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瞭望】在物质与思想的原产地漫步 ——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断想(上篇)

 方略书院 2020-11-30

在物质与思想的原产地漫步 

——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断想(上篇)

作者:叶华程

摘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了解宇宙基本知识及原理,立高瞻于浩瀚,化纷繁以简单。探索宇宙空间奥秘、廓清宇宙存在的本原问题,为人类寻找正确认识和利用太空和宇宙资源,是人类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一项重要任务。

早期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虽然有辉煌的成就,在后来的进程中却艰难前行,走走停停,找出滞后的原因,才能吸取历史教训。

从中西方宇宙观的比较和变化,看人类探索宇宙科学的艰辛历程。从科学精神与宗教迷信的较量中,认识真理的取得来之不易,赞扬科学精神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做的贡献,说明只有追求真理才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宇宙探索的正确道路。

对宇宙的研究和探索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些滞后,但是,相比之下,宇宙却没有被过早地遭受破坏,也算阴差阳错地保护了宇宙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对宇宙及物质所引发的思想进行梳理,从而认识宇宙本来面目,掌握宇宙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在当前的和今后的宇宙探索进程中,人类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制定管用的宇宙保护措施。一定要规划出正确的行动路线,而不是“先开发、后治理”。以减少过早地破坏宇宙生态环境而殃及全人类本身。

宇宙本来也很简单。这种简单中却也隐含着很深奥的哲学道理。

关键词:宇宙观;状况;变化:宇宙环保。

引言

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来的不懈努力,对宇宙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一个个重大物理发现,一项项探索实验成功,为人类进入太空宇宙展现出万物复苏良好的开端。

人类对宇宙向往所引发的宇宙思考与探索,走过了艰难坎坷的过去,有过热望,有过悲伤,有过停滞,更有教训和收获。一代代科学家,特别是天文科学家,因终其一生的研究和拼搏,仍不能得到科学家自己和人们都满意的答案而报恨不已。

我们在地球上生活,头顶天空,眼望蓝天,还有太阳、月亮和点点星辰,有时就会想到浩瀚无垠的宇宙。可是,又有多少人会想到我们所处的地球只是宇宙中一个很小很小,小得因为我们人类实在太幼稚而被局限着,跳不出地球上的 “大气层”。

对于宇宙的问题,我们普通人不敢想象,想到它头发白了,就是掉光了头发,也想不通,永远的想不透。因此之故,还是不想为好。咱们明天还要上班、还要生活啊。

有关宇宙的事儿,自然就留给了哲学家,而最先扛起来的竟然是“思想家”。他们在探寻宇宙的奥妙,叩问并回答着宇宙的大小。应该这样说吧,自从有了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宇宙已慢慢被骚动,并渐渐苏醒。

近年来,宇宙探索风起云涌,航天发射热火朝天。“宇宙科幻”似万箭齐发,铺天盖地。“强国竟空”如过江之鲫,争先恐后。站在地平线上的人们摩拳擦掌,比当年发现“新大陆”还多的热情和贪婪又一下了投向头顶的天空。

面对遥遥欲试和整装待发的探索者,请问大家真的准备好了吗?面对即将深入太空“先遣队”,请问亲爱的宇宙,你们是否也准备好了?

走进太空人的人类,也一定会向宇宙深处进发。在探索未知世界的征途中,一定要沉着冷静,未雨绸缪。更不能自以为是和得意忘形。千百不要“捉到兔子又舔伤”。关键问题就是要先保护好地球,保护好太空之路的清洁与畅通,万万不能破坏宇宙空间的生存环境。

因此,只有对宇宙本原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才能找到探索宇宙的正确方法,从而走上正确的“寻根之旅”。

