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扒皮醒思录(一百零九)

 虹72 2020-11-29

转:家长百事答

  1. 爱自己是需要水平的,打着爱自己的旗号让自己焦头乱额的是蠢蛋,把自己爱得风和日丽、怡然自得的才算。

  2. 人生最好的进步,就是学会把恐惧转化成任务。

  3. 高于生活的智慧,是淡。不迷而不乱,不逃而不怨。

  4. 独处是照妖镜,因为无所收敛;集体是进化营,因为要营造形象。而一个“三观正、规则明”的集体,是对人成长最好的锻造机,是其他任何书籍啊、启发啊、激励啊都无法比拟的最为难得的际遇。

  5. “快乐”和“幸福”是两个东西,快乐只是个功能,满足感官差异时快乐就发生,幸福却是条通道,只有能心安一处、与社会隔离时幸福才开启。“快乐”是外部的感知有新花样,“幸福”是内部的自我有新静谧。

  6. 好坏和对错都是虚有的,但恐怖和不安却是实存的。莫颠倒纠缠,让人都平和吉祥,即善。

  7. 恐惧分两种,一个是对互动的恐惧,是自卑;一个是对事件的恐惧,是懦弱。本质其实都是自我否定。只是前者否定的是自己的存在感,后者否定的是自己的价值感。两者都苦,前者是点状的苦,细碎但绵长;后者是面状的苦,间隔但强烈。要幸福就都得改,前者要勇敢走向人前,后者要勇敢承担事件。都是个“勇”字。

  8. 没那么多偶然和随机,用心总结和整理,很多貌似只能凭天由命的事都能从“无限”变“有限”,从“混沌”变“清晰”,从“无从控制”到“握在手里”。

  9. 经历越多越发现:做好一件事最关键的不是技巧和方法,而是基础定位和结构要正。有这个正,实践就能找到要领;没这个正,再怎么努力都不究竟。

  10. “境随心转”是找路的绝佳方式:经历窘境时,如何境随心转呢?发现核心问题,并为了解决问题而确立新的任务和希冀,这样人就把自己转过来了。而这样的每一次“境随心转”,都能准确有效的填补自己的弱项,迈上新的阶梯,这比盲目的学习和选择准确多了,且省时省力。

  11. 跟着感觉走,容易堕落;但不跟着感觉走,定是徒劳。只有跟着和愿力一致的那部分感觉走,才是扎扎实实、不偏不倚的中道。

  12. 不是那个永恒不变的“我”拥有着这段人生,而是这段人生创造着此刻的“我”。不是“我”拥有某些经历和素质,而是这些经历和素质构成着“我”。“我”不是经历的主人,而是经历的结果。改变了经历和表现,也就改变了“我”。

  13. 用“好、坏”去评价一个人,就像用影子评论身高一样荒唐。不同时间、不同境遇结论都不同,那只是个一时的现象而已,不可做结论判定。

  14. 我们常说育子要多引导,很多家长就去给孩子讲道理,提要求……那不是引导,那是说教。到底什么是引导?三点:1.用理解意愿来建立孩子对任务的接纳。2.用规则和提醒来建立孩子的惯性和经验。3.用沟通和认同来建立孩子的真实和自信。引导,不是说教,而是要用自然的方式启发和助力孩子的意愿、规则、认同。

  15. 打得过就恐吓,打不过就讲道理。顺着我就是好,有分歧就是仇。---似曾相识吧,没错,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其实就是我们对社会的态度。教育问题,本源就是社会问题。但,能从育子入手去改家长,也就从各个节点改变了社会。

  16. “成长”不是手段,“成长”是目的。真的理解这一点,人就有机会跳出义理之命了。

  17. “知易行难”我们都知道,到底怎么解决这个“知易行难”?少想多干。可我就是多想少干怎么办?要让自己觉得自己不再是原来的自己,而是因做此事而神圣的、而有光环的、而浑然一体的、而埋头苦干的,这个感觉是什么?是:我为此而生的---使命感。

  18. 都在说孤独,其实哪有那些孤独?欲求不满找人撩的,是兽性;自我否定求认可的,是自卑;心念独赏盼共鸣的,才是孤独,而这,是少数。

  19. “解决问题”和“解决感觉”是同等重要的两个事。只解决问题不解决感觉,寸步难行;只解决感觉不解决问题,做也白做。万全之策就是让解决感觉服务于解决问题,具体到事件里是什么呢?把痛苦、目标、自我三者融合在一起,叫使命感!

  20. 活着,就是个变量。即使一切环境都没变,人的感觉也会变,因为“变”是世界流动的本质。既然是变量,那就两方向,信对的东西变乐观,叫顺势;信错的东西变悲观,叫逆势。啥是变?信啥就成为啥,就这么简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