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件唐伯虎字画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新用户99808155 2020-11-27

  唐伯虎自刻“江南第 一风 流才子”印章,实也名不虚传。他不仅诗才出众,画也独见功力,除高雅的山水画外,人物、仕女以至神仙故实,都极精到,写意花鸟洒脱真切。

  唐伯虎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世,故名唐伯虎,又因属虎,故又名唐伯虎。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 一风 流才子(见:江南四大才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贩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少时读书发愤,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脱身返回苏州。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伯虎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一朝失意:科场舞弊案事实上,唐伯虎虽确有才名,但并没有传说中那样神乎其神。《明史》对唐伯虎的生平记载仅200余字,其余正史对唐伯虎的才华也只是笼统评价,所谓“江南第 一才子”的很多故事是无从考证的。至于民间传说唐伯虎经常出入青楼、有九个老婆等逸闻更是子虚乌有。

  唐伯虎年纪轻轻,但凭借天资聪颖和后天勤奋,果然就在乡试中一举拔得头筹,中了“解元”。本来仕途前景一片美好,不料竟遇上科考舞弊案,唐伯虎被同乡意外牵连入狱,在狱中受尽了折磨和屈辱。加上亲人接二连三的离世,一连串的重大打击让唐伯虎措手不及,悲恸之余心灰意冷,他终于清醒了,领悟到科考成名已成镜中花水中月,于是他放弃了对功名利禄的追逐,重新致力于绘画。

  唐伯虎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 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唐伯虎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伯虎是作画,也名留画史,但是也只是勉强度日,一画难求,这主要是得自市民文学对才子文化的认同,作为科举制度是唯 一平民翻身的机会,才子也就成了世民罪喜闻乐见,表达自己渴望的手段,而科举一跃成龙之人也少之又少,唐伯虎卖弄才华,不求功名,也就成为写书人的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控诉,放有了江南第 一才子,不愁吃穿。至于"风 流",也是唐伯虎对于反抗封建道德的毁誉,和妓女"沈九娘"完婚的现实改变,"秋香"这一贫贱奴婢,流露出一种平民的赞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