上   篇

找到开启宇宙的钥匙很不容易。一旦终于打开了宇宙某一扇大门时,心中的喜悦和激动,错愕和震慑突然间就融入了这个星光灿烂而又交替着茫茫黑夜的洪荒世界。

悄然进入这个盛产着物质和思想的原产地,看得见的是星球星系及星云等等,像走马灯一样各行其道并井井有条;看不见的有暗物质和想象似潜流与晨雾一样在礁石和丛林中逡巡。在这个永远开放的“广场”,有先来的,也有后到的,还有正在赶路的,“芸芸众生”或早或晚都陆续登场亮相,又各负其责地展示着生生不息、变幻无穷的姿态和魅力。这些应该就是从太空到宇宙为我们准备的某种盛大的欢迎仪式吧?这奔跑的日月星辰,这无尽的空旷寂寥,还有毁灭的一切爆炸与吸纳一切的沉默!一切都与人这个物质而同在。

哈哈,原来这里就是产生全部精神和物质的故乡啊。

一,宇宙概念及外延

(一)什么是宇宙?

 “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中国古代哲人早已定论。上下四方与古往今来,共同组成了宇宙这个无限开放而又抽象的概念。而对宇宙较为具体的解释应为:物质和思想共同寻找再生之路的过程就叫宇宙。这个看起来各行其是的命名,却概括了宇宙包罗万象的属性。它们难舍难分,百般纠结,真正充满着乡愁。

宇宙的定义由宇宙物质组成,又经人脑提练而来。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人们通常所说的宇宙只是人给它一个定义,或者说是取了一个名字。因为宇宙太大了,恐怕这个定义也不周全,说不定还有错误哩。宇宙啊,难道你就叫“谜”吗?

厘清了宇宙概念的基本问题就会明白宇宙的大小了。

(二)宇宙究竟有多大?

如果回答宇宙很大,它就大得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如果回答宇宙不大,它就有边界,边界以外还有什么; 

如果回答宇宙很小,它就小在人心里,是人们随身携带的想象; 

有时人们会把太空当作宇宙,其实这只是宇宙的很小很小的角落。把太空和宇宙混淆着而小视了宇宙。

宇宙之大,是它有无限的空间,无限的能量。它能容纳万事万物,又能产生所有物质与生命。它大得无法形容,否则就不能成其大了。

宇宙之小,是它小得能装在人们心里。人们心中总是给宇宙预留一个有限的空间,而想象却总是在无限中窥探。因为人的认识穷尽了,一切就有边界。

对宇宙概念和大小的发问,应该原谅的是人类实在太年轻。但人类正是展开了思想的翅膀去造访太空,才开始有了探访宇宙的行动。

宇宙是无限开放的,如果把宇宙比着硕大无朋的天穹,就很不恰当。对于宇宙的解释最好不用介词,因为那样就词不达意地限制了它的伟大。

宇宙是宇宙给人类卖的一个“关子”,它含而不露,让众生去探索和思考。


(三)宇宙有什么组成? 

宇宙很大很大。直观上看,它有星球,星系,星云等等。从微观上看它有暗物质和微粒子等等。感觉上看它有空间、时间,气体等。这些物质相依相守,相望共生。光、火,热,是它们的生命体征;暗、水、冷,是它们基本特征。还有许多互为条件,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物质关系是它们内部的本质的精神所在。 

与地球物理基本想通。宇宙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组成宇宙的物质都在运动、变化和循环。也有相对静止的时间。这个是人们总被局限而不太注意的,或者说疏忽大意而没想到的。

宇宙和地球有所同,也有所不同。相同的是有的地方是光芒四射的白天,有的地方是暗无天日的黑夜。能见到光明的地方就有白天,见不到光明的地方就是漫漫长夜。不同之处是:宇宙的白天和黑夜都是天文时间的极夜和极昼。白天和黑夜也会有天文时间和天文距离的过渡期,那是一个区域的物质毁灭与重生的“天文过程”。虽然,从地球上观宇宙如同井中观天,但也有很多相似的参照,必将带来类比推理的想象力。

