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门人在京山——千方百计筹学费(连载之三)

 鄂中京山 2020-11-28

南河大桥


千方百计筹学费
转眼到京山一中学习快一个月了,新的学习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但是,为学费而发愁,心情更紧张,下一个月的生活费从哪里来呢?正当我愁眉不展的时候,班主任杨传铬老师发现了,问了我的家庭情况,我将贫困的家境和我筹学费的情况都告诉了他。他安慰我说:“莫着急,下一个月学校将给贫困的学生评定助学金,你可回家弄个证明来,学校会给你评助学金的。”

我按照杨老师的指点,请假回家找到当时胡祥生街长说明了我的要求,他了解我的家境并看我在家时边读书、边教街里办的夜校,边帮街政府管备查簿,做了许多好事的情份上就答应给我写了一个证明。
  
第二天,我带着证明急速返回学校,走到邓李家场时,碰见了许多卖菜的老熟人,同他们打恭达礼,哪晓得由于街狭人多,将我挂在衣服上的一支钢笔挤掉了,当我走到九里岗时才发现,我焦急地返回5公里,沿路寻找还是没找到,往返行程近百里,直到天黑才返回学校。

见到杨老师把证明交给他时,他问我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我掉着泪诉说了掉钢笔的情况,他又一次地安慰我说:“不要紧,我这里有一支钢笔,你拿去用吧。”我向他鞠了一恭,拿着他给我的钢笔回到了教室。
  
过了几天,学校开始评定助学金,班里从皂市来的同学们介绍了我和家庭的情况,杨老师也作了说明,同学们一致赞成评给我甲等,当时甲等助学金是每月6元钱,刚好够一个月的生活费。这样安定了我的学习情绪,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从此我更加发奋学习。两个月后我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并担任了班干部,我更热心地为同学们服务。
  
头一年我享受甲等助学金,生活费解决了。但学杂费、书本费和零花钱还得自己筹。在校时我利用星期天,到城内的断壁残垣中去挖砖,一块砖虽然只值一分钱,有时侥幸地挖到几十块砖,就能卖得几角钱,就够我剃头和买肥皂等费用。解决学杂费和书本费还得靠寒暑假去卖力而挣。
  
在第二和第三年的学习中,由于我担任了团干,又是三好学生,应该处处带头,当我看到比我还困难的那些大山里来的同学,我主动地将助学金的等级降为乙等,每月只有五元钱了,这样,每个月需交一元左右的生活费,加上这两年的学杂费和书本费,这就迫使我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去筹集。
  
暑假期间,割马草、贩小菜卖;寒假时,贩甘蔗卖。除此外,再就是帮驻汤池的空军部队挑脚。每天早上,部队的采购员到皂市街上买菜,我和徐秀华带着篮子、扁担在街里等候,待他们买好后,我们就挑上送到汤池去,送到后,每次给我们二三角钱,厨房的师傅看我们是小孩,挑担子走上10公里路很吃力,很同情我们,每次去都给一个馒头,吃完后我们就到汤池沟里洗个澡,然后就回家。为了多挣点钱,有时,我带着扁担绳子等候在车站,有一天,一个转业军人下了车,行李较多,我就帮他送到胡家场附近的陈家湾家里,他给我五角钱,这就是往返15公里的报酬。
  
最艰难的是1954年暑期,暴雨不断、山洪爆发,河水猛涨淹没了田地房屋,洪水冲倒了我家的后墙,冲走了一些家具,没冲走的在水中泡了一个多月。全家人生活无着,母亲带着两个妹妹到外婆家去了,我和父亲流浪在皂市街上,白天贩点小菜在街上卖,晚上游泳回家栖身在几块楼板上,水距楼板只有几寸高,堂屋里水很深不能落地。家里难以起火,吃饭在街上打游击,有时我到胡友英家里去吃。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到哪里去筹学费呢,还是靠了外婆和母亲打的草鞋。
  
在京山一中学习的三年中,搭救我的人不少,班主任杨传铭老师非常关心我,看我在秋末冬初还穿着单衣,就给了一件绒衣,让我熬过寒冬,对他的恩德,我铭刻在心;徐秀堂的母亲我称银芝恩爹,看我常年穿着草鞋,就给我做了一双布鞋;还有父亲的姑妈,住在郭家八湾,我和父亲帮忙割谷,给了四斗谷我做学费。最幸运的是,在我读一下时,堂兄胡诗禄,从天门调到了京山新华书店,从此,我和周燕发在星期天休息时,就到他那里去看书,有时留我们吃顿饭,有时给点零花钱,还给我做了两条西装短裤,并且常告诫我:“要发奋学习,特别注意学好语文。”
  
在上述这些好心人的支持和鼓励下,我较顺利地读完了初中。

敬请期待:天门人在京山——四处求援上沔师(连载之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