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略观察:重视加强对日本的研究

 方略书院 2020-11-30

重视加强对日本的研究

| 方略

日本武士文化对其国民性有着深刻影响,日本走上侵略扩张道路与武士精神密不可分;法西斯思潮和军国主义思潮的滋生蔓延,为日本侵略扩张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提供了精神力量支撑;“岛国心态”是日本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集体梦魇,举国上下的不安全感和危机感进一步催生了日本向外扩张的欲望。

从其国民性看,大和民族既是一个富有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民族,又是一个充满危机感、自卑感和失落感的民族。正是这种矛盾心态助长了日本民族的“不安份”心理。长久以来,日本以“神道”、“神国”自诩,以武士道、天皇制为自豪,“雄飞海外”、“霸占中国”、“雄霸世界”一直是日本右翼势力的蠢蠢欲望。

应该说,日本从战败投降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图谋东山再起。二战失败后,日本不惜一切代价要保留天皇体制,就是幻想有朝一日重新雄霸世界。作为日本军国主义旗帜和大和民族精神支柱的天皇体制,本应同军国主义一起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日本天皇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元凶本应被送上二战审判台,但由于历史的阴错阳差,不仅使当年的天皇逃脱了历史的审判,天皇制也被鬼使神差地保留了下来。

时至今日,日本之所以不能像德国那样反省侵略和殖民统治历史,甚至一再否认并试图美化历史;日本政要之所以不顾国际舆论谴责和中韩等国强烈抗议,执意参拜靖国神社,正是因为天皇体制是日本的“命门”。在不少日本人看来,否认历史就是否认天皇,就是动摇国体,就是自毁“长城”。这也正是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其国内支持率不降反升的原因所在。

安倍参拜靖国神灶图/来源网络

在日本的伦理观念中,一个人必须对自己行为的所有必然后果负责,这些必然后果甚至可以是一场全面战争的失败。在日本人的词典里,一个人或一个国家是用诽谤、嘲笑、鄙视、侮蔑以及强调不光彩之表象等手段对他人或他国进行侮辱的。当日本人相信自己受到了侮辱,复仇就成为一种美德。

二战结束前夕,美国政府为实施对日作战和战后管制的需要,委托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对日本历史文化作了专题研究。迄今对日本研究比较深透的《菊与刀》,就是本尼迪克特于1944年为战时政府决策撰写的内参,这部著作为美国对日决战和战后制定对日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正是基于对日本民族情感的深刻认知,这位人类学家在其著作中提醒美国政府:美国对日本占领的有效性取决于美国人在这一点上的自我克制。因为日本人会把他们所强烈憎恶的嘲笑与“必然后果”分离开来,根据日本投降条款,这些后果包括诸如非军事化并承担战争赔款等。

美国曾担心日本人对其占领会采取沉闷和敌对的态度,担心会蓄意破坏和平计划。美国的政策和麦克阿瑟的管制避免了在擦洗干净之处记下新的羞辱的符号,这种做法取得了效果。天皇制的保留虽然引起受日本军国主义侵害国的普遍不满,但麦克阿瑟坚持保留了天皇制。美国的政策使日本人得到了满足。

照理说,中国在战后不仅没有占领日本本土,而且还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日本人应该对中国感恩戴德才是,但事实却与此大相径庭。尽管美国是对日本伤害最深的国家,并且美国实现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和政治统治,但日本人迄今并不憎恨美国。中国是受日本伤害最重的国家,日本人却反而怀恨中国,这不得不令人回味和深思。

近年来,随着钓鱼岛争端的不断升温,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对立情绪也不断上升。据日本政府2013年11月24日公布的《有关外交的舆论调查》显示,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日本人高达80.6%。也就是说,安倍参拜靖国神社,除了中国一再强调的对日本侵略历史缺乏深刻反思外,还具有拉升民意支持的目的。

日本一直在研究中国,关于中国方方面面的书籍汗牛充栋,而在中国涉及日本的多是当年抗战的故事。在日本,一门心思准备“战胜中国”的人比比皆是,在中国,思考如何防御日本、战胜日本的人却寥寥无几。正如100年前戴季陶所说:日本所做关于中国的书籍有几千种,每月杂志上所登载讲“中国问题”的文章有几百篇。“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放在解剖台上不知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的工夫,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

1928年戴季陶撰写了《日本论》,这是中国人认识日本的第一本书。作者以政治家的手笔,纵论近代中日恩怨和对日本的洞察。戴季陶在书中说:“我劝中国人,从今以后,要切切实实地下一个研究日本的工夫。他们的性格怎么样?他们的思想怎么样?他们风俗习惯怎么样?他们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在哪里?他们的生活根据在哪里?都要切实做过研究的工夫。”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也是中国的恶邻。近代以来,对中国侵犯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也是日本。早在300多年前,日本就开始图谋中华,直至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1900年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侵略中国,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日本是中国的宿敌,也是中国的劲敌。中日不仅有着难以化解的历史过节,也有着现实存在的诸多矛盾纠葛。凭借其雄厚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日本可能在右翼势力的操纵下走向中国的对立面。尽管中国希望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但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中国不得不面对日本这个强劲的对手。关注日本就是关注中国,包括关注日本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国民心态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熟悉了解这个民族的过去,才能更好地感知日本的现有和将来;知道日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才能更好地确定自己该如何决策和行动,也才能在处理中日关系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中赢得主动。

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和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