在整个宇宙,黑暗,或者说暗物质是宇宙的当家地。它吸纳和消灭了宇宙的所有光能和热能,又酝酿制造了光明与黑暗。所以说宇宙的光明很有限,黑暗超多,或者独霸一方。

在宇宙中远离恒星的地方终究是一片黑暗,或者说暗物质的永远。永远的黑暗,人类很难发现它们的所在。这种“有即无,无亦即有”的意念就是宇宙的实在与简单的理由。

黑洞应该是宇宙星云中的一种表现形态。只是大小强弱能量程度不同。很像地球上的“龙卷风”。黑洞里有“无”,或者说暗物质聚会。有人又会问,黑洞以外是什么?因此,黑洞只不过也是宇宙一个较大形态的过渡地带,人们永远无法走到它的尽头。推理便知晓不能穷尽的宇宙。宇宙物质的多样性,本身制造了不平衡,致使永远不得平衡,或者正在平衡。所以,它总是在为寻找平衡的矛盾中并运动着。

不管宇宙物质变化有多少种,什么爆炸,黑洞等等,都只是宇宙变化中的某个过程,是一种天文状态下的暂时现象。也是量变和质变的结果,不能凭借这个平面或那个截面就定论为宇宙的初始和终结。

宇宙及其各种物质才是超大的“永动机”。

宇宙的所有早就被科学锁定在“热胀冷缩原理”、“能量守恒定律”、还有“万有引力定理”和“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中,这些科学成果才是开启宇宙的钥匙。

二,宇宙原理探究

人们的思想往往把宇宙关在某一扇门内,宇宙也常常把人们的思想局限在它很小很小的一个角落里。

人类只有携带天文时间与天文数字的钥匙,才能便捷地去思考和研究打开宇宙复杂问题的门。

(一)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如果说宇宙是怎么形成的就很悖论,因为它一直都在形成中,宇宙一直在那儿。宇宙本来无始无终,自然也就无所谓绝对意义上的形成。人们通常所说的形成,也只是说到了它某一阶段运动和变化中的“形成”。如果称得上“形成”,那么就只能说是宇宙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对宇宙来说叫发展,对星球来说叫形成。 

其实,早在人类来到地球之前的之前,也不知过去了多少亿万年,宇宙也不知存在了多少亿万年。反而,我们对宇宙所结论的任何年纪,也只是它的某一个阶段和某个空间的某个一个循环过程中相对于人类的一个小节节儿。

宇宙空间,时间,星球,星系,星云,暗物质等等一起运动和快乐着,并“繁衍生息”,永续轮回。这是“天文时间”给予的恩赐。

宇宙物质的不断运动变化,这种运动变化又循环往复,制造了宇宙物质的基础。只是早晚先后不同,以此可想宇宙之大,大到永恒存在。

一切物质都在宇宙集合、生产,加工,销售,回收,再生。以此花样翻新地前赴后继,永无止境。

宇宙的“场地”无限广大,这就蕴藏了无限的能量。能量又是由星球内部的组成物质与星球外部许多物质运动联系而形成的具有各自势力范围的原动力。

(二)宇宙形成的时间

宇宙物质每天运行不断,忙忙碌碌,或者到了一定的极限急骤变化,都无关时间,它也根本没在意时间。时间只是人这种动物给了它一个“空间距离演化”的概念。

每个星球和星系的形成时间与其本质组成部分大体相同,当然要以天文数字计算。每个星系应该是物以类聚而组合的共同体。 

物质的存在各有不同的形式,时间有先后和长短之分。宇宙间各种物质聚合的时间有早有晚,星球的形成和毁灭及再生自然也有先后。星球星系上的生物早来与晚到也是自然使然,只不过人类因其来得太晚,也太年轻,更活的不够“天文时间”,总是被打时间差了,难以遇见。宇宙回避了人类很多很多,人类因其只是一时的出场而见识不多。

