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对孩子说的话,太重要了

 江山携手 2020-11-27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有一个网友发贴,述说了她的经历。

她的母亲,生她养她二十余年,从来不在衣食住行上亏待她,独独喜欢用语言羞辱她。

她在厨房洗碗,碗比较多,母亲就在一旁喋喋不休。她想让母亲先出去,换来的是母亲的辱骂。

不堪入耳的话,能纠缠她一两个小时。

网友觉得,这是自己的妈妈,被说两句,忍忍就过去了。

但后来发现,自己每隔两到三天,就要因芝麻绿豆大的事情,被母亲“精神折磨”一番。

因为想和表妹在沙发上用电脑,让母亲换一个位置,母亲不愿意,便对自己破口大骂。

自私、畜生、甚至说出“去死”这样的字眼,像针一样戳中了她的心。

她在贴子中这样说到:

“我真的好难受啊!

一个母亲为什么会这样对她的女儿,我难道真的有那么十恶不赦,让她那么恶心厌恶吗?”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别小看说出口的那句话看似简单,却会在孩子的成长中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当一句句伤人的话,一刀刀地刻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的内心滴着鲜血,久结成痂。

图片发自简书App

02

这是一件真人真事。

“我解脱了,妈也解脱了。”在一所监狱内,杀死自己妈妈的儿子对记者如此说。

那天,累了一天刚回到家的妈妈见到儿子在看电视,像往常一样骂道:“你还看电视,我告诉你,我不会给你第二次考大学的机会,你要考不上大学,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也没关系!”

奇怪的是儿子没有辩解,他恶狠狠地盯着妈妈,曾经的狠话与如今的训斥交叠,一直在母亲的重压下生活、本来就有满肚子委屈的儿子,只觉脑袋里紧绷的弦顿时“崩”地断了。

他走出门口,操起放在门口杂物柜上的榔头,对着母亲的后脑就是一下猛击。他边哭边打,一下、两下、三下……直至母亲再也没了声息。

因为害怕,他没有打120,使母亲失去了一丝抢救回来的可能。

“我也不知道自己打了几下,我很害怕,我怕她醒了以后不理我……我想把她送医抢救,但她没有动静了。”

在外人眼中,17岁的儿子品学兼优,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完全想不到他会做出这种事情。

心理学有一个“皮革马利翁效应”,说的是一个人的行为,会受到其他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

当一个人获得了别人的赞美、信任,他便会获得一种积极的能量,尽力达到别人的期望。

如果母亲对孩子说话的态度,是开放的、包容的,传递给孩子的是信心和信念;如果母亲对孩子说话的态度,是打击的、压制的,转达给孩子的是怀疑和悲观。

图片发自简书App

03

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扎心了。

一个孩子在武汉坐地铁时,与母亲走散了。

在热心市民的帮助下,孩子与母亲相逢。

以为失散的孩子与母亲相认,会是一个特别温情的场面,但母亲在见到孩子的那一刻,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痛骂。

失散重逢,孩子还来不及欣喜雀跃,一盆冷水便浇头而下。

原以为见到母亲的那一刻会充满安全感,但母亲凌厉的语言,让孩子内心升腾起的,是不安和恐惧。

这个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孩子犯了错误,母亲气极败坏地批评孩子;

孩子一件事情没有做好,母亲极力地用语言打压孩子的自尊心。

是给予孩子正能量,还是给予孩子负能量,母亲的一句话便可见真章。

朋友接孩子放学,回来说了这样一件事。

去的当天,刚好学校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

她在等孩子的时候,看到一个家长接到孩子问的第一句话便是:你考了几分?

孩子说:91分,这位妈妈的脸色当下就变了。

“你怎么没考一百分?你是怎么读的书!”

孩子看到妈妈一脸怒色,低着头,怯懦地说:“那我下次考一百分好了。”

朋友说,她在旁边听着,心里觉得非常尴尬。

要想让孩子活在焦虑中,母亲的一句话就够了。

无法好好说话的母亲,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见不着的伤痕,却要花很长时间修复重创。

图片发自简书App

04

有人说,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一座水库,它是有容量的。有些能量压抑过多,负面情绪装得太满,人的状态就会决堤。

我们的思想、感受、欲望都不一定是我们自己的,其实都在虚空中。情绪也一样,它是一股能量,漂浮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有些杀伤力特别强的,变成了情绪垃圾。

一个母亲无法处理工作带来的情绪垃圾,回家倒在儿子身上;儿子不是情商达人,只好全盘接收,多少家庭矛盾悲剧的发生,正源于母亲对孩子说的一句话。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