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善无门槛

 五月华语 2020-11-27

我们听说的慈善好像都非常的遥远,如曾经的世界首富向世界捐赠多少亿,如FACEBOOK创始人捐了多少亿,还有马云给乡村教师做了哪些事情。其实,在我眼里,慈善,从来就在身边,就在手头儿,就在日常。

慈善,从来没有门槛。

一个馒头,一份热汤,一碗热水,甚或一个温暖的眼神,都是慈,都是善。

小时候的家境,70后都不陌生,除了一部分人。穿绝对不会好,吃偶尔能饱肚子。我母亲的父亲是个会计,姥爷去世太早,我和他老人家从未谋面,幸运的是,靠着姥爷的收入,母亲姊妹十个全都幸存下来。父亲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只有四个姊妹,却因为爷爷奶奶相继被饿死,除了伯父,他和两个姑姑都被送去了别的村庄。所以,父母对贫穷的理解都是非常深刻的,或许,越深刻对别人的爱就越多。

记忆中,家里经常会有邻居来窜门,母亲总会把我们的饭菜匀出来给他们吃,“不就是多一双碗筷嘛”,她经常这样说。衣服,我从来没有穿过新的,但是,母亲对别人从不吝啬。尤其是过春节时,家里要蒸馒头,煮肉,她总会挑出个头儿最大的馒头,切下厚厚的肉夹在馒头里,让我去给现在的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大娘和大奶奶。大娘家是比较富有的,甚至可以说很富有,她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遗憾的是,在大爷患上肝癌后,孩子们竟活生生地看着大爷躺在床上消耗殆尽不去医院医治,他们说治疗癌症都是浪费钱。

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或者说,我根本都没有意识到,多摆上一双筷子或者挑最大的馒头送给别人会有什么意义。但是,年龄越长越感觉到母亲的一言一行早已经烙在了我的心上。

请无家可归的人吃饭,给流浪汉钱,送人衣服,捐钱等等,都是小事情,我没有大能力,就做小事情。

昨天上午早读和正课共五节,早读时发现七一王某一直趴在桌子上。拍他肩膀发现他衣服非常单薄,摸手发现冰冷,我把我的大袄脱下给他披上。因为是红色,其他学生还笑了。

下午我给他带去了儿子的羽绒服,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让他穿上,但是他却拒绝接受。看看衣服的颜色是鲜亮的绿色,我明白了孩子不喜欢。另外一件是黑色的女孩子的棉服,我送给了七二班的韩某,她非常高兴,直接穿着就去班里了,因为我注意到她从入冬就一直穿那一件衣服,袖子都发亮了。但是,还有更多的孩子需求,显然,我个人没有这个能力,我发了一个朋友圈。半小时内,我收到了一些朋友的信息,电话,有濮阳的,有台前的,有南京的,更有远在云南的我的老师的。

我担心一时我不能控制,就关闭了那条信息。第二天,我就陆续收到了朋友的棉服,有中心校的万老师,有孩子姑姑的,更有环卫局三个领导的。其实,我很担心孩子们不能接受,青春期的孩子是很敏感的。出乎我的意料,八四八三八五六七一二九一等相继去领衣服,很快领完了,剩了两条太瘦的裤子。

我给孩子们说:勿以善小而不为,慈善没有门槛,只要大家愿意都可以。小能力做小事情,大能力做大事情,只要有善心,就一定有善缘。只有我们以善对待世界,世界才会还我们美好和纯洁。我给他们分享我做的琐事,不为炫耀,只为激励大善和大爱。

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很安静,眼睛很纯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