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涵点评】用诗词说说明末那些事

 希音堂 2020-11-30


希音堂

一个诗词爱好者的心灵驿站

希音堂周活动点评集

点评人:清涵

第19期周活动的题目:
崇祯、李自成、吴三桂、陈圆圆,任选一人,或多人,写一首五律。可以单写人物,也可以写和这几人有关的历史事件。最好不仅仅是历史还原,能加上一些个人的观点或评判。


秋思(新韵)
暮色莽苍苍,夕阳照大江。
寒随白露重,思向北风长。
百代皆秦制,十年一戏腔。
闯王粮不纳,或可再思量。


全诗风格凝重、浓郁!前两联叙景,后两联抒情,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但个人感觉全篇的意境有些不合,标题是秋思,似乎颈联与末联与秋这个字的含意关联不大,有凑的味道在其中,尤其是末联,就像是专为题人物而后加上去的一样,牵强收尾,不知作者在此处想要表达什么情感!余人如不解,可以让作者本人自己来解读一下。

2、欲迁南京不得
恶风江上起,如病入膏肓。
不许三医谒,偏教二竖狂。
稽留虽小劫,忍耐即良方。
谁信扬州近,难于上太行!

作品概写明末大势,崇祯帝欲迁都南京,遭大臣们反对,使南迁不得实施,最终城破帝缢。作者精通这段历史,并引章据典,以左传中成公的医疾之事来论述,作者之博学令人钦佩!这种以史而论的作品,每位读者都有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在此不便多说!总体来看,这是首成功的作品!

3、冲冠一怒为红颜
岁月可回头?纷争事不休。
兴来添浊酒,梦醒弄扁舟。
白首安能愿,红颜岂易求。
凡尘多寂寞,都入大江流。

这是一首说理的作品吗?此作全篇都在感慨,却似有些文不对题,实不知作者因何而感!没有历史事件做支撑,也没有任何人物供参考,只有一个干巴巴的标题!咏古?论事?喻人?抑或完全就是在写自己,其意大概只有作者本人才知道吧!

4、无题
冲冠凭一怒,爱恨为红颜。
莫道男儿烈,皆因世道蛮。
卿存蒲苇性,我效不周山。
永世生连理,齐眉山水间。

作品站在人情的角度,似在为吴三桂的卖国行为而开脱,也似在为吴与陈的爱情故事而歌颂,此种观点及写法倒也少见!个人认为,这样的作品从立意上来说稍微有些偏差,不好过多品评!毕竟你吴三桂效不周山与共工怒触不周山,其性质是完全无法画等号的,更没必要喊出来了!

5、陈圆圆
红颜因底妒,三叹赋圆圆。
绛树唯多劫,青琴竟不弹。
将怒昭篇简,佛慈怜肺肝。
仰天吟笔掷,如水月光寒。

作品一唱三叹,深沉哀婉,对人物的刻画有独到之处!首句的底字是否为‘何、什么’之意?如是,则读之过于拗口,不如改为‘因甚妒’更好一些(个见)。
6、吴三桂
有心盛粉黛,无隙载山河。
节碎陈沅镜,波生李闯窝。
开关延鼠尾,回马动霜戈。
天子寿元尽,将军剩几多?
注:
1.鼠尾,满洲人发式,这里代指满洲兵。
2.天子,指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

作品以流水叙事的方式,描写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整个历史事件,有始有终,也不乏感慨!陈圆圆,一般来说有两个名字,一为邢沅,一为陈圆圆。其人本姓邢,改陈姓之后以字为名,世称陈圆圆,而陈沅这个名字,不知作者从何而来,值得商榷(也许是我孤陋寡闻)!这首诗无太多亮点,亦无太大毛病,属于中规中矩的一首作品!

7、题崇祯帝
明朝已末年,方向靠谁牵。
虽可除阉党,却难求雨天。
公文多罪己,密旨尽明笺。
自爱歪脖树,怎么能纠偏。

作品注重史实,表现手法朴实自然,但全诗大白话居多,缺少了些许诗意,更像是一首打油诗!

8、崇祯
社稷飘摇日,劳劳帝者身。
除阉功自永,革弊术尤贫。
死国疑忠士,勤王托贰臣。
可怜歪脖树,从此落鸦频。

作品语意顺畅,条理清晰,从几个层面客观地评价了崇祯皇帝的一生,功过两分,有理有据。全诗颇为合意,抓住了人物的特点,细节也描写得比较准确到位!一首不错的作品,为作者点赞!

9、李自成
戎马尽平生,威名破敌惊。
命中无紫气,掌上有红缨。
啸引三千士,倾亡百万兵。
民心淆乱久,溃败岂因清。
注:李自成兵器为红缨枪。

作品生动、形象地把李自成的一生描写了出来,是非功过之议,如掌上观纹一般,尤其喜欢颔联!而末句是诗眼,总领全篇,一针见血!
这首诗在写法方法上有个问题:即五个韵脚字皆为阴平韵,这也属于不太合理的碍格句式。写律诗(绝句除外)选平声字做韵脚的时候,应该要注意阴平、阳平二声混用,这样作品读起来才不滞涩、不单调,也更有韵律感,希望作者今后在写作的时候注意一下!


10、闯王 李自成
一统国民王,横征万里疆。
入京无稳足,登座便称皇。
夺取江山美,争来帝位狂。
全权难日久,破败落成伤。

作品沉稳凝重,观点中肯;但整诗寓意过于简朴,缺乏张力和厚度,导致全篇在表达方面上有些许不足且有些寡意,未能很好地概括出李闯王的一生,尤其诗的中间两联,语境繁复,在意味上稍有重合之嫌(个见)!

