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兰博2000 2020-11-28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川端康成像(伊豆的舞女文学碑)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生于工人家庭。初级教会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做工。1919年,加入苏俄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同白匪作战。1923—1924年担任共青团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因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以惊人毅力写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所诞生的》。根据亲身经历,描写苏联青年在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的经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早在1942年就译成中文,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成为中国青年的学习榜样。1936年12月22日,奥斯特洛夫斯基病逝。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是个奇迹:尽管饱受病痛折磨,从未向死神低头。在体能严重衰竭的情况下,他执意要将这部描写自己这代人命运的小说留传后世。虽然他去世时仅32岁,但这时他已经是闻名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作家。尤其是以上这段名言更是激励了无数的有志青年奋发进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反观一些作家,由于各种原因,采取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令人叹息。其中不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日本的川端康成,美国的海明威;有的处于人生的妙龄时期,才华横溢,前途不可限量,如日本的鹭泽萌,美国的西尔维娅·普拉斯等等。

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外国自杀的知名作家有哪些。

1、有岛武郎(日本)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有岛武郎

有岛武郎 (1878年3月4日—1923年6月9日)日本近代著名作家,白桦派文学兴盛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1910年有岛武郎通过弟弟有岛生马的引介下,认识后来的白桦派代表人物志贺直哉及武者小路实笃,并参与同人杂志《白桦》的创作,形成对日本现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白桦派”。在《白桦》工作期间,有岛先后发表了《硬壳虫》、《阿末之死》,并创作很多小说及评论,其活跃的表现令他很快成为了白桦派的中心人物之一。1916年妻子和父亲相继亡故,有岛武郎放弃教师职务,回到东京,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接着发表《该隐的末裔》、《出生的烦恼》及《迷路》等作品,继而于1919年发表代表作之一的《一个女人》。其他主要作品有小说《死》、《宣言》、《叛逆者》、《克拉拉的有岛武郎手迹出走》,剧本《死的前后》、《友又的死》,论文集《艺术与生活》等。有《有岛武郎全集》10卷。作品构思严谨,文笔华茂遒劲。

他探索生活中深刻的主题,力求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被视为有良心的人道主义作家。由于资本主义的压力和他遵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他已不能安心停留于人道主义的范畴。1921年在东京《读卖新闻》上发表论文《无产阶级与文学》,使他成为日本最早倡导无产阶级文学的作家之一。他以行动贯彻自己的信仰,把他在北海道农场所有的土地分给佃户,把庄园住宅分给农民居住;并变卖私产,作为工人运动的经费。

1923年,有岛武郎遇上了女性杂志《妇人公论》记者波多野秋子,并与其产生恋情。可是波多野秋子本身是有夫之妇,他们的恋情很快便被秋子的丈夫波多野春房所知悉,两人备受压力,于6月9日两人在轻井泽的别墅净月庄中双双自缢殉情。

2、芥川龙之介(日本)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日本小说家。 代表作《罗生门》、《竹林中》、《鼻子》、《偷盗》、《舞会》、《阿富的贞操》、《偶人》、《橘子》、《一块地》及《秋》等。

芥川龙之介生于东京,本姓新原,父经营牛奶业。生后8个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为养子。芥川家为旧式封建家族。龙之介在中小学时代喜读江户文学、《西游记》、《水浒传》等,也喜欢日本近代作家泉镜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鸥外的作品。1913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学习期间与久米正雄、菊池宽等先后两次复刊《新思潮》,使文学新潮流进入文坛。其间,芥川发表短篇小说《罗生门》、《鼻》、《芋粥》、《手帕》,确立起作家新星的地位。1916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横须贺海军机关学校任教,旋辞职。1919年在大阪每日新闻社任职。1921年以大阪每日新闻视察员身份来中国旅行,先后游览上海、杭州、苏州、南京、芜湖、汉口、洞庭湖、长沙、郑州、洛阳、龙门、北京等地,回国后发表《上海游记》和《江南游记》等。1917年~1923年,龙之介所写短篇小说先后六次结集出版,分别以《罗生门》、《烟草与魔鬼》、《傀儡师》、《影灯笼》、《夜来花》和《春服》6个短篇为书名。 1927年发表短篇《河童》,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作了尖锐的嘲讽。同年7月24日由于健康和思想情绪上的原因,服安眠药自杀。

