的喧闹之中,成为一个临时性的符号,提示着这个学校的社会秩序。
继刀客之后,读书会成员们也联结自己的教育生活,畅谈了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徐行观察到学生们在教室空间改变之后的一些变化。低年级时,孩子们生活在120平米的教室,室内有沙发和地毯,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除上课之外,还可以唱歌跳舞、自由阅读。中年级转到80平米教室,再到高年级60平米教室,随着空间逐渐狭小,很多活动不便开展,孩子们的笑脸也因为学业负担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徐行提到,物理空间的变化,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但我们可以尽其所能为孩子创造空间。比如在有限的空间布置适宜的环境,或者让孩子尽可能多地走出小教室去参加各种运动,在蓝天下、操场上随风奔跑。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引导孩子在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帮助孩子消解空间控制带来的不适感受,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辽阔,因为心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
莫菲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谈到了自己的转变。工作非常认真敬业的莫菲老师,以前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是说一不二的,学生们对她无不又爱又怕。有些调皮的孩子,在她面前能够稳如泰山,一旦离开她的视线,就开始大闹天宫。通过阅读《童年论》这本书,莫菲意识到自己以前的管理可能压制有余,对孩子的理解不足。她开始刻意放慢步调,后退一步观察这些调皮的孩子。这一步的距离,让孩子们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这一步的距离,使莫菲反而更能读懂孩子们敏感脆弱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心里最在意的事情。当孩子们逐渐打开心扉,在周记里向她倾诉内心最隐秘的故事,莫菲感受到一种当老师的幸福。适当的距离可以产生美,后退一步的管理智慧,让莫菲的世界海阔天空。
稻草人提到要让每个孩子在空间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柳絮表示孩子要多花时间在阅读和运动上面,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总而言之,如果你学会运用联结的方法去阅读这本书,将书里的内容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相关联,那这本书对你而言一定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文:杨瑞霞 朱守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