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扒皮醒思录(一百三十三)

 虹72 2020-11-29

转:家长百事答

  1. 不计得失多付出的好处是:做得越多越肯定自我,遇任何事都觉得自己能行,逐渐的把自己推上了一条担大事的路。

    斤斤计较贪便宜的坏处是:做的越少心越慌,越觉得自己干啥都不行,于是慢慢的把自己局限在眼前那点人和事争斗的死局中。

  2. 人永远对未知有期许,这是无明求明的本性。只是:

    有目标,这期许会转化为专注的力;

    无目标,这期许会转变为猎奇的欲。

  3. 当虚伪成为一种思维习惯,进步就变得异常艰难。

    遇到难题时,虚伪便跳出来作乱,又是美化、又是遮掩、又是矫情、又是抱怨,最后连问题找不到,只能自欺欺人的反思、毫发无伤的改变、原封不动的再次循环,然后道一声:命运使然。

    其实不是改命难,是做到真实难。

  4. “幽默”和“士气”是一个人身上最好的两个东西,一个让人舒服,一个让人积极,有这两样东西,人在哪都是发光体。

  5. 胸怀是委屈撑大的,乐观是苦难造就的。的确有很多人委屈后强大乐观了,但也有很多人委屈后仓皇逃窜了。

    差在哪?寻找希望的主动性!

  6. 行是获知的,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一个个小行为。人若是努力久了,即使以前不自信,也会慢慢觉得自信;人若是玩乐久了,即使以前觉得自己行,也会慢慢觉得自己一切无可能。这就是行到知的转化。

    为什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呢?不是为了善良伟大,而是为了不让自己的“知”成为脆弱的“渣”。“知”若是“渣”,人便是“渣”。

  7. 做一件事,目的和方式千万要搞清楚,目的是一个态,而方式呢可能有很多种。

    目的若真的对,就永远有方式可达,一旦人说“因为缺条件所以做不到”时,要么是目的没搞透,要么是愿力不充足。

    真确定减肥的人,不会止步于没减肥茶。

  8. 树的成长其实并不容易:种子要活着、要找到扎根土壤、要有阳光雨水的滋养、要找到新陈代谢的机制,俱全,方有我们看到的成长。

    人亦然,积极自律只是保证种子活着,找到用武之地是扎根土壤,志向和师友是阳光雨露,好的群体和组织是进步机制……

    别沮丧,别堕落,别以为那没什么,没有了追梦的心那树的种子就死了。

  9. 为什么有时人能受天大委屈也不倒,而有时却一点委屈都受不了?

    因为定位不同!

    前者是有对未来的期待,人把这委屈定位成:为未来而努力,扛得住;

    后者要的就是此时结果,人把这委屈定位成:不公平的成绩,受不起;

  10. 世界是平衡的,不存在单向的真理,只存在双向的规律。所以,当我们知道“选择大于努力”时,也要知道:“不努力,选对了也会失去”。

    努力不是可有可无的过程,而是必须经历的累积,我们的胆量、自信、耐心、方法……只有通过努力才得以升级。

  11. 一群孩子假期去网吧打游戏,有的玩一会就走了,这是家庭有沟通机制有使命感并否定游戏的;有的玩会犹豫下,再玩会走了,这是教育里有使命感,但未明确否定游戏的;有的玩到吃饭时走了,这是没有使命感且父母也有贪玩的,但父母尚有权威;有的给家里打个电话撒个谎继续玩下去,这基本是“没事亲、有事批、父母无威信、缺失家庭教育”的。

  12. 能修得人身,哪有不优秀的呢?

    人人都是宝石,只是有的没有被“承担”开发,长出了苔藓;有的被开发错了位置,看到了贫矿。

    多付出、多经历,持续用“承担”开发,就都能找到宝石位置,擎得宝贝闪亮登场、奕奕放光。

  13. 看阿里的发展,就是“观修”二字:“观”者,对外看规律、看趋势,理清主次早早布局在那等;“修”者,对内勤运化、勤修行,让众人力量平衡运转如一股绳;

    外顺趋势,内持修行,三万人队伍,披荆斩棘却笑脸盈盈。

    古往今来成功的队伍不少,但成功后仍然热情如初、坚信如昨、清明如故的不多,阿里是一个。

  14. 不管是家庭、企业,还是团体,所有的矛盾都是公正问题,而所有公正问题的根源又都取决于两个:价值观是否一致、管理是否透明。那么这两点又取决于:权力核心的愿力和品行。

  15. 给人打上几针毒品,然后说:自己救自己吧。这人能自救的几率多大?零。这不是让人自立,这就是害人。

    同样,给孩子个手机聊上天、打上游戏、看上视频,然后说:自己管理吧。孩子能管住自己的几率多大?零。成年人自己都管不住,何况孩子呢?这不是自立,这是毒害。

  16. 毅力和机制比起来,就像脚力和火车头对比一样微不足道。

    所谓“人命天定”,就是指机制可遇不可求;

    而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指可以自己去建立和寻找机制,爬上火车头。

  17. 真心喜欢的,其实都说不出原因,因为这是“第七识”里的,不走“第六识”的思维判断系统;

    说得出原因的喜欢,都会变来变去,因为“第六识”的思维根据条件来做判断,而条件永远在变;

    所以,我们教孩子时,不要总去和孩子讲“这样做有利”,而是让TA找到舒服的感觉,喜欢上那个做事时的自己。

  18. 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和徐新说的“杀手品质”是一个东西,只是马斯克是第一视角,徐新是第三视角。指的是同一回事,都是:盯着事物发展的终极目的,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路,找到别人找不到的方法,创造别人创造不了的奇迹。

  19. 同一个人,做同一件事,有目的时浑身有劲、眼睛放光;无目的时松松散散、吊儿郎当。为什么呢?

    因为“当下~目标”这个关系就形成了一个最简单的机制,机制给人力,有力人就有状态。

    若人只是漫无目的的做一件事,那就是受不到任何机制施力,就像一个没电的玩具车,晃晃荡荡、哼哼唧唧、寸步难移。

  20. 喜阳光,因阳光正面而予热;

    厌黑暗,因黑暗负面而索暖;

    天地如斯,人亦如此;

    让己正面而给予,则如亲友之阳光,顺天理承人气,会升起;

    让己负面而索取,则如人群之黑暗,逆天理遭人怨,待灭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