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有物外道人之云龙图,外有梦窗疏石之曹源池,难怪被尊为日本国之名胜

 书虫游世界 2020-11-28

从金阁寺到岚山需要到山越中町转乘11路公交,山越中町是山沟里的一个汽车总站,我们到达时看到一位工作人员正立在站口指挥往来车辆,见我们下车后四处张望便主动问我们要去哪里。我赶紧掏出攻略指了指上面的“岚山”两字。那大哥叽里呱啦跟我们讲了半天,我俩啥也没听懂,只觉得似有变故,于是连忙用英语试着问他怎么回事。大哥停下手头的工作,把我们拉到11路站牌下,艰难地用英语说出“Saturday”,然后摆了摆手。这一动作吓了我一跳,难道11路周六停运?再经过反复沟通,终于搞明白,11路周六日运营有变,虽并非停运,但班次减少,最重要的是线路不经停岚山天龙寺前,离岚山最近的一站是角仓町。

幸亏有这位大哥的提示,因为11路到角仓町后就向东拐,离岚山越来越远了。角仓町车站靠近桂川河边,向西望去,渡月桥横跨两岸。这座桥长155米,建于1934年,落成后便为岚山一景。每逢深秋,桥背后的山上层林尽染,断不是现在这般普通。

顺桥头的街道向北走,到路西一个挂着“大本山天龙寺”的门前进去,便到了天龙寺的境内。天龙寺的地界很大,早年间包括渡月桥在内的整个嵯峨岚山都属于天龙寺,直到1877年才因明治政府收缴,仅剩下现在的30公顷私地。首先看到的是一溜儿别院,也就是主宅院以外的偏院。这些院落不大,却各有特色,多不对外开放。我们来到一个墙上镶满瓦当的别院前,门口挂着“慈济院”的牌子。院内古朴清幽,似火的红花让原本严肃的气氛多了几分活泼。

再往前还路过一个叫八幡社的神社,橘红色的鸟居在绿树的掩映下美丽和谐。西边不远便是主院的售票处了。

天龙寺所在的这片地最早是嵯峨天皇(786-842)的皇后橘嘉智子(786-850)创建的檀林寺。之所以建在这里,是由于嵯峨天皇喜欢在此山中游猎而于附近兴建了离宫嵯峨院(后来的大觉寺),这片山也因此被称为嵯峨野。橘嘉智子死后,檀林寺逐渐荒废,直到四百年后的后嵯峨天皇(1220-1272)重又将其建成离宫龟山殿,这里才又焕发出活力。据说殿后的山坡因形似龟甲而取名龟山,曾住在龟山殿的皇子后来继承皇位,成为龟山天皇(1249-1305),这父子二人驾崩后均安葬于此。这些都是天龙寺的前缘,真正建寺是在1339年,开创室町幕府的首位征夷大将军足利尊氏(1305-1358)为祈后醍醐天皇(1288-1339)冥福而在此开基创建天龙寺。他请来临济宗禅师、七朝帝师、园林设计大师梦窗疏石(1275-1351)作为开山之祖(首任住持)。寺院于1344年落成,山号灵龟山,此后成为京都五山(京都禅宗寺格)之首,临济宗天龙寺派大本山。可惜后来屡遭战火,如今的建筑多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建而成。

也许是考虑到建筑年代并非久远,进入本堂的参观券只要100日元。买过票后,首先进入的是库院。它建于1899年,曾被用作厨房和寺务所。正面的白墙可谓分隔有致,不同样式的横梁和立柱显示出极强的装饰性。

门内正对的屏风上绘制着一幅达摩图(首位将禅宗传入中国的印度僧人),是前任天龙寺管长(明治五年以后对佛教各宗派领袖的称呼)平田精耕的亲笔。

库院的南、西两侧各有一方丈室,南侧为大方丈室,建于1899年,是天龙寺规模最大的建筑,里面供奉着释迦如来坐像,不过我们站在外面的护廊上,并不能看到。据说这尊佛像制作于平安时代后期,远早于天龙寺的建造年代,神奇的是它在天龙寺遭遇的八次火灾中始终保持安然无恙。

大方丈室内有一巨幅隔扇,上面是日本知名画家物外道人(1887-1957)于1957年绘制的云龙图。物外道人是天龙寺第八代管长关牧翁的挚友,他为大方丈室绘制完这幅画的四个月后仙逝,享年七十周岁。很难想象,七十高龄的他,笔法还能如此苍劲有力。粗犷的线条勾勒出一条张牙舞爪、气势磅礴的巨龙,令人惊叹不已。

库院西侧为建于1924年的小方丈室,是用来接待来客的书院。在没有佛事活动的时候,游客也可以走进室内,我们去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坐在榻榻米上静思,似乎在感悟这座古老寺院所蕴含的禅意。从小方丈室向南看,便是著名的曹源池。

曹源池最早由天龙寺的开山之祖梦窗疏石设计,我们之前看过的银阁寺、金阁寺都尊他为劝请开山,也就是名义上的开山,但真正由其本人在有生之年开山的寺院,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曾被七代天皇尊为国师,因此有“七朝帝师”之称。他设计的庭园典雅大气,充满诗情画意,其中的西芳寺和天龙寺很早便被列为世界遗产、国之名胜。眼前的这座池泉回游式庭园,以曹源池为中心,远借岚山近取龟山,山上树木层叠有致,池中美石聚散相宜,是极具代表性的借景式庭园。据说梦窗国师初建水池清淤时挖出一块儿刻有“曹源一滴”的石碑,故取此名。

小方丈室西北方向有一条长长的游廊,直通多宝殿。

游廊东北侧是被称作“祥云阁”的大茶室和被称作“甘雨亭”的小茶室。茶室门前溪流回转,绿树成荫。

游廊尽头的多宝殿建于1934年,供奉着后醍醐天皇的尊像,体现了建寺的初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