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节课让我很享受”的课长什么样儿?

 五月华语 2020-11-27

背景介绍:

    今年是在我初中教英语的第四年,之前的三年一直在摸索,走得磕磕绊绊。第一年教了初一俩班,成绩还说得上可以。第二年为了全校工作,我接了全校最特殊的俩班,能把孩子们留在学校已经是最高目标,那一年,育人比教书重要了太多。第三年,我接了一个初一,现在的第四年是同一个班的初二,我又接了班主任。三年走下来,不容易,这是最真实的想法。在高中没有做过中层的我通过竞聘以副校长的身份去了初中,管理对我是全新的,教材对我是全新的,教学环境更是全新的。既要学习管理,与各种背景、各种性格的人相处,又要适应初中的教材,更要适应小学没有学过英语、各种习惯又急需培养的学生,真的很难。但是,不管怎样,我坚持到了现在,也慢慢摸索出了暂时对这个层次的学生还比较有效的方法。

今天课的实录:

     小背景介绍:

    今天(2019年11月15日)教研室领导来听课,本来昨天已经定好了讲课的老师,但是,英语课只有一节,教研员杜老师希望再听一节课。但是今天所有英语都在三四节,第二节没有老师可以听,我说“那就请您给我指导一节课吧。”我上的是一节复习和处理练习册的课。

     课堂展示

     随着一声 “Class begin!”,我的课开始了。孩子们习惯性地站着等候我的指示“Let's recite Section A”,这是昨天讲的内容,是一篇不是很难的对话课。部分学生已经会背,6个学生已经会默写,大多数还不会背,但是,因为是一起做事情,很多“滥竽充数”的孩子读得也很起劲儿。背完之后,开始检测单词的听写,一共9个。当我慢慢意识到单词不会读和不会写是阻碍孩子们的最大障碍时,这学期我坚持经常听写单词,虽然不是每天,但频率比以前高了很多。这是我在反思我高中教学成功的经验上得出的结论,单词是筑起高楼的砖,层次越低的学生越需要积累单词。当我开始重视单词的读和写之后,我发现孩子们变了,他们敢于读了,会写的多了。

   我依然采用现场抽号的方法决定哪些lucky dogs上黑板听写单词,这个方法我用了19年,根据学生的位置制作出坐标卡。在我眼里,的确有成绩高低的区别,但是,每个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都是公平的,而且必须是公平的。抽到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回答, 你可以找其他同学求助,但是,课下一定要还给救助你的人。三个学生爬黑板,其他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说实话,写的效果一般,没有满分的,都是6个左右,因为这三个学生真的成绩不是最好的,甚至是平均数以下的,但是,他们在那么多听课老师面前没有放弃自己,勇敢地走上了讲台,这也是值得表扬的。可惜,我当时忘了表扬他们了,给他们要求中午补考。座位上的同学二人组相互批改,统计结果,我发现有9个学生没有写全对,要求中午补考。

    接下来进行的环节比较松散,是边批改黑板上的单词,边对上节课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上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再次强化。对英语单词,死记硬背需要19遍才可以转化成学生的,所以,重复是学好英语最好的方法。我个人教语言的理念一直都是“没有背过的句子不要说,没有背过的句子不要写”,先仿说再仿写,这是学习语言的顺序,也是人类学习说话的顺序。在婴儿经过近20个月的听的熏陶下,他们终于对一个重复了上万遍的单词发生了感知,并且妈妈的鼓励让他们有了动力,妈妈的微笑和爱抚是婴儿的全世界。所以,刚学习一年半英语的学生,也只有在进行大量的听的刺激之后才有可能敢于张开那张害羞的笨拙的不听使唤的嘴巴。说出来了,就会在大脑上留下痕迹,慢慢地就可以写出来一个单词,甚至模仿出一句话。不要异想天开学生一开始就会出口成章,一开始就会长篇写作,这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语言的发展规律的。我是一个相信科学的人,英语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是哈佛数学专业出身,这件事好像也说明了一点,人类的语言也是需要编码的,就像信息技术的编码一样,是需要科学设计的。(个人猜测,我没有读过相关观点)