宇宙本身无所谓时间,也不在意时间。从一个星系自身轴运转一圈所花时间大约是二亿多年的数字,也不见得就摸准了它深奥的城府。

(三)宇宙形成的过程

宇宙不是封闭的,是空灵无限的。宇宙能量的代谢是由各星球内部物质与星球外部物质运动发展变化到一定天文时间而出现的结果,这就是“大自然”。

星球和星系是因物质在矛盾的统一过程中而产生的自由排列组合的大物质集团,起初都是无数细微颗粒。根据万有引力与自有磁力原则,以“亲找亲,邻找邻”方式,像人类本能地寻找同类和异性般。通过吸引力的能量,相互吸引和排斥,相互纠缠打斗磨合,逐步地形成对立统一的结果。这就把星球维系在各自力量平衡所允许的范围。同时物质各自也蕴含着排斥力于内,但后来由于内部能量的消耗,就会打破恒量而失衡开小差,相撞形成爆炸的或者自暴自弃产生新的物质,又进入到下一个轮回。轮回产生的新物质不一定还是原来的“老兄弟”。

宇宙的中的物质表面上看各不相干,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同时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体。局部星系的有序和变化,外部星云的团团伙伙与无序打破了宇宙平衡规则,就是粉身碎骨也是为了平衡和谐。

通俗点讲,宇宙之中的各星球本身都是“盲物”。它们没有眼睛,看不到“外敌”的入侵,因此常常相互擦枪走火。失衡——撞击——爆炸——粉碎——聚合——平衡,形成的新星球与星系,再经过好多“天文”年代,又失衡——撞击——爆炸——粉碎——聚合——平衡,如此循环往复,不断运动。它们有的发光,有的借光,有的长期在黑暗中。并在黑暗中孕育,策划重出江湖的可能。

如果把宇宙的这种“进化与衰落”,用快镜头表现出来,我们看到的就会有地雷在爆炸,有大炮在轰炸,有导弹在弹射或被拦截,有此起彼伏和连绵不断的战火。所有物质都是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火而在不同地域成长起来的“斗士”。如果用慢镜头来观察宇宙物质的变化与发展,那就要用天文数字时间来表现,我们所看到的地方只是大战前的相对平静,也无法看到那些在战火中出生入死的“英雄”。

如果未来能够防御战争的交火,只有人类才能充当它们的恩人进行挽救。否则,它们就自生自灭,一切重新开始,聚合形成新的星球。当然这还是需要积累天文时间才能实现。

不管变化的形态有多少种,爆炸,黑洞等等,都只是宇宙的某个过程中的过程,也是量变质变的结果。也不能说这个截面或者这个平面就是宇宙的初始与终结,只级说是一种“暂时”的状态,人类永远无法穷尽。

近年来的金属粉尘爆炸,棉絮爆炸,想到宇宙原子的自然爆炸的原因,也就想通了混沌爆炸或者是说垃圾爆炸的原理。

(四)宇宙物质形成的奥妙

宇宙是所有或所没有的智慧。宇宙是真理所在,同样宇宙具有哲学意义。宇宙之大是绝对真理。正因为绝对真理在宇宙,所有物质都是宇宙的产物。同样,宇宙也是所有思想生长的温床。

宇宙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绝对真理中含有相对真理,这就是物质间的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矛盾又统一于相互矛盾之中。相对真理寓于绝对之中,宇宙本身就是矛盾与统一之规律。宏观世界中包含微观世界,微观只是宏观组成的一个方面,某个微观中不可能包含宏观的全部东西。宏观是大,大体等;微观是小,细微等。如同人类大属性相同,又分男女,有高矮之分,男女中基因又各有区别。

多数哲学家研究宏观世界,不做微观世界的某些具体事务。而科学家则要根据现象去做精细的实验。打个比方,好像哲学家出点子,科学家去求证一样。二者有时互为条件。思想解决的是长远与现实问题,科学解决的是从现实到长远的问题,这就是宇宙科学观的辩证关系。

在星球上,人类只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思考宇宙才是正确认识宇宙的基础。按常规,只要感觉到的都是有局限的,感觉到不到的才是无限的。有形的东西都是有限的,无形有东西都是无限的。人心中不变的定律,往往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臆断宇宙,难怪思想往往跳不出自我窠臼的小圈子。

大家知道,能超越人类本身的只有思想,也只有思想才能够抵达宇宙的许多地方。人类对宇宙的想象和理解几近宇宙的真实存在。这说明宇宙的所有在人类胸中十分有数。因为宇宙始终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不断翻新。这也许正是宇宙包罗万象而又神奇迷人的地方。

