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齊齋微书话|谈谈“南长毛,北捻子”的“捻子”

 tcfzhf的图书馆 2020-11-28

       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关注的书,清末民变中,“南长毛,北捻子”,“长毛”指的是太平天国,因不留辫子不剃头而得名。“捻子”指的是同时期活跃于北方的捻军。前者曾经被抬得很高,但现在被很多人当成“邪*”来对待,此一时,彼一时也。而捻军的研究却不太被人重视,一方面是捻军的规模和破坏力远远不如同时期的太平天国,二是捻军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更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但捻军在历史上的影响,绝对不容小觑,一方面捻军长期活跃的黄淮河流域,这里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原大地,统治中心,对清政府来说属于心腹之患,并且准水为中国地理上的传统南北分界线,清政府的经济中心在南方,捻军的兴起成为了清朝不能有效控制南方富庶地区、南方离心力加强的重要阻障;另一方面在平定捻军民变过程中,淮军势力乘机崛起,李鸿章、袁甲三(袁世凯的祖叔父)等都是在平捻过程中起家的,为延续和终结清王朝起到了关键作用。捻军的流动性很强,擅长小股势力游击作战,日常的亦兵亦农,让清政府防不胜防(比如著名的僧王僧格尔沁就是被一个15岁早晨捡粪的少年捻军士兵给杀死的),也成为捻军能够长期活跃的重要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