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姬领会中医整理.doc
2020-11-29 | 阅:  转:  |  分享 
  
学习中医基础知识



阴阳不难懂

中医的对象是人,中医的目的是防治疾病。

认识阴阳:

阴阳的本义:阴的最初含义是“土山旁正在旋转团聚的雾气”;阳的最初含义是“土山旁的雾气正在发散”。(阴成形,阳化气)。透过现象看本质:雾气团聚是有的变化过程,雾气发散则是无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因为“团聚”才有了雾气,因为发散才使雾气消失至无。故而,阴阳两个字合在一起的本质含义就是“有无的变化规律”。

如何按照有无的变化规律来养护身体:

首先,根据太阳的变化规律来养护身体;

其次,根据人类食物的四季变化规律来养护身体。

阴阳的关系特点:1.阴和阳是相互对立制约的;2.阴阳的互根(来源)互用(利用);3.阴阳的长消(盛衰);4.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的延伸含义:凡是相对静止的.寒凉的.晦暗的.下面的.里面的都属于阴;凡是运动的.温热的.明亮的.上面的.外面的都属于阳。

阴和阳的特性:1.阴和阳具有相对性(一方是另一方的参照);2.阴和阳具有无限可分性。

阴阳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

人的阴阳划分:人的形体和功能,上与下,内与外,表与里,前与后,脏与腑,气与血和津液之间,都有阴阳属性。

病邪的阴阳划分:1.外邪: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磕碰外伤.虫兽咬伤.饮食所伤.精神刺激所伤等;2.内生之邪,通常是指寒邪或者热邪,有时候也指实邪,即气滞.血瘀.痰湿水饮.积滞(食积.结石.虫积.肠滞)等。

药物的阴阳划分:1.药材在植物中的部位;2.药物的质地;3.药性;4.药味。

如何利用药物的阴阳属性来治疗人体治病:1.根据同气相求原则,为达病位,常用属阳的药物来达属阳的病症部位,常用属阴的药物来达属阴的病症部位:人体的病症,可分为外邪侵袭所致(阳)和内生病邪(阴)所为这两种,外来之寒邪为阳中之阴,外来之热邪为阳中之阳;内生之寒邪为阴中之阴,内生之热邪为阴中之阳。临床上,在治疗外邪侵袭所致的病症时,首先选用属阳之品以达病位,在治疗内生病邪所为的病症时,首先选用属阴之品来达病位。2.根据阴阳的制约关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疗属阴的寒性病症时,要用属阳的温热性的药物来制约之;治疗属阳的热性病症时,要用属阴的寒凉性的药物来制约之。【中药因其有不同的阴阳属性,故而就可以治疗不同的属阴属阳病症】注意:1.由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故在用药的时候要注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出现的副作用;2.如何把我中药的直达病所问题。病态(虚症就是人体所需的物质供应不足之症;实症就是动力不足,使人体所需的物质停滞凝聚二产生的病症和需外排但外排不畅致使浊物停留体内而产生的病症。“同声相应”以阴治阴,以阳治阳,用属阴的药物来治疗虚症,用属阳的药物来治疗实症。)讲究升降沉浮的中药,质地轻的有升浮之性,也有升浮之力,质地重的有沉降之性,也有沉降之力。