宇宙就像人类大脑里的思想是一个形象化的宇宙,也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宇宙思想。科学发展已经证明星球的形成,毁灭与重生是一个循环过程。重生的物质不全具有过去的所有内涵。宇宙就是“循环往复”的制造者,始终在变化和运动,谁都无法抗拒。只有遵循其规律性,调整人类的行为方式,才能延续生存空间。

呵呵,伟大的宇宙,原来如此伟大又和蔼可亲。

三,有时间与没有时间

从宇宙联想到时间,时间只有在宇宙中才充满着无穷的趣味。

时间是怎么形成的? 这就不得不感谢到发现“时间”,并给它取了个深奥而又有标记性的名字的人类。

在人类到来以前,其实,所谓的“时间”就早已在那儿。时间“前不见村,后不着店”地客观存在于宇宙中。自从人类从时间的长河中诞生,广泛存在物质之间的时间就醒来了。动起来的时间,后来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伴侣,它跟随人类一路走了到今天并将走向未来,充当着穿梭往返于人和物之间的 “信使”。

(一)有时间的时间

人类心中的时间,是感受变化的时间。

起初,地球上的人类根据日出日落,代表时间在物体上做上记号。又因暑来寒往,人类为时间划分段落,以确定春夏秋冬,从而来反映四季变化与更替。后来,又人为地把时间固定在一个圆圈内,做成一个圆盘像车轮样循环传递运动节点。如此这些都不过只是时间的表现形式罢了,并不是时间的本质属性。

对于时间的认识要看感知“时间”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的地点就不同的“时间”,如南北极轴的极地时间。而在地球的另一些地方,也无所谓季节变换,比如地球的赤道附近和南北极。因为地球运转速度较快,早期人类几乎感觉不到它的运转。只因白天黑夜和四季的变化,才感觉到变化。

时间是人通过现象作用于人脑的一种观念。唯有记忆为感知的律动贴上的标签,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就叫“时间”。

所以说,时间虽然客观存在,但又是一个文化符号。时间因人类的感觉才明确了它的存在有意义。时间主要表达在数字方面,只有计算才有意义,忽略速度时间同样也没有意义。

时间反映物质距离和速度行走于空间的快慢关系。说到底,时间是人们以地球自转速度为标准而量化物质运动和变化快慢进程的尺度。

时间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时间无限,但消除距离,就没时间。物体间的距离,如果没有的运动就无所谓时间。只有人类才赋予时间某些功能和权力。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舞台。时间和空间一样也是物质的存在的条件。任何物质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存在和变化,离开了时间空间就没有合乎逻辑的存在。时间只为空间说话,时间对单个物体没有意义。

宇宙星球之间的时间,是宇宙的天文时间,是运动和被运动及没有运动的时间。

地球上可以逆转的只有季节,而不是时间。人所感知的岁月是不能重来,但事件可以往复,也会有新的进展。

时间不打扰任何人和物,谁也不能叫它停歇。时间只有长度,不能循环。时间过去是无限,未来仍然无限。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懂得了时间存在的作用,才能走向成熟,直到时间消灭。

在浩瀚的宇宙,如果不经受一个个天文时间的坚守,就看不到变化了的宇宙。因此,人类常常喟叹生命苦短,这是也是人类难以弥补的缺陷。

(二)“没有时间”的时间

虽然时间无处不在,但它也有打盹儿的时候,时间也会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睡懒觉。

在地球上,人们常常会与快速运转的车轮相见,看着看着,看它几乎没有转动,没有转动,时间凝固,如同没有时间。或者是说快速掩盖了时间,快速使时间丢失了。

时间是因固有的物质统一在空间,时间也可以说是莫须有的,只能参照比较时才有。如“水滴石穿”的道理。起初,当一滴水不断坠击石头,经过若干年才看得出变化的石头,感知到时间。

