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抱石字画散发魅力 潜心传承

 新用户1398XocJ 2020-11-27

  抱石先生取材最多的还是唐诗。唐诗在创作的当时就深入民间,即至今日,历朝士子必读的《四书》几乎尘封,但唐诗中的名篇却依然孺子能背。

  1957年5月,傅抱石作为新中国第 一个美术家代表团团长,率领其他画种的五名团员,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进行友好访问,并用中国的笔墨表现了外国的49幅风景画面。笔者无法考证国家当时为何会选择傅抱石作为文化使者出访东欧,但之前国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相继谢世,张大千又移居海外,中国画坛处于改革创新且人才青黄不接的特殊时期,政治及意识形态也迫切需要涌现出一批领军人物和国画旗手。

  对于傅抱石个人而言,他首先是位美术史论家,其次才是画家。1933年在徐悲鸿的帮助下赴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帝国美术学院,拜美术史家金原省吾为师。 他图绘《画云台山图卷》,编撰《石涛上人年谱》,同时创作了《石涛上人像》、《大涤草堂图》,著有《国画源流概述》、《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美术年表》等著作。这些都反映了傅抱石艺术创作和史论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的艺术渊源。

  傅抱石的山水画和传统的山水不同,他注意到自然界不同季节不同气候的变化,在他的作品中,春秋、冬,晴、雨、风、雪的表现,晨、昏、午、夜等光景的区别,都十分鲜明。傳抱石在国画技法上有新的贡献,他面具是用酒矾和排笔渲染。画大海和瀑布,在渲染之外,有时用干皴来表现波涛起伏和激流澎湃之势。画山石,勾、皴之外还加重湿染来表现出山势的郁苍。由于傅抱石要求画面充分表现出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因此渲染技法也就必然要求有新的创造。

  傅抱石曾坚决反对当时流行的“现代人物加唐宋山水”的拼凑模式,注重生活的感受和对自然景物内在精神的把握。写生在傅抱石看来,只是帮助记住山石结构、轮廓特征、色彩搭配的符号,并没有拘泥在细小、外在的、表面轮廓色彩的刻画上。概括扼要、简约练达是傅抱石速写的基本风格,写生成为他记录个人感受和构思意境的最有效的手段。

  当傅抱石决定了题材之后,继之便是构图。如何经营这一题材?人物位置,树石穿插,这时候都紧张地揣摩着,或者无意识地翻翻书本(文字的或图版的),待腹稿的 眉目稍稍出现,即忙用柳炭条在纸上捉住字。端详审度,反复至于再三。在这一过程中,大约只可求取大体上的某某数点,具体的细节是不能也不必决定的。

  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却矜持恬静。傅抱石先生人物画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强调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变化,不同于传统沿袭画谱的画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