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无义战(一):解读晋国曲沃代翼曲折夺权的七十载

 兰博2000 2020-11-28

一、序言

春秋时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室威严日益衰微,周室政权名存实亡,周天子以令诸侯不复存在。而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家经过开明政策,或是军事铁腕,又或筚路蓝缕,亦或战争洗礼等过程,国家日益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与日俱增,诸侯国家的崛起已是必然。旧的政权衰败,必然有新的政权诞生,一山不容二虎,而诸侯国家何止二虎?于是一场无关正义,无关礼乐道德,只关乎权利的纷争便浩浩荡荡的拉开了序幕,正所谓春秋无义战。

春秋无义战(一):解读晋国曲沃代翼曲折夺权的七十载

二、文侯勤王

西周覆灭时,晋文侯与郑武公、秦襄公先是合力勤王,周平王得以继位,继而又帮助周平王完成动迁,在晋文侯二十一年,晋文侯诛杀周携王,结束了周室两王并立的局面,使得东周得以稳定,史称文侯勤王。

《国语》有评: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即从某种意义上讲,晋文侯几乎决定了周平王的命运,如此的评价也证明了晋文侯在东周初期时的重要地位。正是因为晋文侯的卓越功绩,晋文侯获得了代王征伐的大权,晋国的开疆拓土由此开始,所谓出师有名。而且晋文侯在其政治和为政举措上也深得民心,使得晋国在这个阶段开始迅速崛起,并且平稳的度过了东周初期的动乱。这都得益于晋文侯在当时不可撼动的地位以及影响力。

春秋无义战(一):解读晋国曲沃代翼曲折夺权的七十载

三、桓叔封于曲沃

原本以为晋国在晋文侯的基础上会得到迅速的扩张,奈何历史总是有意外,晋文侯三十五年(前746年)去世,晋文侯之子晋昭侯继位。晋昭侯继位的元年,便将叔父封于曲沃,史称曲沃桓叔。这一个举措是晋国动乱近七十年的祸根。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曲沃邑大於翼。翼,晋君都邑也。成师封曲沃,号为桓叔。靖侯庶孙栾宾相桓叔。

新政登基,分封和奖赏有功之臣乃是稳定新政,稳定民心,使其臣民之心归于新王的举措。而且晋昭侯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团结桓叔的力量同殇叔一系抗衡。(殇叔一系指的是晋穆侯之弟,晋文侯的叔叔,晋昭侯的叔公一系。)可奈何晋昭侯将叔父封于曲沃却成了败笔。

究其原因有这几点:其一,叔父原本就是晋文侯时的肱骨之臣,为晋国的崛起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晋国的地位与影响力仅次于晋文侯,许多有志之士都投奔了晋昭侯;其二,晋昭公所封之地曲沃比晋国的都城冀州还要大,不仅违背周礼的等级制度,而且本末颠倒。部分国民也会认为叔父桓叔确实有功高盖主之才,应该取而代之;其三,曲沃桓叔既见证了叔叔晋殇叔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篡夺了本该属于晋文侯的王位,更是参与了晋文侯弑杀殇叔,重新夺政的过程,这种经历和经验都是晋昭侯所不能及的;其四,曲沃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桓叔的苦心经营,成为了晋国的第二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随着曲沃桓叔势力越来越大,欲望也越来越大,兄终弟及,取而代之的戏码即将再次在晋国上演。

春秋无义战(一):解读晋国曲沃代翼曲折夺权的七十载

四、动乱的七十载

惠之二十四年,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孙栾宾傅之。——《左传》

也就是说晋国内乱近七十载的时间是从晋昭公封桓叔于曲沃时起计算,即从公元前745年至公元前679年。其中共涉及到的晋侯共有6位,即晋昭侯、晋孝侯、晋鄂侯、晋哀侯、晋小子侯以及晋侯缗。曲沃伯共有3位,即祖孙三代,曲沃桓公、曲沃庄伯以及曲沃武公(晋武公)。时间之长,斗争之曲折,各方势力之交错,都使得曲沃代翼的故事更为传奇,也为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回合,公元前739年,潘父弑杀晋昭王,并且迎接曲沃桓公进翼,曲沃桓公趁机想要夺得政权,奈何晋国人起兵反抗,桓叔兵败退回曲沃,苦心经营曲沃,终生再无与翼城战。与此同时晋国人立晋昭侯之子平为国君,是为晋孝侯,诛杀潘父,与曲沃分庭抗礼。第一回合,翼城胜,曲沃败。

第二回合,公元前724年,曲沃庄伯(桓叔之子)再次派人刺杀了晋孝侯,晋国人通过其他诸侯国的帮助,战胜了曲沃庄伯,庄伯再次兵败退回曲沃。第二回合,翼城胜,曲沃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可偏偏曲沃的君主不是这样,他们明白想要取代翼城,需要取代政权,需要的是时间,需要的是耐心,需要的是时机,需要的是计策。