相对的时间在星球,是狭义的时间,是人能感受的时间,如日出日落的周而复始,春夏秋冬的循环往复。生老病死,过去未来、速度快慢变化的“数字时间”。

绝对的时间在宇宙,是广义的时间,也是就是没有时间。那是没有人类的世界,它无形无限。转念一想,它永远是无所谓的“时间”。也可以说,没有时间,就是它的时间。

时间,对宇宙来说,基本上就没有时间。或者是时间无限,因为它存在于无边无际的空间。

在宇宙,没有时间只有运动,或者说时间就叫运动和变化,以时间为计显得幼稚。物质运动的本身并不在意时间。时间本身也不在意数字和快慢。因为宇宙无始无终,天体物质之间,时间也无处不在。

因为时间的无限,就有了空间有限。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就明白了什么是宇宙,何谓宇宙。难为时间。

(三)时间与速度

能够测量出的时间或者感觉到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反之,不能测出速度和时间的就是无限的。宇宙的时间速度和空间都是无法测量,所以是无限大。时间无始无终,是因它有“无限的长度”。任何速度都不会超越时间,它只是时间的玩物,超越的是“无”。

人类在地球上也只有大约50万年,在人类到来之前,时间和星球已在宇宙漫步。人类有漫长的“进化生长期”,只能放在“时间”中去熏陶。而进入启蒙开化时代距今也只不过二三万年。

除开有思想的人类,相对固定的物质也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如宇宙各物质本身就没有、也没必要具备时间概念。我们不能站在今天的时空中对它们的前世今生评头论足。因为它们都是宇宙一分子和大宇宙一样是无限无极。只有运动和变化,并在运动和变化的物质中反映了它——时间的存在。

(四)速度与能量

速度靠能量推动而产生,时间似乎只是跟着它像足球场上的裁判员。

速度似物体在空间的舞台上打滚儿,时间是空间的背景。

速度再快,也是逃离不了空间;时间再快,也逃离不了宇宙。速度和时间空间,虽然各行其道,但是,时间成就了速度,空间障碍了速度的进程,反之亦然。即相互依存,又是矛盾的统一体。

光速很快,但光的能量却有限。在它行将强弩之末时,总是被它的天敌——黑暗或暗物质所没收。与无数的暗物质相比,光源同样很渺小,犹如沧海一粟。光的速度虽然30万千米/秒,但光源和光能是有极限的,只在它的能力和某种距离范围内发力。

(五)眼光与光速

光速之快只是由于宇宙中所含暗物质充当传导类的介质为它相互接力,一传十,十传百,加以“几何速度”的裂变性增长才显出了它快的效果。光速之快并不是宇宙中的最快。

宇宙中还有一种长期被人们忽略,却又被人“骑着驴子找驴子”而搜寻的“超光速”。它比其它任何光速都快。因为它仰仗着人类生命和思想。——这种具有超光速的光就是产生于每个人的“眼光”。

人类的眼光应该是“超光速”。一眼能看穿奔跑了成千上万光年的星光,如太阳、月亮和银河,以及外星系,举目就抵达其它光速到达不了的地方。还有彗星之光奔跑的长度,虽然在宇宙中奔波了无数万光年的恒星之光,都是能被人们的目光收进眼底。

所以说,光速虽快,但它总逃不过人们的眼光,换句话说,所有的光速都跑不过有思想的眼光。

 “超光速”发现的重大意义,应该会给我们认识运动速度和时间带来一些启示。目前人类只知道光速最快,却勿视人类自己的眼光的速度。因为这是有思想的速度。这也是目前所没有能赶超的速度,只是科学发展上还没有被看重和没被充分利用。

所有望远镜皆如眼光的接力棒之延伸。(未完待续)

下期:在物质与思想的原产地漫步 ——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断想(下篇)

参考文献

[1] 万有引力定理

[2] 物质不灭定律

[3] 能量守恒定律 

[4] 质量守恒定律

[5] 热胀冷缩定理 

[6] 相对论

[7] 量子力学理论

[8] 唯物辩证法

[9]本文章全部系原创,未有具体引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