3、三岛由纪夫(日本)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1925年1月14日 —1970年11月25日),原名平冈公威,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是日本当代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和电影演员。 主要作品有《金阁寺》、《鹿鸣馆》和《丰饶之海》等。

三岛由纪夫,6岁时进入学习院初等科,1938年在学习院杂志上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酸模》。16岁,他以三岛由纪夫的笔名在杂志上连载中篇小说《花儿怒放的森林》。1944年,毕业于学习院高等科,由于成绩优异,天皇曾亲手奖赏给他一块银表。同年10月正式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次年2月应征入伍,但因军医检查有误,当天就被遣送回乡。1946年6月,经川端康成推荐,三岛在《人间》杂志上发表小说《烟草》,遂登上文坛。1946年,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大藏省银行局,不到一年就辞职,从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949年出版长篇小说《假面自白》,文坛地位确立。1970年11月25日写完《丰饶之海》第四卷《天人五衰》后自杀。

他一生著有21部长篇小说,80余篇短篇小说,33个剧本,以及大量的散文。其中有10部曾被改编成电影,36部被搬上舞台,7部得过各种文学奖。他是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等外语版本最多的日本当代作家。

4、川端康成(日本)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 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作品富于抒情,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的影响。 川端康成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因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

川端康成的名字早已记录在菊池奖(1944)、艺术院奖(1952)、野间文艺奖(1954)、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的花名册上。1953年被选为日本文学艺术最高的荣誉机关——艺术院的会员。1961年,日本政府即“以独自的样式和浓重的感情,描写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没有过的创造”,授予他最高的奖赏——第21届文化勋章,成为日本文化功臣。1957年,获西德政府颁发的“歌德金牌”。1960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文化勋章。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亚洲第三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纸质遗书。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5、鹭泽萌(日本)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鹭泽萌

鹭泽萌(1968年6月20日—2004年4月11日),出生于东京都世田谷区。代表作品有《河畔的道路》、《不归的人们》、《奔跑的少年》、《连翘是花,樱也是花》、《你爱这个国家吗?》、《海之鸟·空之鱼》和《失恋》等。

作为一名“美女作家”,鹭泽萌可谓“少年得志”。1987年,18岁的她就以处女作《河畔的道路》获得了日本第64届文学新人奖。

鹭泽萌的第二部作品《不归的人们》一问世,便入围日本著名的芥川文学奖。此后,她又3次入围芥川奖,但始终与该奖失之交臂。1992年,鹭泽萌终于以《奔跑的少年》一书荣获日本另一个著名的文学奖——泉镜花文学奖,从而奠定了她在日本文坛的地位。

鹭泽萌20岁时得知祖母是韩国人,于是,她在4年后便赴韩国留学,并且在回国后创作了《连翘是花,樱也是花》、《你爱这个国家吗?》等一系列以“寻根”为主题的作品。

在鹭泽萌一生所写的47部作品中,最受读者青睐的当属《海之鸟·空之鱼》。她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写道:“每个人都有闪光的瞬间,此后漫长的日子也只是为了追忆那闪光的瞬间而存在。”而她用来追忆她18岁时“那段精彩日子”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17年,2004年4月11日,鹭泽萌在东京都目黑区住宅自杀。

6、哈特·克莱恩(美国)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哈特·克莱恩

哈特·克莱恩 (1899年7月21日 – 1932年4月27日)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哈特·克莱恩于1899年7月21日出生于俄亥俄州格拉斯韦尔一个富有的地产和商业世家,受到托马斯·斯特尔那斯·埃利奥特的启蒙与影响,哈特·克莱恩开始写诗,形式上虽依循传统,但在文句遣词上常采古语,晦涩难懂;并试图超越埃利奥特诗中常出现的讽世的绝望。诗作虽然常被批评晦涩难懂及故弄玄虚,但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主要作品包括诗集《白色建筑群》、《西锁岛:一束岛》、以及代表作长诗《桥》。

