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1万-1075-1866年,1个七品小官游历欧洲,带给中国1个影响至今的发明!

 泊木沐 2020-11-27

清朝的皇帝和臣民长期以来一直将自己视为“天国”,对外事务并不十分感兴趣,对国际局势一无所知。

就算是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被开放20年之后,朝廷从未向国外派遣视察团或外交使团。

但是事情在1866年出现转机,当时海关税务局赫德回到英国。

英国人赫德

他向当时的朝廷建议,利用回国的机会派一名代表陪同他,顺便看一下欧洲人民的状况。

经过深思熟虑,慈禧,慈安决定派赫德的中文秘书斌椿,连同同文馆的学生凤仪等前往欧洲考察。

斌椿曾经是知县。当时去欧洲的时候只有有63岁,但是只有七品。

后来为了朝廷的面子,赏给他三品衔。

斌椿在欧洲

考虑到中外礼节的差异,法院没有用高级干部,派小官员,即使在礼节上有争议,也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恭亲王确定的这个小型检查团的任务是:“随时记录欧洲的山河形势,习俗和习俗,并将其运回中国。”大致这么个意思。

张德彝在欧洲的留影

1866年3月7日,斌椿和其他人在赫德的领导下从北京出发,并于5月2日抵达法国马赛。随后,他们访问了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瑞典,芬兰,俄罗斯,普鲁士,比利时等国,历时三个半月。

凤仪,光应和延辉在欧洲照相。

这是清朝历史上第一次派官员来西方考察,这引起了欧洲社会的极大关注。

斌椿等人对摄影术、高层建筑和明亮的夜景深深的吸引,只觉得叹为观止。

代表团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展览。

6月6日,斌椿在伦敦访问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通过翻译,他与女王愉快地聊天。

他恭维地说道:“得见伦敦屋宇器具制造精巧,甚于中国。至一切政事,好处颇多。”

欧洲媒体出版的彬淳肖像。

斌椿之后写了《乘槎笔记》记载了这段旅程的所见所闻。

但是,斌椿他当时所做的一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却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就是在中文写作和出版中引入标点符号。

以前中文的写作和出版中没有标点符号,上下文常常引起读者的误解。

斌椿等人与名流交谈。

原来在考察中,当斌椿在翻译的帮助下翻阅英国一家报纸时,他发现许多小小蝌蚪和小圆圈散布着英语句子中间。

他问译者这是什么,译者说这称为标点符号,用于区分句子的含义和表达语气。

标点符号可以阻止读者随意阅读,这立即使他感到兴奋。他把它介绍给了朝廷和国内学者。由于标点符号的高度实用性,这个工具逐渐获得认可和欢迎。

就这样,标点符号,来到了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