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前四年完成付费用户既定目标,迪士尼:all in流媒体

 ZoieYoung 2020-11-28
世界知名超级IP生产商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在疫情中也过得不太好,并宣布将在2021年裁员3.2万人。 

             

多元化的迪士尼产业链中,远不止主题乐园

迪士尼已经有接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作为全球超级IP生产商,它已经探索出一条可以轮次收入的盈利模式。

  • 第一轮,通过动画、电影等原创作品创造的IP,赚取版权费用;

  • 第二轮,把原创作品制作成DVD、流媒体等娱乐产品,赚取二次版权费用;

  • 来到第三轮,在进行第一第二轮IP的市场投放后,相关IP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流量,下一步是再次进行线下模式的变现,而迪士尼则主要通过其遍布全球的主题乐园等娱乐设施实现;

  • 最后第四轮,则是通过线上、线下的多元服务及销售平台,通过授权制作的方式,把IP以消费品的模式变现,并得以长时间在市场上流转;

这四轮下来,每一轮都给迪士尼带来不菲的收入,然而这个模式,在疫情下跑不动。

从财务构成来看,迪士尼的收入来自4个部分:媒体网络业务(含有线电视和广播)、主题公园业务、影视娱乐业务、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及国际业务(含Disney+、ESPN+、Hulu服务等)。而2020财年公布的业绩来看,迪士尼录得营业收入653.88亿美元,同比下滑6%;净亏损28.32亿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10.54亿美元;而业绩下滑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主题公园、影视娱乐业务收入锐减。

             

丢了“失乐园”,用流媒体续命

因为疫情的关系,迪士尼涉及线下的业务几乎停摆,全球六大迪士尼度假区,除了上海迪士尼在上半年逐步恢复营业以外,其他几家迪士尼度假区都在下半年才逐步营业。但是随着全球疫情的反复,海外的主题乐园有部分在恢复营业后又重新关闭,即便是正常开放,也有限流措施。因此,主题乐园的业务损失,已在市场预料之中。

按照迪士尼原来的剧本,尽管主题乐园面临关闭,但还能通过IP来创收。今年本应有迪士尼版的花木兰开始进行上述四轮盈利,电影院关闭导致第一轮收入大减,偏偏花木兰本身质量不够硬,被大肆吐槽,连迪士尼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也被观众报以豆瓣5.0的口碑评分,尽管中国市场上仍然有第一轮的收入,但其最终票房仅录得2.78亿人民币,远低于迪士尼其他作品收入。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迪士尼也不是省油的灯,百年的积累可不是这么容易打垮的,迪士尼正靠着流媒体的收入续命,甚至成为财报的一大亮点。

在2020财年的财报中显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及国际业务贡献收入169.67亿美元,同比增长81%。迪士尼CEO鲍勃·查伯克在迪士尼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8月份Disney+ 的付费用户还在增长,数量已经达到6050万人,提前四年完成既定目标。

有见及此,迪士尼计划all in流媒体。一方面将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裁员3.2万人,另一方面迪士尼将所有媒体业务合并到其新媒体和娱乐发行集团中,以优先扩大其流媒体生态系统。

             

未来仍是未知数

尽管迪士尼的部分业务超过市场预期并使之股价成功得以稳住甚至上扬,但笔者认为,疫情仍然为其增添非常多的未知数。

迪士尼作品扎根西方文化,其业务收入也有相当部分来源于欧洲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然而这些国家却是疫情防控中屡见反复的,甚至有一些西方人自曝:“就是不愿向“穷国”低头”。反观亚洲多个国家,已经开始逐步复工复产,中国甚至将有望成为2020年唯一录得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些背后的客观因素,都在为迪士尼的未来增添不少未知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