1923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重要的长诗《献给浮士德和海伦的婚礼》,后来收入他的第一部诗集《白色建筑群》中。为了能写出《大桥》一诗,克莱思到古巴附近的松树岛住了几个星期,写出了一些很优美的抒情诗。这些诗成为《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个绝望的年头中,他一个字都没写,接着又到旧金山和法国度过了一个歉收的季节。1929年秋返回美国后,他全凭着个人的意志而不是灵感,完成了《大桥》。1931年他获得了古根海姆研究基金,赴墨西哥准备写一部有关蒙太祖马的史诗,但这时他几乎江郎才尽,精神面临着全面崩溃。他写了几首短诗,组成了《西锁岛:一束岛》和《断塔》:

带铃的绳索在黎明拽来了上帝

把我放开仿佛我丢落了一个

末日的丧钟——踟蹰在大教堂中的甬道上

从深渊到耶稣受难像, 从地狱走出的脚步

越走越冰凉。

1932年4月27日,在墨西哥回美国的途中,他从奥里扎巴号客轮上投水自尽了。

7、海明威(美国)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

8、西尔维娅·普拉斯(美国)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西尔维娅·普拉斯

西尔维娅·普拉斯(1932年10月27 日—1963年2月11日),是继艾米莉·狄金森和伊丽莎白·毕肖普之后最重要的美国女诗人。

西尔维娅·普拉斯,为我们所熟悉,首先是作为一位美国自白派诗人的代表,上世纪80年代就被介绍到中国,并对国内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普拉斯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地区,她8岁时父亲去世,她和弟弟由母亲抚养大。1955年,普拉斯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史密斯女子学院,之后获得富布赖特奖学金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在那里,她遇到了后来成为桂冠诗人的特德·休斯,两人于1956年6月结为连理。在与休斯育有一子一女后,两人婚姻出现裂痕并于1962年9月分居,普拉斯独自抚养两个孩子。1963年2月11日,她在伦敦的寓所自杀。

普拉斯只出版过两本著作,一是诗集《巨人及其他诗歌》,另外出版了自传体长篇小说《钟形罩》。去世后,特德·休斯编选了普拉斯几本诗集,奠定了普拉斯作为一名重要诗人的地位,包括诗集《爱丽尔》、《渡湖》、《冬树》及《普拉斯诗全集》 。

9、阿蒂拉·尤若夫(匈牙利)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阿蒂拉·尤若夫

阿蒂拉·尤若夫(1905—1937)二十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生于布达佩斯郊区的一个工人家庭。早年当过小职员。曾在舍格德大学、维也纳大学、巴黎大学和布达佩斯大学读书。

1922年十七岁时出版第一卷诗集《美丽的乞丐》。二十年代受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1928年加入匈牙利共产党,1933年被开除出党。1932年创办文学期刊《现实》,1936年又创办《论据》。1937年12月3日自杀身亡。

尤若夫是匈牙利第一个描写工人生活的诗人,曾经为无产阶级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但他同时又深受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响,其诗歌所体现的“社会主义人本主义”对整个东欧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楔入使其作品产生了优美、含蓄的意境。

他的诗集主要有《不是我呼喊》、《我没有父母》、《打倒资本主义》、《城市中的夜晚》、《熊的舞蹈》和《剧痛》等多部。

10、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斯蒂芬·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茨威格出身在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2月22日在巴西自杀。

11、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等。

1895年5月母亲去世,伍尔芙第一次精神崩溃。1897年伍尔芙开始记日记。1904年2月,父亲去世。5月,伍尔芙第二次精神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12月14日,弗吉尼亚在《卫报》上第一次发表作品——一篇未署名的书评。后出版了第一批散文,并开始经常性地为《时代文学增刊》写书评,同时在一所成人夜校任教。1913年第一部小说《远航》完成。