第三回合,公元前718年春,曲沃庄伯通过贿赂周桓王,并且联合郑国、邢国再次进攻晋国,晋鄂侯战败,逃跑到了随邑。在这一年的夏天,晋鄂侯去世。曲沃庄伯认为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于是马不停蹄地在这一年的秋天再次对晋国发起了战争,原本以为取代晋国近在眼前,奈何中途杀出个周桓王,反过来帮助晋国再次打败了曲沃庄,并且立晋鄂侯之子光为国君,是为晋哀侯。虽然煮熟的鸭子飞了,但曲沃庄伯却也重创了晋君的势力。两年后,曲沃庄伯去世,其子称为国君,是为曲沃武公。第三回合,翼城败,曲沃胜。

春秋无义战(一):解读晋国曲沃代翼曲折夺权的七十载

第四回合,公元前709年,陉庭因为晋哀侯侵占陉庭土地的缘故与曲沃武公联合攻打晋国都城翼州,晋哀侯不敌,在逃跑途中被曲沃武公所杀,但奈何在晋国国民心中,曲沃武公依然没有得到承认,而是拥立晋哀公之子小子为国君,是为晋小子侯。第四回合,翼城败,曲沃胜。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度的根生蒂固,或许国民早已承认了曲沃武公。奈何嫡长子继承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仅只是制度的体现,而且更是一种关于正义,礼乐,道德的一个底线。晋国人心中的君王从来都是晋文侯的后代,所以不惜付出生命的一个原因也是为了守护心中的正统,翼城与曲沃的较量还远远没有结束。

第五回合,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侯,并杀之。招之即来,招之即去,已经说明了当时的晋君已经无力与曲沃武公抗衡了,奈何拦路虎周桓王再次阻拦,派兵讨伐曲沃武公,将其赶出了翼州,使得武公再次退回了曲沃。于是晋国人立晋哀侯之弟缗为国君,是为晋缗侯。第五回合,翼州胜,曲沃败。

“既生曲沃,何生周桓王?”如果没有周桓王从中捣乱,或许曲沃政权或许早已经统一了晋国。

第六回合,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再次伐晋侯缗,并杀之。为了避免周天子再次从中捣乱,曲沃武公将其掠夺的珍宝名器送于周釐王,既然事已至此,于是周釐王便封曲沃武公为晋武公,曲沃政权正式取代翼州政权,史称曲沃代翼。第六回合,翼州灭,曲沃胜。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周釐王。釐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於是尽并晋地而有之。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虽然东周名存实亡,但周天子对晋武公的分封对于晋武公、晋国仍然意义非凡。其一:晋国列为诸侯国,晋武公为晋国正统,其他诸侯若是再次征伐,则师出无名;其二:既然周天子都承认了晋武公的地位,晋国人也便承认了晋武公的地位。其三,晋国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结束近七十年的内乱,开始寻求发展。其四,合法的继承制,也使得晋献公能够顺利继承王位,成为晋国曲沃代翼的第二任君主。

春秋无义战(一):解读晋国曲沃代翼曲折夺权的七十载

五、曲沃代翼

时间之长,故事之曲折,晋国的内乱是春秋战国战争的一个缩影,但又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这场内战历时近七十年,曲沃经历了三代三位君王,而晋君则经历五代六位君王,也说明了任何政权的建立,发展,覆灭,再到重新建立往往需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开疆拓土,才能实现整个家族,甚至整个国家的夙愿。这样的故事不限于晋国,而是几乎所有的诸侯国家都是这样走过来。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宿命,间接导致了战争的连年不休,甚至跨越了好几代人,这是春秋战争的典型。

晋文侯与曲沃桓公乃是同父同母之嫡亲兄弟,也就说这场内战是从嫡亲叔侄开始的。而且从曲沃桓叔开始,曲沃政权一直都是叔叔辈,而翼城政权则一直都是侄子辈,甚至孙侄辈,也就是说曲沃代翼的过程基本上是叔叔辈暴打侄子辈的过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可是这样的剧本在春秋乃是常见。

对比曲沃政权与翼城政权,我们不难发现,曲沃政权的君主三代都大有可为,曲沃桓叔是曲沃政权的建立者,也是曲沃能够发展成为晋国第二中心的创造者和参与者。而且在此之前,桓叔在晋文侯时,为晋国的崛起也曾立下赫赫战功。紧接着曲沃庄伯,子承父业,继续发动着对翼城政权的进攻,但奈何嫡长子继承制始终是梗在晋国人与曲沃政权中间那无法突破的底线。直到曲沃武公时,翼城政权早已不能与之抗衡,或许曲沃武公一开始也不明白,明明是赢了,可是偏偏得不到承认。直到公元前678年,周釐王承认曲沃武公的合法地位,正式册封晋国国君,是为晋武公,梗在晋国人心中的刺才算彻底拔掉,即承认晋武公的合法地位及继承权,至此桓叔的子孙,即曲沃系子孙居晋国庙堂之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