阴阳病症诊治:前属阴,后属阳;下属阴,上属阳;晚上属阴,白天属阳;平躺属阴,站立属阳;休息属阴,活动属阳;寒凉属阴,温热属阳;阴天属阴,晴天属阳;冬天属阴,夏天属阳。以色泽来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色泽鲜明的属阳,色泽晦暗的属阴。以声息来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声音高亢者属阳,声音低微者属阴;呼吸微落者属阴,呼吸气粗者属阳。以脉象来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脉跳动快者属阳,脉跳动慢者属阴;脉洪大者属阳,脉细小者属阴。辨别病症的阴阳属性的意义:因为相对来说,属阴的病症不好治疗,属阳的病症治疗起来相对简单容易(用肉眼来看,团聚的雾气形成的比较慢,而雾气的发散则相对较快,故比较之下,阴病的治疗时间要比阳病的治疗时间长)。阴病要比阳病难治:形体病症比功能病症相对难治;下部病症(病因病机相同而出现的表象)比上部病症相对难治;体内病症(病因病机相同而出现的表象)比体表病症相对难治;脏的病症相对于腑的病症来说较难治;血和津液的病症比气的病症相对难治。狭隘的阴阳就是指物质的阴阳,即“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的阴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注意:1.不管是阳胜产生的热还是阴虚产生的热.阴胜产生的寒还是阳虚产生的寒,都是人体感知的热和寒;2.临床上一定要清楚寒热的产生是以胜为主产生的还是虚为主产生的,可以根据脉来辨别,脉有力者就是胜,脉无力者就是虚。阳虚体质,实际上指的是气虚加有寒象之人,阴虚体质,实际上指的是血虚和/或津液不足加有热象之人。由于“气有于便是火”,故阳胜指的是气滞且有火热之象(就是人体出现发热.火辣辣的感觉)的病症;阴胜,则是血瘀或者痰湿水饮停滞且有寒象(就是人体出现寒冷.凉飕飕的感觉)之症。=“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在直接补阴阳的同时,还可以根据阴阳的互根互用.相互转化的特点做到“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就是在用补阳药治疗阳虚证的同时,少佐一点补阴药,则阳更得补;在用补阴药治疗阴虚证的时候少佐一点补阳药,则阴更补充。由于人体的病症是复杂的,更多时候不是单纯的“虚”或者“胜”,在临床上还需注意:偏胜病症中有无衰的情况出现或是偏衰病症中有无偏胜的情况出现。如果有,就要应用补泄之法。当然,要有所偏重,比如虚兼胜的,则以补虚为主,泻胜为辅;胜兼虚的,则以泻胜为主,补虚为辅。人体构成物质中的阴指血和津液,阳指的是气,故而,亡阴证就是体内津液大量耗伤,阴液严重亏损时出现的病症,其临床表现为:汗出如油.热黏味咸.呼吸短促.身体怕热.手足温热.燥妄不安.口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干没有津液.脉细数,疾而按之有力;亡阳证就是体内阳气衰竭,终致暴脱之病症,其临床表现为:汗出如水.淋漓大泄.汗冷味淡.肌肤凉.手足冷.面色苍白.呼吸气微,口不渴或者喜热饮,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





五行很简单

五行,是五和行的结合,是概括世间万物的五种运变化动规律。

一.五行的本源: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嫁。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嫁作甘。

二.五行的含义:(以下为五行的运动规律)

水曰润下:向里.向下;火曰炎上:向外.向上;木曰曲直:顺畅生长;金曰从革:顺从需要改变,清除旧有;土嫁:就是说在土的援引之下,种植和收获交替进行。由于种植和收获是基于土的存在而化生的,故把具有化生,生新这一运动都归属于土。所以,五行不但能表达事物和现象某一个时间段的运动特点,更能概括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发展.衰退.消亡的运动过程。比如对树木而言,种子变为树苗属土;树苗开始生长属木;向上向外的长高和长大属火;向里向下的萎缩老化属水;最后的死亡分解属金。

三.五行字义的延伸:(通过取象比类)

木的运动规律为顺畅生长,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火的运动规律为向外.向上,具有温热.向外.向上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火;土的运动规律为化生.生新,具有化生.承载等着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土;金的运动规律为顺从改变.清除旧有,具有清洁.消除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金;水的运动规律为向内.向下,把寒凉.向内.向下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过属于水。

四.五行之间的关系概述:世间的任何一个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的事物和现象有紧密联系的,而他们之间的联系,靠的就是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1.物质层面上的相生/相克关系;2.归属含义层面上的相生/相克关系。(一).相生:生,本意是指新事物成长到一定程度(量变),打破其原有的平衡状态,突破重重障碍而展现出新的面貌(质变)。也就是说,量变为生,量变到质变也是生。相生就是指这一事物或现象对另一事物或现象具有促进其改变的作用。“生”就是促进量变或质变,就能理解五行相生的关系。

(二).相克:是指这一事物或现象对另一事物或现象的生长或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作用。

(三).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联系,所以,对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生我(母)”“我生(子)”“克我(所不胜)”“我克(所胜)”四方面的关系。如果五行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就会出现不正常的相克现象,这就是相乘(被克的克制太强,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运动变化)或相悔(反克之意)。

五.五行在中医上的应用:在中医中,五行不仅能说明人体五脏的自然归属,更能说明五脏之间的关系,它在人体的病理.诊断和治疗上都有很强的实用性。

(一).五脏的自然归属: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生理情况下,由于生克的存在,五脏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在病理情况下,疾病也可以按照五脏的生克关系而发生传变。

(三).五脏病变的治疗:1.根据相生(就是能促进功能的发挥)关系确定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补其子;2.根据相克(相制约)关系确定治疗原则:根据相克关系确定的治疗原则就是抑强(可用于相克太过)扶弱(可用于相克不及)。



脏腑理论很实用

知其然还是知其所以然,虽然五脏的功能只有十个字,还要知道每一脏和其功能的搭配关系(肾-纳摄;脾-运化;肺-排浊;肝-疏泄;心-任物)。

一.脏(同藏):本义是把谷物保藏起来。人体的脏就是完成饮食物和空气的进入.利用.代谢和外排的。

(一).肾的职能:1.肾主纳气(外界空气的进入靠的是肾);2.纳饮食;3.固摄二便;4.固摄汗液;5.固摄精(精微物质,脑髓.骨髓.生殖之精);6.肾主恐.骨,智。

