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这个藏在地下的胡同,户户地道相连,百年前的排水系统现在还管用

 豫西人文摄影 2020-11-27

清朝道光年间,洛阳偃师县游殿村,有一户姓谢的大户人家,拥有良田80余亩,骡马成群,随着家里人口增多,谢员外请来先生指点,准备开挖一处地下村庄堡垒,以免财产遭到歹人侵害……

经过近三年的开挖,共挖出来8个地坑院,下边每个院子有地道相连,顶上用石磙反复碾压,即使炮弹落在上面,窑洞里面也不受影响。这处地下堡垒,被称为“谢家胡同”,然而,地坑院挖成之后,谢员外却只保留了最外边的一处地坑院,剩余的全部卖给了当地人口众多的滑姓人家,抗日战争时期,谢员外曾在伪偃师政府任过职,解放后逃跑下落不明……

曾经风光无两,热闹非凡的“谢家胡同”,如今只剩下一户人家坚守在窑院里面,剩余的人家或者搬离了游殿村,或者在窑院顶上新盖了房子。这处用地道相连的窑院群落,成了村里的“九连洞”传统民俗遗址。

根据当地村民介绍,胡同内人口最多的时候,大概有十几户,一百三十多人,随着洞顶恢复成了耕地,多数窑洞出现渗水的现象,导致部分窑洞坍塌,就连最为著名的九连洞主洞门也是后来修缮的。

当地老乡告诉作者:右边的一排就是当初谢家的宅院,曾经收归公有,后来似乎又还给了谢员外的孙子,左边原来也有几孔窑洞,是用来停放马车的,现在已经坍塌的找不到多少痕迹了。

穿过用砖块加固的地道,有几重院落保持的还算完整,夯土的院墙,传统的豫西门楼样式。游殿村一位大娘告诉作者:“2、30年前的时候,窑院里很凉快,过堂风顺着通道,刮过来都是凉的,一群媳妇们就在通道里纳鞋底子,做鞋面,很是热闹。”

端详了好久,门楣上的四个字,只认出来后边两个,第一个似乎是书,又不敢确定。门栓很有意思,左侧是一个空心的铁鼻,右侧是折叠的铁块,这个门栓应该是使用那种匣子一样的古锁的,现在用了一把20来年前流行的“中州”锁锁上,透过包锁的塑料袋,看到锁芯已经生锈,估计也好久没有人开这扇门了。

窑院里见到一个水井,一块条石镶砌在墙体里面,那应该是安装打水辘轳用的,还在窑院里居住的滑大叔告诉作者:“这叫水遁,别哩地方,可能是叫水窖。”

大叔指着地道门洞边上的砖柱告诉作者:“以前时候,顶上每年都要用石磙子碾压几遍,割回来麦子了,能在上面打场,要是下雨了,顶上的水就顺着这水道,流到水遁里面。咱们这儿是丘陵,土层厚,缺水,以前就是靠水遁里面的水过生活。”

窑院上方曾经用石磙碾压的打麦场,已经成了耕地,积水会渗入地下。原来可是顺着右上角的砖砌管道流入水遁。

看了一下这个水遁,井口应该是近些年做的修理,用水泥管子和盖子进行了加固,下面深不见底。扔了一个小石块,能听到井底还有水声,滑大叔介绍说:“这个水遁,上边小下边大,一般都是三丈深,挖的小了存的水不够一家人用。”

准备离开的时候,大叔留了一道难题,问:“神龛上边那三块青石条,是做什么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