1922年10月,出版小说《雅各的房间》。1925年5月出版小说《达洛维夫人》。1927年5月小说《到灯塔去》出版。1928年4月《到灯塔去》获得法国1927-1928年度的费米娜奖。1931年10月 《海浪》出版。1931年开始创作《岁月》。1932年10月《普通读者》第二系列出版,1933年10月《爱犬富莱西》出版,拒绝曼彻斯特大学的荣誉学位。1937年3月出版小说《岁月》。1938年6月出版长篇散文《三个基尼金币》。拒绝利物浦大学的荣誉学位。1940年7月《罗杰·弗赖伊传》出版。1940年,弗吉尼亚夫妇在伦敦的住宅被德国飞机轰炸。夫妇俩商量好,如果英国战败,两人即相携自尽,免受法西斯统治之辱。

1941年2月完成《幕间》写作。1941年3月28日,预感另一次精神崩溃即将开始,伍尔芙担心自己永远不会再好转,在留下两封分别给丈夫和姐姐温妮莎的短信后,1941年3月28日,投入她家附近的欧塞河自尽 。

12、奥拉西奥·基罗加(乌拉圭)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奥拉西奥·基罗加

奥拉西奥·基罗加(1878—1937)是乌拉圭用西班牙语写作的作家,是拉丁美洲的著名作家,被誉为“拉美短篇小说之王”。

基罗加1878年12月31日生于乌拉圭的萨尔托市。他在乌拉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后来长期侨居阿根廷并在此度过了生命的大部分时光。基罗加在青年时代曾到各处旅游,足迹遍布拉丁美洲国家。他热爱大自然,曾在丛林中生活,一生从事过许多行当,当过新闻记者、体育教师、裁判和外交官。

1901年他的第一本诗集《珊瑚礁》出版了。数年以后,他发表了按爱德加尔·波的笔法写成的侦探和幻想小说集。1909年作家移居到阿根廷北部偏远的米西奥内斯省。在亚热带的原始自然环境下,他开始了创作的高潮时期。从1910年到1926年,基罗加共出版了好几个短篇小说集 。其中最著名的有 :《关于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林莽的故事》、《阿纳孔达》、《流放者》等。这些作品博得普遍赞扬,因此他的声誉也远传国外。

南美洲的亚热带丛林和在这里生活艰难的居住者,构成他作品的主要题材。虽然这样的题材在拉丁美洲文学里不算新颖,但基罗加却能用鲜明的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基罗加的功绩,不仅在于他首先能以一个大艺术家和自然学家的眼光,去观察热带丛林,而且能把主人公——自己的同时代人、普通劳动者首先引入到乌拉圭和阿根廷文学中来。这些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同大自然和社会的不公正势力进行艰苦的斗争。在《小时工》、《捕猎者》、《流放者》等故事里就能看到这些主人公。基罗加塑造了伐木者、农工、流浪汉、印第安人、省城官员和知识分子等众多形象。在拉丁美洲特定的条件下,这些主人公的命运在基罗加的著作中得到了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作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正赶上阿根廷和乌拉圭的严重经济危机,所以他的创作受到一定影响,致使晚年倾向于神秘主义和空想主义。此时,作家已穷困潦倒,过着悲惨的生活,于1937年2月19日自杀而终。

13、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俄罗斯)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年—1925年),俄罗斯诗人。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出生于俄罗斯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1915年去彼得堡,拜见著名诗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1年离开意象派。这一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夫人相识,热恋成婚,并与之出游西欧、美国。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1923年诗人回国。

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诗集《苏维埃俄罗斯》等 。

1925年9月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11月住院治疗精神病,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用血写了绝命诗:“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亲爱的,你永远铭记我心间。命中注定的分离,预示着来世的重逢。再见吧,我的朋友,不必话别,无须握手。别难过,莫悲戚——这世间,死去并不新鲜,活下去,当然更不稀罕”。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14、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前苏联)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1893年7月19日—1930年4月14日),前苏联诗人、剧作家。