(二).脾的职能:1.主运化(运送和转化,让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水液来充血;不散津液);2.脾主思.肌肉;3.护脾:甜味,信。

(三).肺的职能:1.排浊气;2.排浊物;3.忧.辛.白.肺主皮,义。

(四).肝的职能:1.疏清气(根据人体需要来调配清气的流向);2.泄浊气;3.调节血量;4.怒.目.酸.靑,仁。

(五).心的职能:主管人体外的事务。心主管着储血之仓库,肝主管着仓库中血的调配,礼。

二.腑:本义是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务的地方。人体内储藏物质的地方就是腑。饮食物进入人体之后,虽然其消化.吸收及利用代谢等都是在五脏发挥功能时进行的,但是,人体必需要给五脏以发挥功能的地方,如受盛新进饮食物的地方.吸收的地方.释放消化液的地方.盛装稠浊废物的地方.盛装废水的地方,这就是腑,即胃.小肠.胆.大肠.膀胱。

三.气是脏发挥功能的物质:正气就是正常的脏腑功能。脏腑功能发挥靠的是气。

我们常说的“气虚”实际上说的就是“脏腑功能衰退或者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对于肝,书上也没有具体谈到补肝气的药物,这是因为肝的功能就是主疏泄,而理气之药可以助肝疏泄,所以说,理气药其实就是补肝气之药。





经络不神秘

定性而很少定量的中医学:中医之理就是生活之理。一分为二来给事物或现象进行定性,常用阴阳来表述;对于需要定量的,常用三分法,比如三阴三阳。

经络是古人虚拟出来的:经脉是指人体的纵线;络脉是指缠绕人体纵线的横线。为了给人体定位,所以会出现经络系统。

经脉的起源很简单:三阴三阳再结合“前为阴,后为阳,内为阴,外为阳,下为阴,上为阳”可以搞清楚经脉的起源问题。人体经脉的走向是从外而内,即从四肢走向胸腹和头面。

经脉的发展很有必要:经脉的发展得益于:1.人们发现原始的经脉走向不能完全表明阴阳关系(脚腿的属阴经脉从外向内从脚入腹胸;手臂的属阴经脉从内向外由胸入手;手臂属阳的经脉从外向内由手入头;脚腿的属阳经脉从内向外由头入足。);2.发现了更过的穴位,使得经脉发生了变化(源于生活;来源于中医思维;来源于临床实践;来源于全息思维;以八卦定位取穴)。

经脉的命名有说道:脏属阴,腑属阳阴经用脏来命名,阳经就用腑来命名。肺和大肠相表里:大肠主排泄和肺的排浊相合;心与小肠相表里:饮食物更多的时候是在小肠在吸收,这个和心从外向内接受外界信息的功能相合;脾和胃相表里:胃中的饮食物向下运行,和脾主运化的功能相合;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内存水液,而肾属水,为水脏;肝和胆相表里:体内的胆汁排泄,和肝主疏泄的功能相合;三焦和心包为表里。手是门户,管出入:心主接受外界的信息,为入(肾虽然主管纳气也是入,但和心的功能相比的话,自然以心为“大”);肺主排浊,为出;心包是心的护卫官。故而,心,心包和肺的经脉就是在手上。以清浊来分阴阳,浊为阴,清为阳。由于血是富含营养物质的物质,故而,血属清。人体之中,心藏血,肺排浊,故而,心主管清为阴中之阳(少阴),肺主管浊为阴中之阴(太阴)。心包自然归属与厥阴。腿脚经脉:以水和气来分阴阳和清浊来分阴阳。脏属阴:脾运化水液为阴中之阴(太阴),肾纳清气为阴中之阳(少阴),肝之疏清泄浊,既管阳,又管阴,故为半阴半阳,属于厥阴。

运用经脉知识防治疾病很简单:肾-纳摄;脾-运化;肺-排浊;肝-疏泄;心-接受外界信息。等等。找到病变反应点后就要用顺补逆泄法进行刺激:对于需要用补法治疗的病症,要顺着经脉的走向进行按揉;对于需要用泄法治疗的病症,要逆着经脉的走向进行按揉。















清楚中医的诊断

诊什么

中医的对象是人,要诊察了解人的正常与否,就必须要知道形体的组成.功能的产生.饮食物的进入利用和代谢.空气的进入利用和外排等相关情况。

形体:由精.骨.脉.筋.肉.皮毛组成的。

一.精:

1.精的含义:为精微物质。脑髓(先天之精),脊髓,骨髓,生殖之精(后天之精)。

2.精的作用:

3.精的出入:

4.精的养护:

献花(0)
+1
(本文系穿过未知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