11、吴三桂(新韵)
一怒为红颜,坊间留笑谈。
亲人头可断,百姓地能圈。
岂有家国念,唯知利益先。
古今评小丑,吕布愧齐肩。

全诗立意绝决,言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凛然有生气焉!作者写作时如能在挤韵、撞韵的问题上稍加注意一下,就更好了(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为凭)!

12、叹陈圆圆(孤雁格)
红颜空有识,命若转蓬微。
才艺绝秦楚,声名入禁闱。
身缘三帝处,心倚一庵皈。
几易江山主,何关弱女为?

此作品风格较为苍凉浓郁而又不失唯美,用词也颇为讲究,足见作者的文字功底。全诗较为合意,描写细腻有致,很好的一首作品。个人认为,作品如标注新韵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13、怀闯王
福祸非天定,尊卑命可违。
刀横权贵怂,田赈难民归。
宫阙夺王印,关山浴血衣。
军心如不溃,未必陷重围。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其实无论是花还是叶,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在现实中,福和祸是相互联系并且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是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它。
李自成之所以起义失败,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农民,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上,不管是在个体上还是在组织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而民心、军心对他们那些农民起义军来说,要想做到的话实在是太难了,可谓成也民心,败也民心,这也导致了大多数农民起义以失败而告终的必然结果。
题外话有点儿多了!
此作用词简洁干练,而表达出的寓意较为深刻,发人深思!无得无失,中规中矩的一首作品!


14、叹三桂
榆关烽火起,祸福鉴裁临。
意嗜投名血,红蒙扭曲心。
行为两朝遣,道义众人斟。
解甲随流隐,天年或可寻。

吴三桂的所做所为世人皆知,其人性也早已被定义,在此不多说!这首作品的立意值得肯定,尤其是颔联的二句,用词惊警,寓意深邃,本人非常喜欢!总体感觉,诗的末联弱了一些,没有跟上颈联的意境,如能根据全诗的表意做个全面性的总结,感觉就更好了(个见)!
15、陈圆圆
丽质惭吴水,嘉名暗越山。
可怜逢贵胄,命舛系榆关。
一世常三劫,千年未二般。
兴亡皆百姓,笔吏罪红颜。

罗隐有诗云: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时候,红颜祸水几乎成了国破家亡的代名词。其实我们辩证地分析,世间万物,家国兴亡都有它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左右的,也不应该归罪于任何一个人!
这首作品写得很清隽,也很唯物;前三联喻人,寄与了作者对女主人公的无限同情,让人颇生同感!而末联问事,为百姓道辛酸,为红颜声不平!作品整体层次分明,用词考究,叙述合理,寓意深刻。本人很喜欢这首作品!


16、李自成
金鼓鸣商洛,旌旗撼大明。
京幾始安定,社稷复翻倾。
大顺运难顺,自成功未成。
胸无长策者,岂可起刀兵。

此作品也是借史而论,有歌有叹,夹叙夹议,末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寓意深刻,值得称道!
胸无长策者,岂止是不能起刀兵,类似之人,在当今的社会恐怕什么事都干不好!而在我们的身边,像这样的人其实有不少,群不见夸夸其谈者众多,嘴上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这种人在生活中注定会一事无成。
为这首作品的立意点赞,也希望作者今后在写诗的时候能尽量避免一下挤韵的问题。


17、无关红颜
一怒关山陷,屈膝留祸辫。
媚新弑旧君,反水加金冕。
楚汉争淮阴,成亡差半念。
吴三桂是非,何恨圆圆脸?

此作品较为少见地用了仄声韵,而在风格上也是独特有加,且句句振聋发聩,让人读之眼前一亮!全诗有力地批驳了一些做了坏事却非要找出种种借口和理由的小人!行善如登,行恶如崩,大抵如此!诗的末联,感觉有些拗口,可酌情修改(个见)。

18、题秦淮美女陈圆圆
桃坞出娇女,梨园舞袂柔。
妆成云岫妒,歌罢柳莺羞。
无奈烟尘起,怎堪风雨稠。
红颜岂为祸,百载叹悠悠。

此诗应该是这次作业中风格最为清新的一首作品了!诗虽柔弱,但风骨不减,立意犹佳!中间的两联言辞清丽,对仗也工,末联较合意,起到了很好的收束作用。

19、崇桢赴死
有心除佞臣,无处可逃秦。
社稷风云恶,乾坤日月沦。
恋看花似梦,恨别鸟伤春。
歪脖煤山老,何堪系帝身。

作品有《春望》之风,首句的有心、无处二词已道出了崇桢皇帝(我一直认为他是位明君,只是生不逢时而已)的无奈与宿命,余下唯有喟叹之!此作也是中规中矩的一首作品!可逃秦一句不甚理解,可由作者本人解读一下。

20、吴三桂
雄关沽有价,乱世几逡巡。
挟势威荣足,怀私变易频。
功超吕飞将,骨让息夫人。

陈女不蒙弃,情留一缕纯。

此诗写作手法老道,风格独特,少见地用了反喻,例如颈联中的功超吕飞将一句,借吕布之名来讽刺吴三桂的认贼作父,反复无常(是否如此,需相询作者本人)!陈女不蒙弃,感觉这是个病句,也不像是倒装句;另外,诗的四个韵脚也全部用了阳平韵,作者可以注意一下。


本活动由希音堂发起,欢迎感兴趣的诗友,关注我们,一起参与活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