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王蒙曾隐居杭州城郊的黄鹤山,他的作品如今被世界各大博物馆珍藏

 王生不易 2020-11-29

编者按: 还记得在7月专栏刚推出时的第二期中,我们曾提到的那位明光宗帝师董其昌吗?在那期中,我们说到,这位先生三过杭州为一览王维的画作。这次,他又南下来到了湖州。本期,就让我们跟着董其昌一起去看看这里发生的故事吧。

1617年,乘船路过湖州的董其昌,面对眼前秀丽的卞山景色,不由得想起自己所藏的《青卞隐居图》,感叹这幅三百年前的作品竟如此传神地呈现了卞山之景。

画中,卞山正处于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天。然而在表面的繁荣之景下,却给人一种惴惴不安感。这种感觉的产生,与创作者王蒙的经历密不可分。

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

王蒙来自于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家庭。他的父亲、舅父及外祖母的艺术造诣都极深,外祖父则是元初艺术圈中领军人物赵孟頫。在外祖父赵孟頫于卞山建立的书斋鸥波亭里,还常有文人墨客聚集与此吟诗作对、品鉴书画。

这些环境都在无形中开拓了王蒙的眼界,提高了他的技艺。卞山也因此成为王蒙心中一个承载家族记忆和荣耀的地方。

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

然而,14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期间,元朝政府对江南地区统治日渐力不从心,起义风起云涌,朱元璋和张士诚的角逐使得王蒙所在的湖州和杭州等地都陷入战争之中。由于政局的不稳和好友的规劝,王蒙在1340年左右携妻隐居于杭州余杭地区的黄鹤山,过着琴瑟在御,岁月静好的日子。

但这次在杭州的隐居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1360年,对仕途的渴望和社会责任感使得王蒙在时局稍微稳定后又出来担任了“长史”一职。不过,1366年,随着朱元璋和张士诚两方势力的激烈斗争,湖州和杭州地区再次被卷入战乱。

不得已回到故乡躲避的王蒙却发现当年世外桃源一般的卞山因为战乱变得萧瑟荒芜。荒寂无人鸥波亭,也早已不复从前。与王蒙一起回到卞山的还有他的表兄弟赵麟,然而不久赵麟就被迫离开这里,继续逃到了更远的地方。王蒙的这幅《青卞隐居图》,很可能是一份临别时的赠礼。

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

 或许是因为眼前所见与心中所感,《青卞隐居图》和以往王蒙所绘的很多隐居题材的画作相比,没有了隐居的安逸闲适,多了一分不安、纠结和压抑之感。

这场战争最终于1366年9月,以朱元璋的胜利而告终。历经了元末战火,卞山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然而这里的文人活动却不复往日的荣光。

不甘于隐逸生活的王蒙在新政权相对稳定后再一次重返仕途,北上任职泰安知州,可他没料到的是这次出仕使自己晚景凄凉,最终死于狱中。

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

不过坎坷的命运并未阻止王蒙对艺术的追求。他在摸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最终成为了元代画坛扛鼎的人物,留下了一批如《青卞隐居图》一般的国家宝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