answer是第一个单词,王灿写错了,没关系,强化正确的就可以。我从来不介意孩子们犯错,也不害怕他们犯错,因为我清楚犯错是必然的,是正常的,即使有领导来听课。接下来开始提问课本上出现的带有answer的两个句子,分别是Jane answers the telephone.和I called you to go to the English Corner ,but nobody answered.用抽号的方式让学生来回答,回的很流畅,不会的磨磨蹭蹭;会的同学声音响亮,不会的哼哼唧唧;会的同学气宇轩昂,不会的有点小尴尬。但是,可以求助的方式避免了他们的大尴尬。接下来,一直到museum,我先提问“参观博物馆”的表达,然后提问学生说句子“昨天的这个时候我正在参观博物馆”,这是昨天的语法重点过去进行时。抽了两位同学都哼哼唧唧,尴尬磨蹭,果断抽第三个,学生说出了这样的句子“I was visit the museum at this time yesterday.”我马上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因为这是个非常好的错误。优秀的老师总是能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的!其他学生看到后,都高声说应该是“visiting”,我问为什么,他们回答是过去进行时,并说了构成形式。

接下来,需要敲黑板了,因为:第一,这是难点,孩子们对时态形式的变化总会混淆。中文里有“着,了,过”等词表示时态,但是动词没有变化,如“我正吃着饭”,“我吃过了”,时态有变化,而动词“吃”是没有形式的改变的,所以,中国学生对时态的学习一直都是一个难点。第二,这更是重点。新题型的改变在语篇填空增加了5分,这5个词可以是词意的表达,也可以是词形的变化,而时态是首选。教了15年的高中,高考题型是我非常熟悉的,而现在的中招改变无非是和高考接轨,并且是滞后的。所以,我在这里是有发言权的。重点强调ing是一定要加上,并且要重点关注的。第三,最重要的,这是重点考点。老师只有把重要的时间分配给重要的考点,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省时高效。40分钟的课堂虽不是要求每个老师每句话都字字珠玑,但是,至少多数都是重点。如果老师不知道什么是重点,最好的建议就是先做题,再上课,把所有与本单元有关的题做完之后,复现率最高的点就是重要考点。在阅读理解题型中有考察标题的题目,很多学生会感觉很难,我给学生的建议是:如果有时间,查除了虚词之外复现率最高的单词。所以,这句话,我强调了三遍,并要求每个人笔记记录。下一个单词chat,让学生造句子,和上文句式一样,重点练习过去进行时。又一个重点出现,chat的现在分词要双写t,请两名学生爬黑板默写分词写法,都写正确,问原因,这符合“辅元辅”原则。

单词烤鸭roast duck本来是两会词,但是,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元素。在美国的时候,很多人会误认为多数中国人会飞檐走壁,乒乓球打的一流,等等。而北京烤鸭,宫保鸡丁更是他们知道的为数不多,却名声很响的中餐名称。我直接问,除了北京烤鸭,还有哪些可以代表中国,孩子们说“The Great Wall”,之前学过长城。又一个亮点出现,我请同学介绍北京烤鸭和长城给一个美国朋友,这是有难度的,我很清楚。所以,在这里,我不是抽号而是选择了“Chances for you ”形式,自己主动站起给自己和小组赢得加分的机会,因为难度大,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我让孩子们思考两分钟,在我的鼓励下,刘文恒举手发言“You can taste Beijing Roast Duck, because it is very delicious. And you also can ,you can also go to the Great Wall.It is very beautiful.”他说了三句话,没有任何错误,出现了原因状语从句,出现了情态动词,难能可贵的是,他自我纠正了“also can ,can also ”,因为那是他背过的句式。我们给他鼓掌。接下来陈柯发言,也非常好。我接着鼓励,其他学生因为有听课老师在场,没有敢发言,而平时遇到机会来了,通常都是七八个抢着站起来回答。班长、课代表和班级第一都没有敢,说明孩子们的心理素质还需要提高,我以后要多邀请其他人去听课锻炼他们。接着,我又补充毛主席对长城的评价,“He who doesnt go to the Great Wall isn't a  true man.”因为学生回答得不是很好,要求孩子们记录周末作业,写作文:向你的美国朋友介绍北京烤鸭和长城,字数80字,可以上网查资料。