1925年发表的著名长诗《列宁》,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长诗以强烈的感情,描写列宁战斗的一生。歌颂列宁高尚的人格、不朽的事业和光辉的思想,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艺术形象。

1927年,马雅可夫斯基为了纪念十月革命十周年,创作了气势磅礴的著名长诗《好》。以史诗的形式,描写苏联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战斗历程,展望社会主义苏维埃祖国的美好前景。

从一个未来派诗人转变为无产阶级歌手,一方面招来了未来派的攻击,另一方面也受到“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的排斥。这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再加上爱情的失意,内心十分痛苦。1930年4月14日,马雅可夫斯基悲愤的开枪自杀了,身后留下13卷诗文。

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美好感情的诗人,在上世纪20年代,他相继写下三首“中国题材”的诗作,即《不许干涉中国》(1924)、《莫斯科的中国》(1926)和《你来读一读,踏上巴黎和中国》(1927)。他在诗文中提到中国和中国人的地方,更是多达数十处,这在苏俄文学大家中比较少见。反过来,中国人民对马雅可夫斯基的热情之高亦世所罕见,他的诗作几乎全被译成汉语,且发行量巨大。“我几乎走遍了整个世界,生活是美好的,生活得很好。”“铁锤和诗句,请歌颂这青春的大地。”他的这些诗句,在当年的中国家喻户晓。他的诗歌风格,更是影响了不止一代的中国诗人。

15、法捷耶夫(前苏联)

作家之死——外国知名作家自杀名单

法捷耶夫

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一1956年5月13日),苏联著名作家,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他的作品的特色是把严格的现实主义的描写、深刻细腻的心理分析、浪漫主义的激情和抒情笔调有机地统一起来。

法捷耶夫2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中短篇小说《逆流》(后改名《阿姆贡团的诞生》)、《泛滥》和长篇小说《毁灭》,均取材于国内战争。其中后一部作品较好地表现了革命意识和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对周围人们的影响。

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期间任《真理报》记者,一直在前线。战后初期根据克拉斯诺达尔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反德国法西斯占领军斗争事迹写成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获1946年斯大林奖金。

其他还有长篇小说《最后一个乌兑格人》的前4卷、政论和特写集《在封锁日子里的列宁格勒》、文学论文集《30年间》等。

他亲自编选的文学评论集《三十年间》,反映了他30年来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而进行的斗争和他对一系列文学问题的见解。1949年10月曾率苏联文化代表团访华并发表随笔《在自由中国》。1949年率苏联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者代表团访华,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他的《毁灭》和《青年近卫军》均于问世不久便被译成中文出版,对中国读者有较大影响。

法捷耶夫1953年10月召开作协14次中央全会。法捷耶夫在开幕词发言稿中提到为一些受批判作家恢复名誉问题引起了争论,最后发言稿被否定,开幕词被免去。虽然还选他为作协主席,但第一书记由苏尔科夫担任,他已无实权。1956年苏共20次代表大会上,肖洛霍夫发言激烈:“作协已经蜕化成一个行政机构,由权欲熏心的法捷耶夫把持着,在工作中他不愿考虑集体领导的原则。”这令法捷耶夫十分伤心。他以酒浇愁,3个月后自杀,留有一封致苏共中央的遗书。信中表明法捷耶夫对赫鲁晓夫等人的强烈不满:“我终生为之献身的艺术已被自负而又无知的党的领导人所扼杀,现已无法挽救。……那些靠伟大列宁学说起家的暴发户们使我彻底丧失信心。即使他们以列宁学说发誓,也使我难以信任,因为他们可能比暴君斯大林干出更坏的事来。斯大林还多少有点知识,而这些人根本不学无术。作为作家,我的生命已失去任何意义。在生活中我遇到的是卑鄙、谎言、欺骗与诽谤,因此我犹如从邪恶中渴望得到解脱那样乐于结束人生。……请把我埋葬在我母亲的墓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