最后的时间是处理练习册。因为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最后7分钟来进行这件事情。本节课,到目前为止,学生参与了有近20个,那么还有40个学生没有机会。所以,练习题的处理,我采用了四人学的形式。四个孩子围起来学习,相互讲解补充,在转的过程中,发现有3个学生没有完成,这是我的失误,因为是昨天布置的,以为学生都写了,所以,自己还是应该收上来批改,以后要注意这一点。他们是真正的交流,因为组里分工明确,学生的层次清晰,有讲的有学的。讨论完,一人准确翻译一个句子。

本课结束前,简单回顾。

下课。

评课老师观点如下1.老师全程几乎全英;2.学生参与度高;3.学生没有睡觉的,跑神的;4.效率高;5.有文化的渗透;6.学生是真学;7.老师教学理念先进,等等。

我的评价和反思:

1.本节课像一篇散文,看似形散而神不散,因为我自始至终紧紧围绕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节课读的环节不突出,只有开始上课时对课文的背诵;2.孩子们在我眼里和心里都是平等的,所以,我采用的是抽号的形式,我不怕任何人出丑犯错误,所以,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有机会被抽到发言,而尴尬的是他们个人,所以,他们要拼命学会哪怕一个单词。3.不同形式地参与,可以群答,可以是个人,可以是二人学,可以是四人学,可以是写单词,可以是说句子,也可以是一个小语篇,他们不会厌倦一种形式到底。4.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多,笑得多,肯定多,没有嘲笑,让学生感觉相对心理安全。5.计划的一篇阅读理解没有加上,但是,课堂有遗憾才是真实的课堂,才是课堂的生命。不做对课堂所有的预设,让不预设的生成成为一种期待。6.缺点很多,没有设计,时间把控不合理,如果能把说过的所有句子再编成一篇文章更好,高中爱干这事儿,初中还是不熟练。7.我说的是我自己的话,不是必须按照某个框架(枷锁)背出来的,所以,我很自如。

总结:

     让人享受的课应该具备的几个要素:1.师生共享的课;2.老师眼里和心里都有学生,学生眼里和心里也有老师,是用尊重和欣赏共同打造出来的氛围;3.是师生共生共长的课。4.课堂上应该有三声:笑声,掌声和读书声。三声课堂是我在2013年提出的,笑声是愉悦的象征,掌声是欣赏和鼓励,读书声是语言课堂的必须。当然,还可以再有讨论声。5.让人享受的课堂还应该是紧张与安全同在,严肃与活泼同在,友谊与竞争同在,学习与欢乐同在。

    其实,这节课,我能感觉到是“强化训练,习题精做”的演绎。我曾师从刘振海老师学习“24字”教学法,对“超前集中;整体掌握;强化训练;习题精做;学一带四,课外拓宽”有深刻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拓展。

我一直秉承这样的教理念:在自己能掌控的40分钟课堂里,“要享受英语,享受说英语,享受说英语的课堂”,即:Enjoy English;Enjoy speaking English;Enjoy the class by speaking English.课堂很短,再不享受就下课了。

   这是一节40分钟的课,更是,我40年人生所有阅历的缩影。

   我享受我的课堂,也希望所有走进我课堂的人能和我一起享受。

  课堂很短,再不享受就下课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